在民营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其核心驱动力往往聚焦于降本增效与开源节流。然而,对于央国企而言,尽管降本增效等因素亦在其考量范围之内,但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因则需追溯至“央国企KPI”这一关键层面。
数字化与“央国企KPI”紧密相连,这一点从每年年末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中便可窥见一斑。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果,并深入研究部署2024年的重点任务。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将继续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的总体稳定,具体要求包括“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同时强调“持续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2024年末的会议亦延续了类似的表述。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对2024年国资央企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5年“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将总体保持稳定,同时进行个别优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需实现同比提升,并强调“坚持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培育更多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
从整体来看,国资委对央企的研发投入强度提出了持续增强的要求,强调科技创新作用的持续体现以及运营管理的持续精益化。参照央企的相关要求,国企亦面临着类似的要求。数字化转型正是实现这些“央国企KPI”的关键路径之一。
除了上述年度KPI之外,央国企还设有专项KPI。近两年来,在数字化领域最为显著的专项KPI当属人工智能专题。2024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中央企业共同签署倡议书,承诺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此同时,各省国资委亦纷纷举行类似工作会议。例如,近期召开的湖南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作为新一年度“三大行动”之一。会议强调,要全力推动产业AI化与AI产业化,重点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应用场景、智慧产线等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工厂、智慧矿山等典型生产场景,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效降低成本。
专项KPI的范畴不仅局限于人工智能,信创领域亦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发布,信创产业政策已从党政机关逐步拓展至重要行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推行力度不断增强。尽管目前尚未有公开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央国企优先采购信创产品,但从央国企的IT规划与招标要求中不难发现,其对信创工作的重视程度极高,已将其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爱分析的测算,2024年央国企数字化市场规模约为593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至2027年期间,该市场将保持10.7%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01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