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iPaaS、AI、低代码、BPM、流程挖掘等在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的同时,也在构建一座座“自动化烟囱”。自动化工具尚未融为一体,协同价值没有得到释放。Gartner于2019年提出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概念,主要从技术组合角度阐述超自动化内涵,但较难和业务价值建立链接。
爱分析认为,从业务视角出发,超自动化是指利用RPA、iPaaS、AI、低代码、BPM、流程挖掘等自动化技术,实现组织端到端流程自动化以及新业务流程快速编排,帮助组织提升运营效率、用户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产品或解决方案。
爱分析从技术架构角度将超自动化市场划分为平台层和应用层。
平台层包括自动、集成、AI相关的一系列工具所属的特定市场,例如智能决策、RPA、BPM等,也包括由这些工具融合而形成的新市场,例如RPA与iPaaS融合形成AutoPaaS。
应用层包括垂直行业场景应用和通用场景应用两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特定市场,例如政务相关的行政审批自动化、金融相关的金融风控自动化以及电商相关的电商运营自动化。超自动化市场划分详见下图。
图1:超自动化市场全景地图
超自动化具备强大的可视化能力、连接能力和自动化能力,可有效解决重复、繁琐、跨系统等自动化堵点,提升运营效率。运营效率提升不只是“幕后英雄”,还可以传导至用户侧,为用户带来简单便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并且,超自动化可以实现新业务流程快速编排,便于企业在新业务领域实现快速试错和低成本试错,进而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升运营效率、用户体验和创新能力是超自动化的三项核心价值,它们在各自领域中发挥价值。
提升运营效率已在IT研发和财务管理两个场景得到较多体现
强大的可视化能力和连接能力是超自动化提升IT研发效率的关键原因。超自动化提供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和流程编排工具,使专业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能够以拖拽的方式构建应用系统,实现快速开发。超自动化具备连接不同系统、应用和数据源的能力,可以降低集成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某银行开发小组在超自动化加持下,仅用8周便从零完成开发任务。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项目落地效率提升了10倍。
超自动化可以模拟财务人员进行键鼠操作,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手工操作失误以及保障数据安全,在合同管理、发票审核、财务报表等方面均可应用。某证券公司将超自动化应用于财务管理场景,进行7*24小时不间歇的工作,运行稳定、风险可控,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执行时间成倍降低。该证券公司财务人员从繁琐复杂重复性高的工作中释放出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财务工作。
提升用户体验在政务场景已起到显著效果
超自动化可应用于政务审批、政务虚拟客服、政策制定等政务场景。以开办企业政务审批为例,申请人需要到工商、税务、公积金等多个业务系统中手动填写数百项信息,申请人难以快速找到入口且部分内容需要重复填写,业务办理效率较低。超自动化可以简化申请流程,实现智能填报,还能辅助人工实现材料审核、业务审批和数据内部流转,高效完成业务申请审核。某市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在超自动化赋能后,实现一件事一“键”办的数字化政务服务新模式,不断为广大社会组织、企事业和群众营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例如,仅需几分钟就完成了申请人的企业开办及公章刻制业务受理。
超自动化支持业务流程快速编排,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超自动化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端到端流程自动化,还能实现新业务流程快速编排。业务流程快速编排便于企业在新业务领域实现快速试错和低成本试错,进而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从行业角度而言,超自动化在各行业落地应用进程存在明显差异。超自动化在金融、政务行业已取得较成熟应用,在制造、零售、物流、电力行业则处于探索阶段。
超自动化在金融、政务行业取得较成熟应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
政府部门还有一个落地超自动化的强劲动力——政策。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推进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与超自动化理念不谋而合。
表格1: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部分相关政策
综上,本报告将选取已有成熟应用的金融和政务超自动化市场进行重点研究。
在银行业,超自动化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表格2:超自动化在银行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