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改革让病案编码从幕后走向台前,病案与编码质量对DRG分组的关键作用和病案编码庞大的工作量,使得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医院编码和质控的必然选择。艾登科技基于大量的市场调研和DRG分组产品研发经验,溯源病案编码根本问题,借助“悦励”系统帮助医院高效识别编码错误,以及自动编码,为医院提供编码技术服务,赋能医院“编对码、入对组”。
DRGs与医院经济挂钩已成必然,信息化也将随DRGs体系成熟上升到一个新层次。DRGs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病案首页,病案数据正确和编码正确是DRGs推行的根源,但病案首页的正确编码和质控并非易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病案室主任马云波曾表示,“百分百地精读整本病案,才能准确判断出首页填写和编码的正确与否,一本病案的质控需要1~2个小时。一名质控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每天仅能检查20份左右,但实际的工作量平均每天要超过100份“。
因此,借助信息系统和AI技术的自动质控成为病案编码质控的突破口。自动质控通过为病案编码提前设定规则,自动检测漏填、错填和逻辑错误等问题,在大量病案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质控流程。和人工质控相比,更加省时省力且准确率更高,同时解决了编码人才缺乏的问题,使整个病案质控过程实现良性循环。
DRG十年探索,提高病案数据是质量当前的关键
中国探索DRGs将近十年,基础工作投入大、操作难度大,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区工作难以进行统一。
另外,基于DRGs的绩效考核并未正式实施,支付模式改革和医生经济动力无法匹配, DRGs付费不能满足各方利益,基层医疗机构推进DRGs的意愿不强。同时,监管部门也很难做到有效监管。
要实施DRGs改革,医院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条件,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闭环的数据系统、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建立临床诊疗规范和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然而,根据艾登科技对500+医院各级医护人员的访问结果显示,各地各层级医院在DRGs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两个最大障碍,一是病案数据质量较差,二是医院对DRGs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
2019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通知,确定全国30个城市为DRGs国家试点城市。随着我国DRGs付费改革正式进入实践阶段,医院对DRGs的接受度将不断提高。
所以,DRGs最大的考验在于医院的基础数据工作。医院需要基于电子病历和病案首页数据的标准化和结构化,完善病案首页数据的质控流程,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入对组。
数据质量决定DRG实施成败,病案编码推向前沿
DRGs付费的疾病分组和医保支付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病案首页,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55个指标中有7个来源于病案首页,因此,病案首页数据的准确性是DRGs改革成功的关键。
艾登科技在2019年开展了一项线上线下病案问卷调研,涉及29个省、2640家医疗机构,并邀请500家医疗机构评测了2018年全年的1650万份病案首页的数据质量。结果显示,在现有病案所有的非编码字段中,已填项目的错误率高达60.86%,编码错误率(强制错误)为13.66%。可见,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根据国际成功经验,要实施DRGs付费,必须首先进行数据基础建设。例如德国有InEK(DRGs研究院)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之后交给DIMDI(联邦医疗数据文献及信息研究院)进行诊断和程序编码。多数编码工作由医师和专业编码人员进行,每家医院设立医疗控制中心负责编码的正确性和优化。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医院病案首页的数据质量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各家医院编码所依据的版本不统一,医院甚至自行拓展编码,且版本差异大导致版本库转换难;二是病案首页信息填写不规范,编码正确率低。病案质控只能做到抽查而非普查。
编码质量低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编码工作量大,大部分医院都将编码工作的压力集中导向病案科,但病案科相关人才却极度稀缺。
DRGs推动之前,编码工作普遍是由医院病案室人工完成,很少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编码或者辅助编码。
但在未来,DRGs要求编码人员不仅能编对码,还要结合细节完善病案首页,将导致编码工作量大幅提升,人工编码已经无法覆盖,必须借由技术进行自动编码或者辅助。
溯源编码问题,解决DRG落地根本障碍
艾登科技成立于2016年,最初为重庆卫健委区域DRGs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主要产品为本地化DRGs分组器和绩效平台。但在项目过程中,艾登科技意识到准确的病案编码才是DRGs的底层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编码问题,才能实现DRGs入对组。
因此,艾登科技将业务方向聚焦于病案编码,旨在帮助医院快速高效识别病案首页的编码错误,提高医院病案编码的准确性。通过理解编码规则和质控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编码质控,将过去基于人工抽查的质控流程转变为机器普查,重塑病案管理流程。
2018年8月,基于对国内上千家医院的市场调研与合作基础,艾登科技正式上线其病案首页智能编码质控平台——“悦励”系统,以病案首页管理为基础,从“病案首页数据质量”、”DRGs入组逆向追溯风险病案“两部分出发对医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编码人员对病案首页进行编码之后,将病案及编码数据上传到首页智能质控平台进行核对。如果出现问题,“悦励”系统会自动提示错误,编码人员进行修改或者与诊断医生进行沟通修改,使得病案质控的普查得到确保。
将“悦励”系统修改后的数据上传到分组器进行分组,将赋能医疗机构”编对码,入对组“。
为3000二甲以上医院编码赋能,做行业领先的“编码助手”
自”悦励“平台上线以来,截止2019年底,艾登已经拜访了5000+医院,为3000+二甲以上医院提供病案编码纠错与编码答疑服务,并为700+医院提供年度病案数据质量诊断服务。
在DRGs之前,编码的应用场景少,无人在意。很多病案人即使从事多年的编码工作,也不知道编码是否正确,无法得到工作的正向反馈。
借助于DRGs改革和”悦励“平台,原本默默无闻的病案科成为医院核心数据信息的病案中枢,病案质控得以前置到临床科室,帮助医院管理者制定规则和揭示风险,成长为医院管理者的智库。
由中国医院协会病案专业委员会牵头,艾登科技与全国50位编码专家合作,在“悦励”系统中抽取了26个领域的5000份有代表性的脱敏病案作为批注样本,计算出目前“悦励”的错误查全率可以达到83.8%。
“悦励”系统是很好的病案工作学习手段。系统可以依据分析过的病案编码数据导出自动化分析报告,编码人员可以轻松地提取本院常见编码问题TOP10,进行编码聚类学习。同时“悦励”编码规划每周更新,使编码人员的培训时间极大缩短。
衍生于”悦励“平台,艾登科技建立了编码知识问答群——”疯狂病案人“,目前已经发展壮大到15个微信群。问答群里每周会分享编码案例课程和编码答疑,每天有200-300个问题互动讨论,为3000多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编码答疑。
同时,艾登科技还为300+家医院提供DRGs全院培训与DRGs指标分析解读服务,基于大量的病案阅读和分析,为医院DRG支付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保持产品分化能力,为产品序列应用场景做准备
未来,艾登科技将深耕于编码领域,旨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取病案信息并自动编码,把“编对码、入对组”这件事做到极致。
同时,艾登将与术后病后保险体系相结合,探寻新的合作与应用场景,同时研发相关产品以提供更精准全面的带病体保险产品的设计,发掘健康险新市场。
源于DRGs分组器的技术背景和大量的病案阅读经历,艾登科技同时具有DRGs分组器、DRGs绩效指标、DRGs分组的效能评测等产品,并已经在部分医院推行。待病案编码不再成为DRGs分组的根本障碍、行业成熟条件具备时,艾登科技的矩阵产品将会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近期,爱分析与艾登科技的创始人程岚进行了访谈,现将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从DRG分组器到编码纠错,抓住行业核心问题
爱分析:艾登科技从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怎样的重大战略变化,包括业务能力、各个方案的推出时点、团队扩张等?
程岚:艾登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当时我们作为平安集团的技术支持方,帮助平安搭建重庆卫健委的DRGs绩效平台和本地化分组器,项目持续将近2年。
当时项目整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能以清晰的数据描述医院的工作流程及结果。当时,重庆卫健委的领导就高瞻远瞩地认可DRG在医院管理上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使医院管理者能定量地了解医院之间的差异。
我们当时研发的分组器在国家CN-DRGs的基础上,基于本地化的数据重新做了调整。第一,加入DRGs分组的效能评测,各项指标显示的效能分析更优;第二,测算出当地指标,并真实地呼应了医院的现状,包括时间效率、费用效率、风险病案质量等。
我们当时服务了27家三级医院,并且进行了内部交流会。深入钻研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并不在于分组器,而在于前面的数据和编码错误。所以,2018年项目结束的时候,我们决定转换业务方向,专注于数据编码。
当时有很多公司在做分组器,国家层面也有分组器,但不论用哪个分组器,都首先要编对码才能入对组。我们最终得到了国家DRG质控中心的指导,在拿到了CN-DRGs的授权后,开始专注投入病案编码的研发。
2018年4月,我们的病案首页智能编码质控平台——“悦励”系统开始内测,2018年8月正式上线。
爱分析:在业务进行过程当中,艾登科技发现了医院在编码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和障碍?
程岚:第一,全国不同地区的编码起步不同,有不同的版本,而且有的地区还延展了各种各样的编码,甚至许多医院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哪个版本,以致于我们专门设计一个系统帮其查版本。
第二,病案科的编码人员缺乏工作成就感,编码编得对与不对得不到太多反馈。在DRGs推行之前少有人在意编码,病案科人员也没有胆量与医生对话。甚至有些医院病案科只有一个人,根本谈不上质控。以致于真正在做编码的人少之又少,有时编码工作甚至就交给医生了。
第三,在有的医院,信息科主导力很强,把ICD编码系统放在医生端。但是ICD10编码版本诊断名称的语言并不是医生的语言,编码系统也就形同虚设了。所以整个流程管理挺困难的。
我个人曾在2012年接触过一些大医院的病案,那时就发现病案里面有许多复制粘贴的问题。现在很多医生24小时连台做手术,没有人花时间写病历,缺少病历质控流程。所以病案和病案编码有很多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后续的数据应用分析,还会导致医患纠纷,很危险。
基于这些质量问题,很多人认为病案数据不可用。但是我认为不管病案数据可不可用,必须要用,因为只有用起来才会越来越好。比如现在国家做绩效数据考核,都是很好的举措。
为3000多家医院赋能,推动行业认知升级
爱分析:医院接受使用“悦励”产品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DRGs付费还是绩效考核?
程岚:纵观全球各国,DRG在医疗层面一旦使用就没有被撤回的。在医疗绩效管理、医疗费用控制方面,DRG一直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工具。所以,产品使用背后的驱动力还是医改的贯彻执行。无论卫健委还是医保局都在使用DRG,而DRG分对组的核心应在于病案首页的编码是正确的。尽管DRG分组器有各种版本,但核心都是基于正确的编码。之前医院对病案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短期内培养这么多合格的编码老师确实不现实,再加上工作量大,医院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及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完成编码。
爱分析:目前DRGs在各家医院的绩效考核的真实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程岚:我们在2017年跑医院的时候,90%的医院都说做DRGs是不可能的事;到2018年去跑的时候,只要谈到DRGs,医院都愿意听,但是他们不一定愿意开始用;但是到2019年的时候,医院的反馈更加积极,至少医院院长已经非常着急了,院长们甚至希望借助我们的分析去警醒全院。
2019年我们为700家医院做了病案数据诊断报告,告诉医院病案的错误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我们给300多家医院提供了院内培训,院长亲自组织全院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来听这些培训。
所以在拜访医院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政策在逐步落地。而且,可以负责任地说,病案的质量越来越被关注,各病案科都在招募有能力的编码老师,医学院校也很好地进行相对应的编码专业人才的分配。
爱分析:目前和保险端的合作主要在哪方面?目前业务量大吗?
程岚:主要是用在商保赔付之前的控费和FWA评价上,其实DRG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在医保欺诈浪费的识别上,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因为一旦开展DRG支付之后,医保基金的欺诈也会出现新的模式,在这些方面都会有更广阔的应用。
艾登科技的工作信条就是中立、科学、公正,也就是我们力争帮医院找回属于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但是所有违背基金使用的欺诈浪费,都必须从医院规避掉,确保合理有效地使用医保基金。
爱分析:目前行业里还有其他做编码的公司吗?相比于其他做编码的公司,艾登科技的优势是什么?
程岚:行业里做同类产品的公司挺多的,但在编码质控的准确性上,在国内企业里,我们应该是做得最好的。我们曾经有几次和同类公司在医院竞标中相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两个产品同时对一组数据做编码质控,艾登的“悦励”系统发现的问题是最全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大部分公司做的是病案质控。除了病案的非编码质控,我们的编码质控更有优势,也就是赋能医疗机构“编对码,入对组”。
规则定义与人工智能,实现高准确率编码纠错
爱分析:”悦励“系统是怎么发现编码问题的?基于规则还是人工智能驱动?
程岚:建立正确编码的知识图谱。我们已经分析过8亿个病案错误,形成了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反应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犯一些什么样的错误。
初始是基于规则定义的,但是规则识别累积到了一定数量之后,人工智能就不停地学习,形成错题本。我们也非常感谢中国医院管理病案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我们邀请了全国50多位编码专家,持续对系统识别后的错误进行批注修改,从而不断提升错误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爱分析:”悦励“系统目前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
程岚:“悦励”病案端的核心功能是提示错误。因为修改内容需要医师的许可才可以更改,这是有法律效应的,机器不能直接改。
但是”悦励“医生端可以直接读取电子病历、出院小结等,一键自动生成病案首页,包括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操作,以及对应的编码,然后医生进行确认。很多医院很重视这个功能,这可以从医生端的源头提高整体病案的质量。
爱分析:现在“悦励”编码的查错率和文字实现智能编码准确性的比例能达到多少?
程岚:经过全国专家的校验,我们目前的错误查全率可以达到83.8%。
对于智能编码功能,我们整合了最近更新的临床标准诊断术语集,并结合采集的百万条医生习惯用语,利用NLP技术,对病历文字进行阅读、提取、诊断与编码,目前的准确率超过80%,能极大地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在不断的优化中。
同时艾登向所有医院提供最新的临床标准诊断术语的字典库,并采集意见、提供定期的更新。
扎根编码,保持产品分化能力
爱分析:艾登科技未来3-5年的战略是怎么规划的?
程岚:我们想扎根在编码产品里,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更深,为医院提供更智能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并把产品直接做到医生端。在2019年我们的产品更多地进行编码纠错,到2020年产品会导向直接帮医院编对码,比如系统扫描了病案之后,可以直接提取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操作等信息,并进行编码。医生只要去复核签字就行。目前这个产品取名为「艾登医生助手」,已经在几家医院做试点测试了。
爱分析:DRGs还有其他相关的产品线吗?比如分组器?
程岚:DRGs分组以及绩效指标相关产品我们也有,也有在医院用,但是我们没有主推这些产品,因为时候还没到。艾登科技有做这些产品的能力,但我们采用的是聚焦战略,想在一个领域里做得更深一些。等做好编码的工作,推广其他的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编码不准确的时候,去测这些指标没有意义。我非常欣慰地发现,很多院长越来越接受这个观点:在DRG最终版分组器还不确定之前,首先确保编对码。
爱分析:主推DRGs绩效评价相关产品的合适时间?比如什么时候可以对已覆盖的3000多家医院推广这些产品?
程岚:我认为要等到DRGs付费之后。我们目前要把医院的解决方案做深,用信息化的方法帮医院解决了编对码的问题之后,再推其他相关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够打出一个很强的编码品牌。
目前做DRGs分组的企业是比较多的,我们的理念是用国家统一的分组器。但是对于编码,全世界就这么一套,编码质控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爱分析:您认为保险领域哪些环节是有价值的,价值体现在哪?
程岚:目前的保险对于带病体几乎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为无法计算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如果能算得清楚病人治病要花多少钱,就可以提供相应的保障。未来我们要做真正的医疗保险,让人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