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打造“强基层”生态体系

2020年03月31日
指导 | 晴空 调研 | 晴空 文奕 撰写 | 晓娜
  • 医疗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中国医疗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结构化矛盾,医疗需求集中在基层,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却聚集在城市。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强基层”?明医众禾布局了15万家最底层的基层诊所、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搭建了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服务平台——医德帮,打造了信息化赋能、医药赋能和医疗赋能的全面赋能型生态体系,推动医疗供给下沉,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要大于等于65%。但到目前为止,结果却与当时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一边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边是基层医疗水平停滞不前,究其根本原因,是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不足以支持基层广大的患者基础。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医院数量相比上年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比上年增加10615个。基层医疗机构大幅增加,但是就诊人次下降,医院的就诊人数反而大幅上升。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诊疗量却在逐年减少,城市医院的资源和患者越来越集中,而离老百姓最近的基层医疗却处于闲置状态。推进多年的分级诊疗并没有显著改善居民的就医流向,而基层的医疗人才和诊疗水平也随之逐步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最靠近农村大量人口的医疗服务场所,是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基点,应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责任。那么如何能让基层群众放心地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答案很简单也很明确,只有真正地让基层医疗机构强大起来,才能有效地引导患者在基层有序就医。明医众禾是一家在基层深度耕耘的企业,以其数字化赋能的思维和逻辑,践行着强基层的使命。

缺医少药,基层医疗陷入困局

当前,强基层的核心在于缺医少药这两个维度。

在“医”的维度,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农村诊所的医疗条件落后,设备简单,信息化水平低,无法提供器械检查服务,大部分诊疗只能通过问诊进行,诊疗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个人能力,误诊漏诊是常有的。很多诊所的诊疗工作也采用手工管理方式,无法对患者信息化管理,也不便对患者病情进行长期观察,但是基层患者大部分的慢病、常见病恰恰需要长期随访和观察。

同时基层医疗因为承担了大部分的基础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缺失导致国家无法对基层医疗的数据进行监管和共享。

另一方面,人才问题是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核心。我国基层医疗人才短缺,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医生都缺少医师资格,没有接收过规范的医师培训,临床诊疗能力弱。同时,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提升渠道非常有限,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参与高效高频的培训,再加上接触病例少,诊疗能力提升难。

基层医疗由于卫生条件和人才问题,流失了很多患者,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分级诊疗政策推进进度缓慢,远没有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

在“药”维度,长期以来,基层用药来源复杂且不正规,大部分依赖于传统的小药贩,很多基层患者用了多年的假药都不自知。除此之外,基层用药种类少,患者重病、慢病、罕见病临床用药等专病特药缺失,导致基层百姓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或转至城市医院就诊增加支出,或延误病情。

必然,支撑基层终端的医药流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医层医疗机构分散,距离远,用药不集中,送货成本高昂。

医德帮——打通全线接口,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化

这样问题重重的基层医疗,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明医众禾就是看中了这样一片蓝海,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医疗,为基层医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百姓的就近就医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截至目前,明医众禾已经布局并服务了15万家最底层的基层诊所、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融资信息有误,评论处更新)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信息化赋能是强基层的基础,明医众禾搭建了一个涵盖HIS、LIS、ERP、CRM、医保统筹结算和公卫的基层医疗机构SaaS平台——医德帮,实现“一举三得”。

在居民端 ,患者可以实现就医服务和社保支付;在基层医疗机构端,诊所可以进行数字化业务管理和患者信息化管理,平台具备电子病历生成、电子处方、患者管理、库存与财务管理等功能,将村医的需求形成流程化运作;在政府端,可以通过系统接入基层诊疗系统,实现基层医疗质量信息监管和医保数据结算。

医德帮的快速推广和落地与政策对基层医疗发展的鼓励和期许密不可分。

2019年4月,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医保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接通卫健委信息系统以及医保端逐渐成为刚需,明医众禾搭建的基层信息平台得以迅速推广。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除了底层信息系统以外,明医众禾还通过AI技术引入、远程医疗等方式,提升医生的诊疗能力。

其一,医德帮集成了基于问诊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和知识库,规范诊疗路径,让基层医生能够在基于基础问诊的情况下提升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

其二,明医众禾帮助诊所对接上级医院和专家,为基层医生提供医教服务,提升诊所医疗能力,同时也通过数据打通和运营机制搭建,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会诊和转诊。

供应链数字化减少基层少药假药乱象

基于信息化平台,明医众禾开始从上游、采购运输、终端三个方面切入基层的用药环节,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平台,直连大型药厂与经销商,通过计划性集采满足乡村诊所的采购需求,并签约当地的物流企业集中配送,解决乡村诊所和药企两方的痛点。

基层诊所的药品以往大多依靠小药贩子,来源杂、品类少且假货泛滥,要做好上游药品的品控是关键。而且基层诊所用药分散,单个品类药品用药量少,受限于采购量很难拿到低价。

对于药企来说,主要采用分区代理的模式,很难下沉到偏远地区。

明医众禾在后台建立了庞大的严选体系,直接和药企、代理商对接,减少中间的交易环节,负责上游的严选把关,做好药品的品控,优化药品结构,同时基于采购量和药企协商最低的采购价,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成本高,品种缺乏等问题。目前明医众禾已经能保证基层常用的60多种类基础药品的稳定供给。

在需求端,要打通基层大量的诊所关系并非易事。基层依靠熟人关系,交易习惯传统,具有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特征,很多诊所使用假药却不自知,即使平台介入,也无法取得信任。

鉴于此,明医众禾发展了其特有的“管家服务”,利用社会力量发展2000多位外包业务员,借助明知众禾的数字化平台使其成为平台“管家”,负责药品推送、药品的交易维护、医疗系统的操作指导等等,建立与基层的信任体系,成为连接诊所和药品的桥梁。

在配送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诊所分散,配送成本高,明医众禾整合区域药品配送渠道,签约当地的物流企业集中配送,同时把所有合作的乡村诊所的定位全都纳入了系统,依靠明医众禾的管家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明医众禾打通了药企、代理商、仓储物流端、诊所和管家,基于平台用户的购药需求和管家的推送管理,逐步获取诊所的交易数据,打造集成性和计划性的基层药品供给,完整实现药品数字化供应链。未来还可以基于海量数据与上游合作提供智能性的订制药品供应服务。

医疗赋能——集成优质资源,助力基层医疗向“医康养护”转型

整合了“医”的平台和“药”的平台后,明医众禾基于其成功的运营方法,开始整合治疗方案——让原来的医疗机构由“医疗+医药”逐步向“医、康、养、护”为主体的健康服务转型。

在基层诊所,最大的两个就诊群体是老人和儿童,老人就诊多因疼痛,而基层儿童营养供给不正规是很大的问题。

明医众禾已经在疼痛、儿童营养等专科专病专药领域集成优质医疗资源,与具有一定流量的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明医众禾负责投入基础设备、培训方案、院级疗法等,协调上级专家资源,用新的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医疗项目赋能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升级,拓展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服务能力,让诊所从单纯的问诊、售药收入拓展到健康综合服务。

目前,明医众禾已经在试点老年人疼痛管理中心和儿童营养中心。通过连接上级资源或者以诊所联盟的方式发展集中服务的中小诊所,从而逐渐向医疗服务转型,并逐渐改变医院虹吸基层病人的局面。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近日,爱分析对明医众禾创始人姜强先生进行了专访,就明医众的产品服务、市场现状和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全业务线赋能基层15万医疗机构

爱分析:为什么开始切入基层市场?

姜强: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源的结构性配置错误,基层太弱,城市太强,两者的鸿沟相差几十年的发展。当时觉得互联网力量没有真正地用于解决医疗行业的供给性和可及性的配置上,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医疗行业真正的问题。

中国建国70年,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差距一直非常大,只有移动互联网这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差距没有那么大。我们要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基础设施上重构基层医疗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很早以前就提出要赋能基础,要强基层。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构筑在新的数字经济下的、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数据业态。

爱分析:目前明医众禾合作的15万基层医疗机构是什么类型的?

姜强:县级以下的私人诊所或者公建民营的卫生站,包括一些乡镇卫生院、卫生中心(站)、村卫生室等。这些都是法定的基层医疗机构。

爱分析:明医众禾现在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业务模式是怎样的?

姜强:我们整体为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赋能。医疗机构有处方权和医保结算权,每个诊所管理1000-1500多人,主要是基于熟人医患关系进行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疾病的基础诊疗。

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为4个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在线医学教育、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云药房)、项目中心。

爱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分别有哪些系统和解决方案?解决了哪些问题?

姜强:首先是基层医疗信息化,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基于原来的公卫系统IT基础设施,但是缺少医疗信息化,包括HIS、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药房管理、ERP、CRM等。我们搭建SaaS工作平台,把这些工作全部在线化,医生只需要用账号登录就可以开展电子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让信息系统更加智能化,接入相对成熟的基于问诊的诊疗辅助系统,帮助基层医生智能辅助诊疗。

其次是推进三类接口。1)卫健委的信息质量监管平台接口,未来基层医疗的信息化是必备条件,每一个诊疗行为都要传到卫健委的信息质量监管平台,为基层医疗质量监管和检查提供实时信息。这是国家规定一定要做的,而明医众禾具有三级等保资质,目前国内在基层SAAS领域具有这个资质的公司并不多。

2)医保接口。政策已经规定,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逐步取消,门诊统筹制度取而代之。但目前因为医保局的局端建设还没有建设完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保局端的医保统筹资金实时结算数据链路系统暂时未打通。明医众禾是全国第一个用互联网方案(而非传统的专线方案)为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统筹账户结算直报直接的信息系统服务企业。

3)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审方将处方权、上级医疗机构以及药店打通,我们称之为紧密医联体的互联网化。明医众禾目前在一些地区具备第三方审方中心资质、信息系统等保资质、互联网医院的资质(于2020年1月份取得)。

爱分析:在线医学教育的业务进行得如何? 为什么开设这个业务?

姜强:基层医生的整体水平不高,对于新药、处方、新的治疗方案手段不了解,需要持续教育。我们开设了名医医学院和名医商学院两个模块,会请一些讲师录直播课和在线答疑,帮助基层医生提升医疗技能,同时赋能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转诊和上下信息互通。大部分服务都是免费的,医生可以适当打赏。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项目中心,会找一些医疗合作项目或者医联体提升基本医疗机构在基层常见多发专科专病上的诊疗能力。如疼痛疾病管理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等。

爱分析:目前覆盖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哪些区域侧重?

姜强:目前主要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河南的村卫生组平均管理2000人,山东平均1500人,河北平均1300人。目前也在苏北、陕西、广西、粤北、湖南等区域拓展。

爱分析:诊所覆盖人群最少需要达到多少?

姜强:至少要在800人,否则诊所就生存不下去。

设立第三方独立审方中心,解决药店审方困局

爱分析:远程审方业务的关键是什么?

姜强:远程审方业务涉及两个关键点:一是医生处方,二是药师审方。远程审方系统的核心在于角色定位,药监、药店、医师、药师、患者以及后台数据的监控要全部打通,系统还是比较复杂的。还要建立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服务价格体系,实现参与这个数字化链条中各主体的价值。

爱分析:目前的远程审方业务行业主要的瓶颈是什么?

姜强: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政策不明朗,全国有16个省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其中有4个省份完全支持第三方审方中心。

同时,第三方审方还涉及到处方来源的问题,所以还涉及到卫健委和药监的跨部门合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行以互联网医院作为处方来源,但是还存在首诊和复诊的定义问题。目前行业也在探索过程中。

爱分析:审方服务如何跟药店收费?

姜强:有两种收费方式,如果是药店有自己的医师药师,我们提供数据储存认证等互联网信息系统服务,则收取固定年费;如果药店需要购买相关服务,则根据数据打包和服务进行收费。

爱分析:和其他的第三方审方平台相比,明医众禾有什么差异化优势?

姜强:药店有两个最大的难点:一是缺少处方来源,二是药师不足。

我们在每个地方设立了独立的第三方审方中心,是由药监局批准或者备案的,必须完全符合合规要求。平台的药师是我们自己聘用的,药店和我们签订协议购买审方服务。

同时,明医众禾覆盖了15万基层医疗机构,可以用互联网医院和独立审方中心把这些诊所连接起来,相对低成本解决处方来源问题。

2000管家拓展基层用药,集采配送节约多方成本

第三部分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即云药房服务。

爱分析: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云药房)是如何推进的?

姜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药品种类大约为300种,大一些的机构用500-600种。基层医院的药品来源非常乱。明医众禾负责平台药品的严选,追溯药品前项的所有信息流、物流,在资源端上跟药品原厂和代理商谈判,进行集约采购和配送。

我们提供的是严格的管家计划性交易,前端有2000家左右的管家,每个管家负责一两百个诊所。

爱分析:管家是明医众禾自己的团队吗?主要负责什么业务?

姜强:不是。管家都是社会共享的。基本是以前的个人售药代表,他们原本管理二三十个种药品和几十个诊所,但是通过我们的平台,现在可以管理两三百个种药品和上百个诊所。

在药品采购方面,管家会通过我们的系统为基层医疗机构生成订单推荐并直接向基层应用终端推送,由我们协调计划性配送,节省多方成本。所以,我们已经帮管家设定好了上游的平台,包括品种选择、佣金设置、物流体系和现金流,管家只需要维护客情、支持客户教育和培训,再承担部分偏远地区的合规寄配送即可。

爱分析:管家推送订单通过什么推送?

姜强:我们有自己的系统。管家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向基层应用终端推送订单推荐。

爱分析:云药房对管家原本的业务有什么影响?

姜强:此前,地方的小药贩每个人只能负责几十家诊所,而借助于明医众禾的平台,不仅保证供给药品质量,而且平均每个管家可以负责200多家诊所,供应的药品种类也大大增加。

爱分析:云药房的区域拓展是如何进行的?区域管理的架构是怎样的?

姜强:区域拓展主要还是管家团队负责,区域是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的,每个区域大约有二三十个管家,明医众禾在每个区域只有三个管理者,主要负责物流、资质、交换验证等。

爱分析:目前诊所在平台采购的药品有多少种?相对基层医疗药品采购金额的占比多少?

姜强:目前我们提供的药品有60多种,大约占比诊所采购的15%。

从“医疗+医药”转型健康服务,打造基层医疗养护新模态

爱分析:疼痛的项目是如何进行的?

姜强:我们与乡镇级的诊所共建疼痛管理中心,建设医院级的设备与疗法,开展一系列中医诊疗、西医诊疗、设备诊疗的疼痛管理方法。再和上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对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教育和指导。

爱分析:为什么要做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这个方向?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姜强:基层的儿科诊所流量很大,但是诊所除了开药赚钱以外,不知道如何变现流量。而基层儿童日常的营养健康有很多问题。我们和几个国际公司一起试点做了基层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把基层儿科的流量运营起来,给基层提供儿童营养和健康管理的方案,目前正在试点,有有虚拟货架、流量管理中心、旗舰店等不同的业态。

爱分析:专病特药中心是怎样运营的?

姜强:有一些专病特药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基层不知道。根据我们的调查,基层对于专病特药的需求非常大的,我们建立了在线的专病特药频道,再跟一些专病特药的药房或者厂商合作,把专病特药推到基层。

爱分析:未来明医众禾有什么产品和业务的规划?

姜强:未来肯定要打造“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中心。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基层的养老和护理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模式。所以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立以这些小B为中心的链接社会康、养、护公共资源的基层医康养护新模态,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也是我们服务7亿老百姓的支点,就是要形成基层百姓医、康、养、护的支撑体系。

爱分析:未来养护方面的工作会考虑自己做吗?

姜强:要和其他力量合作,我们只搭建网络。

爱分析:未来的业务方向是如何规划的?

姜强:在信息化方面,国家政策已经确定,之后可以从新建信息系统收费;在云药房方面,继续扩大药品的品种,逐步调整收入的分配比例,同时持续拓展上游药企及代理商;在项目中心方面,继续拓展项目中心,将基层能力提升、流量多维度转化变现。总体来说,我们做基层没人愿意做的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赋能服务。

联系我们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
医疗“强基层“到底怎么强?明医众禾赋能15万基层医疗机构 | 爱分析调研-爱分析ife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