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能

新年将迎来首只科技股IPO,AppDynamics市值超20亿美金

AppDynamics,又一家APM公司上市了。

2017年01月13日
撰写 | 彭晨
  • 数据智能
  • 科技股IPO
  • APM

2016 年是科技股IPO遇冷的一年,据Bloomberg数据,科技领域共有 25 家公司上市,募集33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15 年和2014年分别是83亿和354亿。时间转到2017年,在Snap、Spotify、Dropbox、Palantir、Cloudera等巨头带领下,科技股IPO将再次井喷。

AppDynamics很有可能将是本年度第一只IPO科技股。2016年12月27日,AppDynamics在SEC递交IPO申请,预计在2017年1月底正式IPO。届时,也将成为APM行业第二家上市公司。

而就在AppDynamics递交申请半个月前,Gartner发布了APM行业魔力象限报告,AppDynamics、New Relic和Dynatrace三家公司再次承包领导者象限,而AppDynamics力压老对手New Relic有登顶之势。

所谓APM,即应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通过检测代码、监控日志或监控网络/硬件指标,提供应用程序性能的监控分析。

根据Gartner统计,2014年全球应用性能管理市场规模为26.23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5.8%。

虽然AppDynamics在APM行业位于领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并不是最大。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在老牌的多元化科技公司(如HP、IBM、微软、Oracle等)和大型软件服务公司(如BMC、CA、Compuware、Riverbed、SAP等)手中。

APM市场最早在美国兴起,作为传统软件业务,一直为大型软件公司垄断,在1998-2008年期间只有像CA、IBM、BMC、微软这样大玩家。但是这种局面在2008年得到改变,随着SaaS服务的普及,出现了New Relic、AppDynamics这类新兴IT企业,以SaaS方式进入APM市场。

全球APM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Gartner报告

分道扬镳的两家公司,走出各自不同的道路

2008年可以看作APM的SaaS元年。在大客户已经为先行者垄断之下,新兴的IT运维企业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开始进军市场。AppDynamics和New Relic两家公司,一家以中大型企业客户为切入点,一家以小企业SaaS为切入点,分别开始APM探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有共同的源头Willy。1998年,Lewis Cirne与Jyoti Bansal共同创立了Wily Technology,而Willy又在2006年被出售给了CA,此后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开始了各自在APM领域的创业历程。

首先是2008年2月,Lewis Cirne在旧金山成立了New Relic,同年4月,Jyoti Bansal成立AppDynamics。New Relic选择为中小企业提供SaaS化的APM服务,而AppDynamics则针对大中型企业。

在针对中大客户上,AppDynamics提供不同的方案供企业选择,SaaS服务、本地部署以及混合部署三种方式。其中SaaS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

AppDynamics主要有三款产品,APM、移动端/浏览器端监测(End-User Monitoring)和基础设施的可视化(Infrastructure Visibility)。

收入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

AppDynamics目标客户是中大型企业, 2016年10月的1,975家客户中,全球2000强企业有275家是其客户,基本囊括所有行业。AppDynamics客单价很高,在2016年8-10月期间,合约客单价平均为169,000美元。

当然,近20万的客单价,也是不断积累客户、延伸产品服务能力的结果,在2014财年(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AppDynamics的客单价也仅有64,000美元,AppDynamics在提高客单价上有非常成功的表现。

另外,AppDynamics的持续销售能力也非常出色,虽然此次S-1文件没有披露公司的续约率水平,但是将净留存率(Dollar-Based Net Retention Rate,同一批客户在一年后合同价格与前一年的比值)作为评判客户价值的指标,高净留存率表明客户对公司收入贡献是长期的。

AppDynamics 2014-2016财年净留存率;数据源:S-1文件

虽然没有看到流失率数据,但是AppDynamics客户留存率很高,一方面,美国APM行业续约率较高,年续约率预计在80-90%;另一方面,AppDynamics主要服务中大型企业客户,续约率理论上会更高,预计在90%以上。

从下面AppDynamics 2011-2017财年合同收入构成图可以看到,AppDynamics成立5年之后,即2013年才开始有收入,此后收入增长迅速,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时间段获取的客户,没有随着少量客户的流失而出现收入减少的情况,反而由于客单价的提升,每年贡献收入有增加趋势。这也体现出做大客户能不断提升客单价的优势。

AppDynamics 2011-2017财年合同收入构成;数据源:S-1文件

AppDynamics的高速增长还体现在高递延收入。递延收入代表已经签订协议,在下一报告期完成服务后所计入的收入,代表公司未来的营收。AppDynamics的递延收入高于营收且持续保持高增长,表明AppDynamics收入前景良好。

AppDynamics 2014-2016财年营收及递延收入;数据源:S-1文件;单位:千美元

财务状况良好,看好未来盈利前景

AppDynamics在2016财年营收为1.51亿美元,预计在2017财年将增长60%,达到2.41亿美元,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成本构成方面,各项费用占比在降低,财务状况持续向好。现阶段,销售费用仍然是运营成本的大头,占到营收70%以上。为了进行市场扩充,前期在销售上大量投入快速占领市场非常必要,随着市场成熟,用户教育成本降低,在销售方面投入将逐渐减少。

爱分析基于以下两方面看好AppDynamics盈利前景。首先,财务状况出现好转迹象,2017财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亏损同比减少1%,亏损有望收窄;其次,客户为中大型企业,有很强的粘性和提价空间,如果按照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现在的每一个客户未来现金流折现,都将带来正向现金流,也就是说,现在多做一个客户,未来挣的钱也就越多。

AppDynamics 2014-2016财年损益表;数据源:S-1文件;单位:千美元

New Relic上市2年难令人满意,AppDynamics或将有更加优秀表现

综上所述,爱分析看好AppDynamics上市之后的表现,但是作为双生子的New Relic就不尽如人意。New Relic比AppDynamics早两年登陆资本市场,2014年12月纽交所上市后,股价与IPO时相差无几,仅能用平庸来形容。

New Relic成立之初即面向SMB(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企业,以免费模式吸引大量开发者客户,在开发者群体中有非常好的口碑。SMB战略在早期确实使得New Relic成功避开巨头竞争,开辟出新市场。但是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SMB越发不能支撑起业务的高速增长。

2014年后,New Relic也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中大型客户,客单价从2015财年10,500美元提升到2016财年14,260美元,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仍远低于AppDynamics高达 17万美元客单价水平。

现在,New Relic此前纯粹SMB业务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早在2015年就已经积累了超过50万注册用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用户,要在已经搭建起来的业务平台上再转向大客户,New Relic也面临艰难的挑战。

APM只是AppDynamics的部分业务,其目标市场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包括ITOM(APM的上一级市场)和BI两块。Gartner预测,2016年ITOM市场规模达到230亿美元,BI市场达到171亿美元,二者共计401亿美元,并且年化增速在7.6%,2020年将达到538亿美元。

AppDynamics能够覆盖到现有401亿美元市场中的120亿,前景广阔。

IPO后市值将超过19亿美元

在2015年10月,AppDynamics进行上市前的F轮融资,总共募资1.58亿美元,其中GeneralAtlantic投资74,999,994.99美元占5%股权,投后估值为15亿美元,低于当时市场估计的19亿美元。

注:AppDynamics财年截止1月,New Relic财年截止3月;单位(客户数与百分比除外):美元

此次IPO, AppDynamics定价我们估计会在19-25亿美元,这个数字体现出AppDynamics会比New Relic更加优秀,但是作为可对比公司,New Reli在市场上的平庸表现也给AppDynamics带来了隐形天花板。

同时,在S-1文件中,AppDynamics表示F轮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的行权条件与19亿美元市值挂钩,投资者和AppDynamics判断19亿美元为公司价值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