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曾经的明星公司,现在已经尽显老气。

2017年01月04日
撰写 | 彭晨
  • 企业服务

Broadsoft是一家为企业提供融合通信服务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并于2010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场。6年间,Broadsoft见证企业级服务在美国的崛起,却最终成为美国企服市场发展的垫脚石。

所谓融合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简称“UC”),即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等众多服务功能,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的通信需求。

融合通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UC市场规模(包括设备、软件和服务)为356.6亿美元,到202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434.9亿美元,真正的千亿美元级市场。

面对如此规模的市场,Broadsoft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近5年来股价表现平平,业务增速平平,尽显老气。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上市之初表现惊艳,但之后股价却跑输大盘

一款产品打天下,也遇到瓶颈

Broadsoft最核心业务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融合通信解决方案UC-One(Unified Communication-One),再由电信运营商销售给有需求的企业。服务内容包括高清语音、UC、呼叫中心、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Broadsoft按照使用服务的企业数量向运营商收费。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Broadsoft的核心产品是BroadWork,公司2015年2.79亿美元营业收入中,BroadWork贡献了84%,再加上Broadsoft已经拓展到全球80多个国家,可谓是一款产品打天下的公司。

但是主打一款产品也会面临来自市场的挑战,尤其是当这款产品有被取代的风险。

BroadWork采用本地安装的方式,直接部署在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一次性收取永久授权费。这种传统的软件部署模式正逐渐被SaaS化所取代。现在,已经有竞争者开始提供SaaS产品,Broadsoft产品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Broadsoft意识到本地部署方式未来有被取代的趋势,因此推出BroadCloud,同样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软件,但是采用SaaS服务模式。这部分业务目前占比仍然很小,但是公司管理层表示看好SaaS未来的发展。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Broadsoft历年收入及成本情况;数据源:财报;单位:千美元

运营商语音业务衰弱,Broadsoft抱大腿难上加难

Broadsoft与提供融合通信的同类公司对比,最大的特点是其直接面向电信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目前,Broadsoft在80个国家有600多家运营商客户,全球前30大电信服务商,有26家是Broadsoft的客户。

虽然合作运营商阵容如此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Broadsoft有机会。从目前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他们自顾不暇,很难成为Broadsoft增长的突破口,甚至可能会减少与Broadsoft的后续合作。

伴随着OTT(Over The Top)的兴起,大量OTT公司借用电信运营商的通道,抢了电信运营商的饭碗,使得电信运营商日益成为中间的通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微信短信与微信语音的普及,使得中国三大电信公司的话务收入大幅减少,目前仅占电信公司营收的三成左右。

为应对OTT公司的冲击,全球运营商也在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转变。这一转变对Broadsoft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这意味着企业内部通信对运营商来说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依靠电信运营商,Broadsoft很难有成长。

市场竞争激烈,面临两类对手的挤压

2015年,Broadsoft营收不到3亿美元,而整个UC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美元,Broadsoft在其中占比不到1%,那么,如此大的一个市场,大头都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通信设备公司和传统软件公司分享了其中的大头,思科、微软和Avaya是最大赢家。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从整个UC行业层面来看,Broadsoft的两类竞争对手。

第一类竞争对手是通信设备公司,如Alcatel-Lucent,Avaya,思科,EricssonAB,GENBAND,华为,Metaswitch Networks,微软,Mitel Networks。这类公司伴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是最老牌的企业,销售硬件设备同时提供软件解决方案。

第二类竞争对手是新兴的OTT公司如RingCentral(NASDAQ:RNG)和8x8(NASDAQ:EGHT)。他们直接为企业提供UC解决方案,主要是以SaaS方案为主。老牌企业也在逐渐进入这个领域。

融合通信往千亿美元去的路上,Broadsoft却在温水煮青蛙

Broadsoft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发展空间有限。同时运营商的生意也很难做,销售周期在6-12个月,多的甚至超过2年。

探索协同办公,直面Slack的竞争

今年,Broadsoft开始新业务探索,但是也面临激烈的挑战。如今的Broadsoft,在原有的UC-One的基础上,上线了CC-One和Team-One,开始为企业提供协同办公SaaS软件。

由融合通信向办公协同跨越非常自然。融合通信本身就是为企业提供内部语音通话服务,进一步延伸就到了企业内部的办公协同,两者结合起来将是服务更加完备。

但SaaS化协同办公市场已经有巨头出现,在今年4月份,美国协同办公领域独角兽Slack进行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38亿美元,确立了其在协同办公领域的话语权。在新的领域与这样一家公司竞争,Broadsoft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Broadsoft的CC-One与Team-One是以SaaS模式直接服务企业,不再经过电信运营商。这应当也可以看作是Broadsoft在UC业务上的断臂求生,放弃运营商这个未来可能倒掉的渠道,另起炉灶开始新业务。

国内市场起步,龙头果然是华为

根据IDC在2014年底发布的《IDC中国统一通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4年上半年中国UC市场规模达5.6亿美元,据此估计,2014年全年UC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到2017年,中国统一通信市场规模将达25.3亿美元。

产品方面,视频会议、网络和语音会议、以及纯IP交换机是UC市场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行业方面,金融、电信、公共事业、制造、政府是UC市场贡献最大的5个行业。

而UC市场,华为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拥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中兴、二六三、神州数码等都是有力竞争者。

在运营商层面,中国移动早在2014年就提出以融合通信来应对微信的挑战,发布了以“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为特点的融合通信产品,但是到现在也是悄无声息。也许在中移动内部也认为,微信已经攫取了超过7亿用户,再与其在功能上竞争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从服务商到电信运营商,中国的UC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