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农村金融挑战重重,农分期如何撬动这块金矿

农村金融的难点不是征信和获客,真正难在读懂农村

2017年02月03日
撰写 | 薛凯丽
  • 农业种植
  • 农户群体
  • 农村金融
  • 金融

农村金融挑战重重,农分期如何撬动这块金矿

当前消费金融领域的各大场景相继成为“红海”,众多创业平台纷纷将目标用户瞄准城市白领、蓝领等群体,资本市场和新进者都在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契机。

农村,开始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乡村人口为6.03亿人,这部分群体之前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这部分市场需求尚未被集中开发,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机会。

在巨大市场诱惑之下,不仅京东、阿里、苏宁等巨头相继切入农村领域,还涌现了一批专注于此的创业平台。作为其中参与者之一——农分期,于近日获得亿元级B轮融资。

农村金融挑战重重,农分期如何撬动这块金矿

农分期CEO周建

农分期CEO周建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两次创业经历,先后创办页游运营平台,以及虚拟商品交易平台,后者在细分类目中排名第一,都与农业毫不相关。但凭着对农村市场未来发展的预判,以及对农民和土地的感情,周建最终还是离开电商行业,创办了农分期。

政策支持催生市场发展契机

周建于2013年成立农分期,开始探索农村金融领域,在早期阶段,农业种植和养殖领域农分期都会涉及。经过艰辛的探索过程,周建于2015年上半年调整定位,最终专注土地种植领域,针对农机、农资市场,为农业生产环节提供金融服务。

之所以农分期聚焦于生产型需求,主要是由于政策支持所催生的市场发展契机。

一是国家推动规模化经营,最初除黑龙江和新疆以外,其它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地区都是分散种植。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始大力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在周建看来,散户种植的时代将会过去,未来规模化经营方式将成为主流,并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

二是政策上支持“农业+金融”模式,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加大对农村领域的金融支持。

那么,这对创业平台而言,便意味着需求和市场的诞生。

首先,规模化经营需要农户大量投入农业生产资料,放大了农机市场需求;

其次,2016年农业部对通用类农机具的最高补贴额进行下调,平均单台套补贴额比2015年降低10%,那么农户购机成本便会增加;

最后,土地规模化经营是近几年才在各个省份真正推广发展,早期并没有太多创业平台参与其中,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市场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是很好的发展契机。

因此,在政策支持催生的契机下,周建抓住市场跳动的脉搏,最终将农分期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农业生产型金融产品。

地域选择平原地区

农分期专注于农业种植领域,而种植业受地形因素影响颇深,这也直接决定了农分期的地域选择。

由于农分期针对的是有农机、农资需求的规模化经营者,而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大部分为丘陵地形,这些地区即使能够形成规模化,也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因此,受限于地域因素,农分期的目标区域便很明确和集中,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平原地区的省份。目前农分期覆盖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河北和山东等七个粮食大省。

同时,没法形成土地规模化的土地,大多生产高附加值、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而平原地区则是易于规模化的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

地形差异影响作物种类,也间接影响到目前农分期所覆盖的作物类型,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而其覆盖的七大省份中唯有山东较为特殊,鲁西鲁北是平原,容易形成规模化,而鲁中鲁东则是丘陵,以经济作物为主,机械化普及度不高。

农村金融挑战重重,农分期如何撬动这块金矿

用户精准定位为农户群体

关于目标用户,农分期精准定位于规模化经营的农户群体。

农户,不同于农民的概念,首先,农户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农民群体大部分可能已经进城务工,并且年龄偏年轻化,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所得,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而农户则是靠种地赚钱,农分期用户的平均年龄为40岁出头,家庭稳定,介于生产经营的限制,他没有办法完全城市化,与城里务工的群体没有太多交集。

其次,农户具有一定过往积累要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本身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积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刚突破万元大关,而农分期的农户群体户均收入则在10万元左右。

再次,农户的土地经营面积一般在50亩以上。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业大户已超过287万户,据周建介绍,这些农户大部分也集中在农分期覆盖的七大农业大省中,而目前农分期的实际交易农户数量已达到将近两万户。

同时,当前规模化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农业大户的数量将随着土地流转率提升而扩大,等到完全形成成熟规模化体系后,周建预计未来中国农业大户数量将达到500-800万户。

最后,农户金融需求源于生产需求。土地经营者群体的金融需求多源于生产的需求,是伴随着土地规模化的扩大,而进行的机械化应用以及大规模生产资料的投放投入。

而农民群体在往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已经转化为消费金融中的蓝领人群,金融需求多为消费需求,不再属于农村金融的目标群体。

建立线下地推团队进村获客

由于农户群体互联网程度不高,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内部关联紧密,因此,农分期采取的获客方式很简单,即建立线下地推团队,进村推广获客。

一方面,农分期用户数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覆盖乡镇的多少。目前,农分期线下地推团队共有400人左右,实际工作中采取双人作业的形式,平均每人能覆盖3-5个村镇。当前全国共60多万个行政村,农分期业务覆盖村镇数量已过万。

由于农分期的目标区域非常明确,有些农业密度低、投入产出比低的省份并不在覆盖范围内,因此周建预计未来最高峰的时候,线下团队将达到2,000人左右。

另一方面,需要与农户维系长期关系,培养未来潜在客户。数码3C、零售等场景分期的金额较小,用户多属于冲动消费或一次性消费,而农户则是阶段性需求,即使当前不存在金融需求,未来也极有可能随着生产的扩大,转化为实际交易用户。

因此,农户用户的转化周期较长,需要线下团队长期维系关系,并了解农户的种植计划、经营变化等,有针对性的转化潜在客户,目前农分期潜在客户数量为20万左右。

除此之外,农分期在获客方面,一是会和政府进行合作,政府会向农分期推荐合作社和农户,以此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

二是大型厂家进行合作,由于农分期帮助厂家促进销量,因此有些厂家还需要返佣金给农分期。消费金融中大部分分期平台是在场景中获客,因此当有些领域变成“红海”时,场景方便更倾向于返佣高的平台。

而对于未来竞争激烈时,农业金融是否会面临同样问题,周建表示并不担心,因为农分期是独立于场景外独自地推获客,并不依赖于场景,反而是在获取客户后,给客户进行厂家选择的建议,因此厂家会反过来依赖农分期。

灵活设置还款周期和还款额度

目标用户的收入能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产品的还款周期和还款额度。

消费金融的用户大多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无论其借款周期有多长,但都是每个月进行固定金额的还款。

而农户群体却大大不同,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经营,因此多在收获季节才会有收入,才有能力进行还款,而在农闲、耕种季节并没有经济能力还款。

同时,农分期的农户多为粮食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属性又大不相同,不仅存在收成时间的不同,一年收获几次也各不同。

因此,农分期的借款利率范围为12-15%,笔均金额为7-8万元,但会根据具体地域、作物种类、农户生产周期、过往经营状况等因素,来灵活设置不同农户的还款周期和还款金额。

在还款周期方面,很大程度取决于生产经营周期,周建介绍,会根据不同地域作物的收获周期,计算还款期限。

例如小麦的收成时间在6月底或7月初,便会将还款期限定在7月底,留出一个月时间进行烘干、晾晒和销售等,而其它水稻、高粱等作物,不同地区有一年两季和一年三季的差别,所以又会不相同。

在还款额度方面,会根据不同作物的收成价格、往年收成状况,家庭预计支出,提前按照最差情况算出还款额度。例如过去平均亩产多少钱,刨除完成本净收多少钱,孩子上学、房子翻修等家庭预计支出,计算出还款额度。

农村金融挑战重重,农分期如何撬动这块金矿

风险控制从零开始打好基础

当对农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会面临多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和作业风险。

同时,对于农业金融而言,风险控制挑战也是多元的,最大的挑战便是农户群体尚处于征信空白状态,而周建表示,农分期也会把前置的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作为风控重心。

第一,信用风险。

征信首先要做的是搜集数据,农分期也是从零开始,打好农民征信的基础。

在数据采集上,农分期是依托一线人员深入农村,从零到一建立数据库,农村中的关系和信息都是相通的,地推人员与农民建立长期联系,不仅仅是获客层面,更重要还在于采集信息方面。

周建介绍,在农村与人聊天,少则几分钟,多则不到一个小时,便能了解一个人的详细情况。他还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当问很多人,大家明显不愿告诉这个人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判断这里存在问题或风险。

从还款意愿上,相对消费金融,农分期对于农户的用户画像维度要更精确一些,一方面是农民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经历、居住信息、经营年限、种植经验等;

另一方面是家庭信息,这也是格外重要的一个维度,周建介绍,家庭稳定性是他们非常在意的,例如是否是夫妻共同经营,孩子是否整日无所事事等细节问题。以这些维度的信息,在贷前判断农户是否具有还款意愿。

在还款能力上,便是要对个人财务状况进行量化,将农机、地租、农资、粮食等家庭资产和权益算出来,并计算具体种植哪些作物、有多少亩地、每年投入产出等经营损益,以此来判断用户的还款能力。

另外,线下团队只负责采集和录入数据,审批仍由线上进行,并将贷款直接打入厂家账户,用于专款专用。目前农分期的审核通过率是60%,略低于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大多数线下分期的通过率在70%以上。

据周建介绍,早期风控相对保守,主要还是为了控制资产质量,稳健地扩大规模。而线上审核除了会看个人信息、家庭结构外,还会排除具有潜在风险的用户,例如过往种植表现一直处于亏损的、在外面突然大赚一笔、夫妻关系不和谐的等等。

第二,经营风险。

在贷后风险上,既包括受客观因素影响而失去偿还能力的状况,也有因主观意愿而不想继续还款的情况。

一方面,客观因素影响的情况,主要指因天灾人祸,或遭遇家庭变故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农户部分早期会有积累,会通过调整固定资产结构,还掉贷款。

还有一些群体没有足够还款能力的,农分期也并不会采取强催手段,而是判断他主观意愿是否愿意继续种地,因为不同于养殖、工矿,农业种植大部分是一年两季、一年三季,虽然这一季有所损失,但下一季有收成的话很容易回款,农户可用下一季的收入来还款。

同时,虽然出现这种情况时,农民会拿到政府、保险补贴,但农分期也并不会拿来作为还款,而是让农户用这些补充投入下季生产。据周建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不采用强催手段,是以免给他们施加太多压力,将“好人”逼成“坏人”。

这也明显体现了农村金融和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农业有较强的延续性,而农分期也会注重利用农户的延续性,通过采取人情化的方式,让农民群体在情感上对品牌增强认可度和粘性,并增强履约意识。

同时,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相对简单,乡村邻里之间联系紧密,农民对品牌的认同感增强后,在当地品牌扩散非常高效,无形中能加强企业的口碑传播效应。

另一方面,主观意愿影响的情况,是指个别“老赖”人群。对于这部分群体,农分期会采取司法诉讼的形式。

农村属于熟人社会,农户群体比较重面子,对于司法诉讼等手段陌生而敬畏,据周建介绍,通常采取诉讼手段时,农民只是接到律师函,便会受到极大心理影响而主动进行还款。因此,农分期出现贷后不良的情况比较少,当前整个不良率尚不到1%。

第三,作业风险。

由于高度依赖线下地推团队进行获客和采集数据,因此对于农分期来说,人员的作业风险和道德风险,也是需要提前防范的。

据周建介绍,一是体系上防范,农分期的线下团队根据覆盖区域分为不同的小团队,业务流程上是双人作业,当一个人的业务出现问题时,便会牵连整个团队,因此团队彼此之间会形成约束和监督。

二是技术上防范,所有线下客户经理采集信息都是使用PAD,全程定位、拍照和录像,从入口上防范作业风险。

另外,周建还说,农分期的一线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并且全都来自农村,他们对于农村场景有着很深的动力和情感,主观犯错概率极低,但未来也会通过更多激励方式,增强团队的荣誉意识,防范主观道德风险。

农分期在三年多的探索中,有过艰辛,走过弯路,在经历过这些挑战后,周建对于农分期的定位以及眼下的目标,也看得异常清晰,那就是先做能驾驭的事情,脚踏实地做稳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