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

思必驰:专注车载、家居、机器人,用语音技术锁定智能硬件物联网

2015年底,思必驰获得阿里巴巴近2亿元B轮融资,并正式确立了针对车载、家居、机器人三大垂直领域的市场发展战略。

2016年08月09日
撰写 | 京京
  • 人工智能
  • 企业服务
  • 语音交互
  • 思必驰

公司亮点:

(1)9年技术积累,底层技术扎实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风险

(2)下游市场成熟度和稳定性风险

2007年,从剑桥毕业的三位年轻人——商学院硕士高始兴、语音博士俞凯、工程硕士林远东,在圣约翰科技园创建了思必驰,进行底层系列语音技术研究,以及对外汉语口语教育相关市场的拓展。

一年后,他们回国落户苏州,开始探索国内市场。

思必驰起初做的是英语口语评测,最好的时候市场占有率高达95%。后来,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加上联想之星、启迪创投等数千万A轮融资的进入,思必驰开始尝试做手机语音助手和语音云平台。

但是,市场发展证明了语音交互在移动互联网上很难形成用户习惯和刚需,而逐渐兴起的物联网和智能硬件则为语音交互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2014年5月,思必驰决定转型。先是把口语事业部分拆出去,而后开始切入智能硬件2B市场。

2015年底,思必驰获得阿里巴巴近2亿元B轮融资,并正式确立了针对车载、家居、机器人三大垂直领域的市场发展战略。

业务模式:三大垂直领域,两种解决方案

思必驰针对车载、家居、机器人三大垂直领域提供了两方面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是纯软的AIOS系统(思必驰对话操作系统)。它运行于Android、Linux、阿里云OS等主流操作系统之上,目前主要用于车载领域(AIOS For Car),之后还将陆续开放AIOS For Robot,AIOS For Home等垂直场景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软硬一体化的芯片模组。它提供声源定位、个性唤醒、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多轮对话等功能,主要用于家居和机器人领域。目前,思必驰在家居领域采用四麦线性阵列,机器人领域采用6+1环形麦克风阵列。另外还跟君正、庆科、全志等芯片厂商建立战略合作,推出内置语音交互的芯片模块。

一、车载领域

车载领域是目前智能语音发展最好的市场,基本已经成为刚需。思必驰在车载领域的布局不仅涵盖了后装市场,还布局了包括互联网和新能源车以及传统车厂在内的前装市场。

后装市场主要包括智能后视镜、智能车机、行车记录仪、HUD(抬头显示器)以及车载音箱等。

在智能后视镜市场,思必驰占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外,2015年下半年,YunOS开始切入后装领域,尤其是后视镜市场,思必驰是YunOS目前唯一绑定的战略合作单位。

HUD领域,国内目前做得最好的是车萝卜HUD(乐驾科技),其语音交互使用的就是思必驰的深度定制技术。

互联网和新能源车领域,思必驰已经和智车优行(奇点汽车)、小鹏汽车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原型已出,成熟产品预计会在2017年到2018年上市。

传统车厂方面,思必驰已经进入到一些合作方的白名单当中,不过由于从产品线确定、调研,到技术选型、对接,再到最终推出可能要三四年时间,因此进度会相对较慢。

二、智能家居领域

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出现带火了智能家居市场,也带动了智能语音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广泛应用。

目前,思必驰在家居领域的落地产品包括WIFI音箱、智能电视、冰箱空调、路由中控等硬件设备。

WiFi音箱和智能电视的主要合作伙伴是小米,此外思必驰也和联想等合作推出了智能音箱。

传统厂商的智能家居产品方面,思必驰还合作了海尔馨厨冰箱,以及美的即将推出的智能洗衣机。

三、机器人领域

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自去年10月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集中于家庭陪伴型机器人以及育儿机器人,此外还有酒店、送餐、迎宾、养老机器人等,但由于这些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对市场的带动作用有限。

思必驰合作的机器人厂商也以家庭陪伴和育儿机器人为主,目前确定合作的有十多家。

大客户包括大华股份旗下品牌——乐橙机器人,目前市场销量已超过出厂量。另外小萝卜机器人、360发布的小巴迪、360生态链机器人小忆金刚蚁、以及东方网力推出的瓦力机器人等,都采用了思必驰的智能语音技术。

付费模式:终生授权+阶梯定价

付费模式方面,主要用于车载市场的AIOS系统,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都是根据激活量按照Licence收费。实行一次性终生授权制,采用阶梯定价法,激活量越高,价格越低。据CEO高始兴提供的数据,车载市场的授权费是思必驰的重要营收来源,营收贡献率约为30%。

而用于家居和机器人市场的软硬一体化芯片模组,则按照采购量收费。此外,对于单独的定制项目,比如定制合成音、唤醒词以及专业应用领域的语义等,还会另外收取定制开发费。

由于智能领域市场尚未稳定和成熟,思必驰采用预付费形式进行收费,通过跟客户协商确定各阶段付费比例,来保证前期投入不亏本。

营收状况:年营收几千万,市场涨势迅猛

从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思必驰三大领域的发货量增长迅速。其中,车载市场平均月度增长率100%,家居市场150%,大部分增长来自于音箱、及消费电子等。机器人市场从去年10月份开始,达到每月300%的增幅。但是由于机器人市场基数小,因此规模还相对较小。

据高始兴提供的数据,思必驰2016年预计营收额大几千万。从营收构成来看,主要依赖合作厂商的出货量,三大领域差异明显。车载领域单个客户每月平均产生十几万到几十万的收入,而机器人领域出货量相对较少,整体交易额从几万到百万级不等。

市场概况:语音市场大爆发,各大公司纷纷布局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及中国语音产业报告2015-2020》显示,中国语音市场2015年规模为4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1%。保守估计,到2017年,中国语音市场规模至少在100亿人民币以上。

当前,中国语音市场主要玩家包括三个梯队:首先是国外科技公司,以Nuance和苹果为代表;其次是国内大公司,以科大讯飞、BAT等为代表;最后是本土新兴的创业公司,以思必驰、云知声等为代表。

科大讯飞毫无疑问是国内语音市场的龙头老大,百度和苹果也占有一定份额。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2015年,科大讯飞、百度和苹果三家公司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共计79%(语音搜索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中百度的市场份额在13%左右。而Nuance目前主要在车载前装市场,相比国内品牌,一些国际车企对Nuance的认可度更高。

除了百度,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搭建起了自己的语音识别引擎,比如搜狗的语音输入法、腾讯的微信语音识别。此外,阿里、爱奇艺、360、乐视等也都在涉足语音识别,但是这些大公司更多的是自研自用,基本上在技术上乏善可陈,业界也没有太大影响力。

而近几年崛起的智能语音创业公司,则主要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细分市场发力。2B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思必驰和云知声,2C领域还有做中文语音搜索的出门问问。

核心竞争力:产学研一体化,底层技术自主研发

经过9年的技术研发,思必驰拥有了深厚的语音技术积累,所有底层技术都依靠自主研发,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此外,思必驰还实行产学研一体化,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智能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由思必驰首席科学家俞凯负责,主要从事前沿和底层的技术研究,相关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都归思必驰所有并转化。

同时,思必驰专注车载、家居、机器人三大垂直领域,锁定智能硬件物联网,没有在其他领域过多布局而分散团队精力。

不过,思必驰在市场方面投入较少,主要针对核心客户领域,尚未布局广泛性的品牌推广策略。据高始兴介绍,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近期,爱分析对思必驰CEO高始兴、CMO龙梦竹进行了调研访谈,现将部分内容摘抄如下。

Q:2011年之后,思必驰进行了几次调整,从2B转到2C,又转回2B,是如何考虑的?

A:我们最开始做口语评测是2B的,后来转到移动端的2C。当时我们认为,人机语音交互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更大的市场。

但后来才意识到,一方面,用户对语音认知较弱,而且手机端触摸交互已经做得很好了,用户很难形成语音交互习惯。另一方面,后APP时代已经是一片红海,甚至血海,大格局已经定下来,细分市场也已经被占据了。

而在智能硬件物联网领域,语音交互是一个刚需,这些硬件要么没有屏幕,要么屏幕很小,而且比如车载场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用户也会选择语音的方式进行交互。因此我们决定从移动互联网转到智能硬件物联网,也就是再次从2C转回2B。

Q:如何评价当前语音市场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

A:语音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识别、合成,再到现在的交互,是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现在行业内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

第一,人机对话技术,包括任务型、聊天型、问答型人机对话,尤其是提供服务的任务型人机对话,会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第二,场景化语音能力的提升,包括在家里、开车、户外、银行、酒店等一些特定场景下的语音识别,它涉及到远距离识别、噪声识别、声源定位、回升对消等技术。

另外,还有一些个性化的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等,都是一些发展方向。未来更多的是这些技术的融合,最终形成闭环。

Q:思必驰现有团队规模和构成如何?

A:目前团队将近160人,做底层技术的大概有60人,项目、产品和技术也是60人,BD 和市场10多人左右,其余就是行政、人事、财务等。

Q:每年研发投入多少?

A:研发是我们最主要的一块投入,包括技术人员、云服务、数据以及GPU等等,基本每年都在几千万。

Q:市场投入呢?

A:市场方面一年大概参加30多场展会,以及大大小小的活动,基本投入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Q:获客渠道有哪些?

A:一方面是BD去拓展客户,市场引流导入,其次客户之间也会口口相传。

Q:从调研客户、到实施整个过程、再到出货,周期大概多久?

A:这个要看市场。比如车载市场,快的一两周就能出货;机器人领域,最快的比如大华,他们要用我们的麦克风阵列,对接下来一个半月。和小米的对接大概两个多月,算是比较快了。

除此之外,还要看对方的硬件是否达标。有的产品本身有问题,对接四、五个月下来,还是存在问题。

Q:小米电视的语音是通过遥控器,还是直接通过电视?

A:通过遥控。小米没有选择在电视中加语音,而是在小米盒子、蓝牙语音遥控器中加入语音,直接通过蓝牙等信号处理方式传到电视里。

Q:对话工场云平台主要做什么?为何关闭?

A:对话工场云平台是一个免费的开发平台。思必驰专注到智能硬件物联网后,场景发生很大变化。硬件场景下的语音交互,仅仅依靠传统手机端、通用场景下的开放语音平台的SDK,完全无法实现好的用户体验,最终会导致开发者的硬件产品无法量产上市。

比如我们一些车载客户在其后视镜产品中使用一些开放的语音SDK,结果交互一团糟,不得不更换成我们在车载场景下专门定制的语音SDK和解决方案。

而之所以关闭,主要是因为从2015年开始,智能硬件市场的爆发导致对话工场的对接客户陡增,甚至月度增长超过数十倍。由于每个项目都需要有人去对接,才能帮助打磨更好的体验,因此谨慎考虑后,我们在2015年年底暂时关闭了对话工场,来保障我们服务的合作伙伴有很好的体验。

不过,思必驰云平台后期还会择机重新开放。

Q:有没有考虑海外布局?

A:在海外,我们已经与联想之星合作了Comet Labs,来探索和布局在海外的落地及未来拓展。另外也会协助做一些海外产品的中国市场落地。

Q:如何看待大型互联网公司做语音?

A:无论是BAT,还是搜狗、乐视,基本都是一些通用场景的布局,思必驰不会去和百度比搜索,和搜狗比输入法,或是和阿里比电商,我们只专注车载、家居、机器人三大垂直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巨头的进入不但不会对我们造成冲击,反而带来了一些机会,不仅能把整个市场带起来,还能在一些特定领域进行合作。

Q:如何看待思必驰估值?

A:我们目前估值在20亿左右。我认为这个估值主要基于三点:首先,人工智能是一个大赛道,现在也是一个风口,这是最关键的。其次,思必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部的基础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声纹识别、情绪识别等等),以及先进的人机对话技术。最后,我们具备很强的基础和势能,无论是从人才、产品、技术、还是市场专注度来讲,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Q:接下来是否有融资计划?

A:有在考虑。

Q:AI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一直是个较大的问题,导致不少AI公司都处于讲故事阶段,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我觉得大市场下,不只是物联网,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很多行业,都对人工智能有一些刚需,一定能找到商业化落地的确切模式

拿我们所处的智能硬件物联网来说,主要就是两块:一个是硬件模组,通过硬件模组,让硬件产品拥有语音交互功能,从而实现商业化;另一块就是数据、服务,数据在未来也可以产生价值。

Q:如何看待机器人市场?有哪些标杆公司?

A:现在的机器人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要达到像人一样的交互,技术还不成熟;其次,整个行业供应链还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最后,成本和价格普遍还太高,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

B端机器人相对成熟一些,成本和价格都比较低,客户对其智能化要求也比C端低。C端机器人比较知名的有乐橙的小乐机器人、小萝卜机器人等,都属于潜力项目,后期市场增长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