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背靠清华大学,专攻精品内容,爱学堂这么做体制内生意

原创内容起步,爱学堂专注体制内。

2016年12月30日
撰写 | 东起
  • 教育
  • 爱学堂
  • 教育科技
  • 微课
  • K12
  • 体制内

K12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且随着政策倾斜和校外辅导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与体制内学校合作逐渐成为了K12在线教育的主要“战场”。

然而,由于较高的壁垒和政府管控,与体制内学校合作并非易事。目前,进入体制内学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从某一场景切入,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二是通过地推或渠道方,直接与学校建立合作。

成立于2014年的爱学堂,凭借其内容和资源,以第二种方式进入体制内学校。

爱学堂是学堂在线的基础教育频道,清华大学控股的慕华约占爱学堂30%股份。

虽然爱学堂是这一领域的“新兵”,但其创始人汪建宏已在教育领域有近10年经验。在创立爱学堂之前,汪建宏是黄冈中学网校校长,从2007年以加盟商身份进入,到2013年已将黄冈中学网校打造成当时最大的K12传统网校,员工1000余人,加盟渠道300多家。

然而,汪建宏并不只想单纯传播知识,而是能够创造知识。2013年底,学堂在线抛出橄榄枝时,他果断转型到在线教育,一起创立了爱学堂。

从爱学堂创立初期,汪建宏就认为创造优质内容是最有价值的事。

从内容起步

传统网校的内容主要来自对线下课堂的录制,对于K12阶段学生,录播课程并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在线教育,需要利用技术“创造”内容,将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由此,爱学堂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课程制作上。

教研方面,依托清华附中附小的教研体系,由教师和公司的教研团队沟通课程内容;课程制作完成后,还会由学校的教师审核,从而保证课程内容不偏离教学大纲。

制作方面,教研团队将拆分好的课程内容写成脚本,由多媒体团队以电影制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视频。制作费用约每分钟八千元,制作周期约1个月。

形式方面,爱学堂的小学及初中课程时长在3-7分钟,以动画的形式呈现;高中课程以名师慕课的形式呈现。

此外,爱学堂与多所学校合作,将其特色课程制作成视频,作为选修课提供给用户。

目前,小学和初中阶段,爱学堂有6000多节原创课程,高中阶段有13000多节课程,基本涵盖了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所有知识点。

在业务的推进过程中,爱学堂同时发现,仅靠内容并不能保证长期发展。

背靠清华大学,专攻精品内容,爱学堂这么做体制内生意

内容+平台+服务

2015年,爱学堂制定了“内容+平台”计划,推出“爱学云”,为中小学搭建教育云平台。

与开放平台不同的是,爱学堂的云平台更多的是用于改变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引入第三方课程内容。这对于教育行业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开放的优质内容并不多,引入第三方内容将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不可控。

通过“爱学云”,学校可以打通账号体系,建立混合式教学,同时可以使用爱学堂制作的课程视频。

此外,为保证平台及内容在学校中的应用,爱学堂会提供教师培训服务,包括教研指导、平台使用及如何使用混合式教学。爱学堂一直坚持内容收费,这也保证了培训服务的进行。

目前,爱学堂与学校合作的方式是平台免费,学校通过购买端口的方式为内容付费。通过平台的长期使用,爱学堂可以留存用户数据,从而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

在为政府和公立学校搭建云平台的赛道中,爱学堂作为“新兵”,与几家上市尚有较大差距,如科大讯飞2015年教育收入7.61亿元,占总营收30.41%,已经搭建了多个省级平台。爱学堂的优势在于其全学科的优质原创课程,如果平台供应商投入内容制作,或收购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将会对爱学堂造成较大威胁。

只做体制内生意

爱学堂的商业模式包括To B和To C两种。

To C是个人用户购买,一年期的全科网络课程是365元,这一部分的收入占20%-30%,然而这一部分的营销成本较高,占总营销成本的50%以上。

To B是面向体制内学校,收费标准是每位学生每年365元,按年续费。这一部分的成本主要是与部分地区学校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渠道费用。

对于与体制内学校合作,爱学堂有两个主要优势:

第一, 全学科覆盖的原创内容。公立学校在采购中更倾向于全学科内容的供应商;而内容的有趣和有效性也保证了爱学堂的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 清华大学的背景。清华附中附小的教研可以保证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同时,清华大学的背景也为爱学堂与公立学校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爱学堂与部分学校合作,建立了实验校,做深度运营,周用户活跃度达到了67%。教育是需要经过时间考验的慢行业,爱学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教学模式和积累口碑。

背靠清华大学,专攻精品内容,爱学堂这么做体制内生意

近日,爱分析对爱学堂进行了调研,并和创始人/CEO汪建宏进行了访谈,现摘抄部分内容与各位分享。

Q:当时如何考虑从传统教育跨入在线教育?

A:创立爱学堂时,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这个基于三点:

第一点,学习者改变了。现在的孩子基本都会使用信息化设备来学习,老师会用投影、PPT等手段教学,学生回家会用手机、PAD、电脑;

第二点,习惯变了。我们现在学习很多是零碎化学习,比如一篇行业报告,我从别人的朋友圈看到,觉得很有意思,剪一小段,我下次去给别人做培训或者分析的时候,就会引用上,所以学习变得零碎化,学习方式变了;另外就是创新,你会发现以前的教育就是线下教学,但现在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完全融合起来了。

第三个,国家战略。其中一点是教育公平,政府希望东、西部,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公平能达到一定量级,你比如说,新疆和甘肃等一些地方,把北京老师引过去的可能性很小,但通过在线的方式就能做到;第二点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用新技术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效率,同时提取数据。

Q:爱学堂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A:如果在线教育有天派和地派之分,我们应该是融合派。如果把天派比喻成鸟,地派比喻成鱼,那我们就是小青蛙,小的时候是蝌蚪,可以在水里游,长大了变成青蛙,也可以到岸上跑,是两栖动物。我们对于互联网和教育的理解都是最深刻的,在线教育本质上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在创造知识,它是把原本那些不好玩的书本知识,通过互联网技术,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比如说以前,老师和课外的连接就是布置书本作业和新课预习,那现在老师可以布置一个预习视频和更个性化的题目。以前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现在会变成课前推送视频给学生先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会带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变革。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曾说过:随着互联网“原住民”成为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随着网络虚拟社群的舒适度超越现实社群,那些“生活体验”和情境性的部分,那些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互联网教育将“学”与“”教“的界限正变得模糊。

以前常说教育分两块,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就是学校教,体制外就是培训,所以早期K12创业者,大部分是围绕体制外;但未来会有变化,爱学堂定位是让公立校教学的更好,完全不做培训生意,这个事情的价值远远大于培训行业。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会认为:第一,互联网会把体制内变成一个新的土壤,会有一个新的生态,我们用技术赋予学习者本身新的体验,让学习变的更有趣,有效,更美好;第二,在教学层面,我们希望能提高效率,提取数据;第三,打破家校边界,以前就是在学校里教学,回家作业,现在是回家也可以通过视频来学习,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场景,让孩子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下都能很轻松的学到想学的知识。

所以我们把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定位在:第一,我们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把学习这件事变得更美好一点;第二,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让孩子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任何区域都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Q:爱学堂如何布局业务,如何考虑的?

A:2014年5月成立至今,我们始终坚持做最有价值的事,创造优质内容并让孩子们喜欢是我们的核心追求。同年8月,我们自己在线下做了一次尝试,线上教学,线下做服务,当时在学校做了一些试点。

后来发现,光有内容也不行,用户并不会为内容付费太多,所以就有了内容加平台模式。我们不仅提供内容,还提供一个教学平台,连接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环节,并存留数据。

同时,我们只做体制内的事情,不去跟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机构竞争。

Q:目前与多少所体制内学校建立了合作?

A:现在有5000多所学校,业务覆盖了20多个省的107个城市。

各线城市我们都在跑,因为在中国,一线城市和五线城市差别太大,必须把每个城市都做一个试点,才能全面复制。

比如我们在一线城市,基本是政府购买为主的,相当于政府买了“电视机”,没有“电视节目”,我们是做“节目”的。在三四线城市,政府没那么多教育经费,需要民间来解决一些问题的,学校会鼓励家长自愿购买,这也会提高我们在C端收入。

Q:与学校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A:我们提供的是“内容+平台+服务”。平台免费,内容收费。另外,有了平台和内容,不代表学校马上就会用,因为它涉及到教学模式的转型,我们会做教师培训,支撑平台和内容,比如为教师提供新五项基本功,怎么样使用信息技术,怎么样用混合式教学,或者叫翻转课堂。

体制内最大的问题是,政府花了很多钱,有的省花了几个亿构建平台,也买了很多内容,但不代表内容是老师和孩子们常用和喜欢用的,会导致使用率偏低。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用这个平台实现人人通、班班通,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对师生进行连接。教学连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优质内容,有一个好的平台,能够把一些好的内容共享出去。

Q:在课程制作方面,有哪些考虑?

A:我们当初在20多所学校发了8000多份问卷,看小朋友最喜欢什么。对于学习者来说,初中和小学都是00后,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当初的思考是,以孩子的视角来研发出他们喜欢的课程。

主要有四点考虑:

第一个,趣味性。你要懂孩子才能激发他的热爱。

第二个,专业性。你又不能太有趣了把知识搞没了,所以我们用的跨界团队,教研教学以清华附中附小研发体系为主,自己有一百多个人内容团队,负责写剧本,最后我们由多媒体团队来制作。每个课做完了之后,都是先给孩子们看一遍,再给清华附中附小的老师看一遍,又让孩子喜欢,还不能偏离教学大纲。

第三个,差异性。要懂互联网的学习规律,因为小朋友在线学习,就3到7分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像以前一样把45分钟课录下来,孩子在学校都不愿意听,也不可能回家再看一遍。所以,我们的课在差异性方面也得到体制内的认可,发现我们的课在课堂当中一应用,孩子的氛围就起来了,回家基本都能完成。

第四个,有效性,内容还是要依托国家的教学大纲。

Q:课程体系是怎样的?

A: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有主修、选修和先修课程。

主修,初中和小学有6000多节动漫课,基本上涵盖了全学科。高中有13000多节,还是把好老师放到线上去,我们叫名师的慕课课程,覆盖全科。

选修课是有些学校本身有一些有特色的课程,比如清华附中附小的足球课,我们做成特色课程。

先修课,就是大学课程,由学堂在线做,我们在高中用。现在有500多所高中在使用,清华已经开始认证学分,比如学生在先修课已经过了微积分课,到大学就不用再学了。这一块课程免费,考试、认证和线下培训是要收费的。

Q:教研团队的结构是怎样的?

A:教研团队里面有两块,一块是清华附中附小老师的教研,因为这种好学校有集体教研;第二块是我们自己的教研,都是985、211毕业的一帮孩子,他对知识本身是很有感觉的,另外他们年轻,对互联网流行的元素也比较有感觉,可以把知识和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

由名师提供脚本,用电影工艺展现出来,差异性在于,我们全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整个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是有区别的。我们突出两条,有效和有趣,我们要定义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的目标是激发小朋友们对学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