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从院级运营到科室级运营,心医国际引领远程医疗跃迁

聚焦远程医疗领域,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2019年10月31日
调研 | 晴空 田群 撰写 | 文奕 晴空
  • 医疗
从院级运营到科室级运营,心医国际引领远程医疗跃迁

远程医疗作为提高医联体效率的第一技术手段,对分级诊疗的落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医国际深耕远程医疗领域近十年,始终以实体医疗机构为核心,提供信息化建设和远程医疗运营服务。多年积累的医院网络资源加上对市场大风向的把握,心医国际将业务触角从医院延伸到科室,打造全方位的远程医疗体系。

长久以来,供给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看病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分级诊疗政策旨在进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使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

医联体的建设和运营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其中,远程医疗作为医疗服务在线化的典型应用场景,对提升医联体运行效率、加快分级诊疗落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立于2010年的心医国际,多年来深入服务各级医疗机构,构建并运营了全国最大的医疗云平台,建立了一张以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结、临床科室之间互通互助、医患之间诊疗服务等为着力点的价值网络。

在2018年7月发布的《立足实体医院,心医国际构建全国最大远程网络平台》一文中,爱分析就远程医疗运营现状、心医的战略方向等问题,与心医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钊进行过访谈。

一年多过去了,虽然远程医疗的落地难题仍需持续解决,但心医却从市场的风云变换中发现了新机会并付诸行动。

从院级运营到科室级运营,心医国际引领远程医疗跃迁

提高医联体效率,政策推动远程医疗普及

医联体的建设、以及远程医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

从供给侧来看,三级医院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而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蜂拥至大医院。为此,国家出台分级诊疗政策,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使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在大力开展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其运行效率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国家频频推出鼓励远程医疗的试点政策,使其成为促进医联体落地运营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医联体医院要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培训等服务。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从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来看,远程医疗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县医院,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

医保支付方面,新疆、贵州等17个省份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远程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试点,提高患者的可及性。心医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钊表示,长期来看,远程医疗全面纳入医保是大势所趋,届时也将是远程医疗真正的爆发点。

远程医疗前景无限,但落地挑战依然存在

远程医疗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实际的应用仍有距离。

根据卫健委数据统计,2018年全年,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83.08亿次,双向转诊患者只有1938万例次,占比仅为0.23%,远程医疗对于分级诊疗实际所起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

2019年6月,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表示,全国大部分实体医疗机构都部署了远程医疗系统,但利用率不到20%。虽然远程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普及,但实际的运营落地才露出冰山一角。

爱分析认为,实现远程医疗的真正落地,仍然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

其一,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鼓励医院信息化建设,但医院与医院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各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信息不打通,远程医疗在技术上就无法实现。

其二,医保报销机制尚未确定。远程医疗的会诊费目前还没有正式纳入医保报销,也没有建立明确的定价机制,影响患者的使用积极性。

其三,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建立。医院的聚焦在提供医疗服务,协调运营并不是其强项,因此远程医疗必然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运营服务。但远程医疗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商业运营模式,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医院与服务商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医药、器械等)的利益和责任都没有清晰的划分。远程医疗的实际落地运营缺乏持久的动力。

纵然行业挑战一直存在,但实际困难也在日益被攻克。随着互联网渗透度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医疗改革的推进,远程医疗应用如何推进?以何种角度着手运营?坚定深耕这一领域的探索者一直都在找寻,所幸的是,新机会也逐渐展露出来。

心医国际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风向的变动,不断拓展新场景、新应用。

新业务新模式,远程医疗市场兴起

不同于to C的互联网诊疗,心医国际一直以来的方向是服务于实体医疗机构,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创立初期,心医国际以院内信息化建设为主,从PACS系统逐渐拓展至全院信息化产品,并随着医院对信息化需求的升级,提供医院集成平台系统建设。

2015年开始,在敏锐的察觉到国家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支持后,基于多年院内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心医国际将业务市场从院内拓展至院间,进军医联体平台建设和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提供从前期规划、到中期实施、再到后期运营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基础信息化平台之上,心医国际开始深耕远程医疗运营服务,既包含医联体运营服务,也包含医院间、科室间的远程医疗运营服务。涵盖基层医院与国家级学科中心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门诊、教育培训、教学查房、远程影像、患者管理等多种远程应用场景。

从院级运营到科室级运营,心医国际引领远程医疗跃迁

从业务模式来看,信息化建设是发展了几十年的成熟业务形态,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厂商众多,市场格局也较为分散。

系统的建设是基础,成熟的运营服务才能保证远程医疗真正发挥分级诊疗的功效,实现“大病不出县”等具体目标。由此,近年来远程医疗运营这一市场快速发展,体现在新的供应商和新的业务模式两方面。

由于运营服务既要有医疗信息化底层资源积累,又要具备互联网运营思维,同时还需要对远程医疗场景有深刻理解,因此,当前着力于远程医疗服务市场的供应商数量颇为有限。心医国际、微医等具备医院资源和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耕耘者。

基于远程医疗的接入,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方便高效的引入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患者就医流量。

长期来看,远程医疗的运营能够为基层带来增量收入,因此,从业务模式角度出发,远程医疗有机会基于运营服务进行分成。

日常运营维护的供应商深度参与业务,同时也能够更多的分享由远程医疗市场增长带来的收益,比如基于远程医疗业务开展带来的医药、耗材、保险等方面的需求,都是远程医疗运营商业务可延伸的方向。

打造科室间的“紧密型”远程医疗体系

从具体的运营层面来看,远程医疗整体的发起数量较为有限,行业处于起步期。当前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疑难杂症的会诊、医院之间的教育培训。

在远程医疗运营业务的不断耕耘中,心医国际发现,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连接较为松散,合作不够频繁,而真正高频的业务发生在专科之间。

和全院相比,科室之间的远程诊断、科室层面的远程门诊、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教学培训等,更加接近临床应用,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医院、医生和患者。因此,心医国际开始聚焦专科,打造科室与科室之间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从2019年开始,心医国际正式打造“云科室运营”服务,主要定位于神内、神外、心脏、妇幼等科室。从目前的应用场景上看,教育培训、诊断阅片等项目应用频次较高,其次为会诊、门诊等项目。

此外,在云科室上,心医提供专科科研平台,纳入科室联盟的下级医院可以将病例数据上传到上级医院专家端,有利于专家对更多的科研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研究。

广覆盖深耕耘铸就业务竞争壁垒

多年积累的医院网络,已成为心医国际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壁垒。

截至目前,心医国际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联结7000多家医院的医疗云平台,其中既包括青海、河南、山西、贵州、新疆、江西、广西七大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又包括各地超250余个省、市、县及专科医联体平台。

赋能基层是远程医疗的重要使命,心医国际覆盖的950多个县级市,已实现与全国50家三甲医院、160家区域龙头医院的对接。同时,心医国际也汇聚了国内外优秀学科专家,能够为基层医院源源不断的“输送”优质医疗资源。

除了医疗资源的积累,业务沉淀的关键数据也成为心医国际的业务壁垒。通过辐射7000多家医院的数据库积累,心医国际可以准确判断各个医院的优势科室和在这些科室方面有医疗资源需求的医院,实现专科与专科之间的精准对接,更好地赋能专科医联体,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做整体的规划、连接和应用。

近期,爱分析与心医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钊进行了访谈,现将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从医院互联下沉至科室互联,拓展服务场景

爱分析:远程医疗的细分市场上是否出现新变化和新机会?

王钊:医联体之间的运作,仅依靠医院和医院之间的联通,业务量不够大,更高频的业务发生在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相互帮扶,如科室间的诊断、门诊、教学培训等。在深入到科室层面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上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趋势。

爱分析:院间和科室间远程医疗市场持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王钊:过去几年,远程医疗市场实现30%的增长率,近两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增速可能会更高。

医联体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一家医院来说,可以连接到其他医联体平台内,也可以自建医联体,还可以在科室间做专科医联体。不同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市场机会。

此外,医疗往基层的下沉也使得县乡级别会出现更多的市场机会。

爱分析:结合远程医疗的市场环境,心医国际目前的定位是什么?

王钊:从2018年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疗服务涵盖了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与实体医院实际诊疗相连,结合医院的临床场景,涉及诊断、治疗等医疗业务;非核心业务不与实体医院实际诊疗相连,提供轻问诊、挂号等健康管理咨询。

与医院相连的核心业务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院内信息化建设,如HIS、电子病历等;另一个是院间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和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包括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

心医国际目前定位于互联网医疗核心业务,以院间的远程医疗业务为主,以院内的信息化建设为辅。

云科室业务进行时,未来市场更广阔

爱分析:云端科室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

王钊:医院和医院之间互联的模式较重,但只有这种模式才能将医疗数据打通,因此院间的远程医疗平台是必须的;科室和科室之间的互联是相对轻量化的应用,且频次更高。这两种模式叠加在一起,可以让2B端的业务开展更加丰富,也给心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爱分析:目前的部署方式有哪些?

王钊: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方式。

爱分析:心医科室云的架构是怎样的?

王钊:目前,心医科室云的架构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自转系统实现省级区域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内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互联互通;当自转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到心医的平台上寻求国家级的医疗支持,形成公转系统。

爱分析:云科室业务的落地情况如何?

王钊:心医从2019年开始云科室业务,目前主要是聚焦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科室。

围绕医联体需求,运营服务不断升级

爱分析:心医目前覆盖的医院是等级医院还是基层卫生机构?地域上是否有侧重?

王钊:心医目前覆盖的7000多家医院中,有4000多家是等级的公立医疗机构,未来还会不断的开拓新市场。

医院的覆盖地域结合了国家远程医疗的发展,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西北地区,如青海、新疆等开始布局,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心医的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心医不断向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扩展。目前在贵州、山东等地区发展良好。

爱分析:从医院到科室的转化过程中,心医的运营业务是变得更简单还是更复杂?

王钊:心医在运营方面探索了五年,运营模式不断升级。在运营初期,心医团队耗费较大人力物力帮助基层医生提交病历、整理数据、上传数据等。随着系统的优化和成熟,运营维护变得更加简单和自动化,医院使用远程医疗系统的门槛大幅降低。目前,心医提供的运营服务更多的是帮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做整体的规划和连接。

爱分析:远程医疗的付费方式、利益分配机制目前是怎样的?

王钊:目前远程医疗还未明确纳入医保,但从国家出台的指导意见稿来看,已经计划要将远程医疗全面纳入到医保中。在贵州、内蒙等部分地区,远程医疗已经纳入到医保当中。未来,远程医疗如果能纳入到医保中,将会对整个市场起到强劲的促进作用。

从利益分配上看,主要是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第三方服务商按照协定以及各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由于各地的医疗服务差异明显,在某些地区,上级医院有其他的利益诉求,会免费做远程医疗会诊,患者的医疗费全部给基层医院。对于医院之间如何分配利益,心医未有参与其中。心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使远程医疗业务得以正常运行后,会有会诊、医联体管理费用等方面的收益。

爱分析:远程医疗平台上教育培训的发起方是谁?

王钊:发起方主要看实际需求。以医联体为例,专科联盟建立后需要一定的活跃度,需实现医联体内各单位的协同,上级医院的医生会发起教育培训活动,与基层医院的医生产生互动,基层医生出于学习目的也愿意参加这类活动,提出需求。

细分赛道机会暗涌,判断大势,找准定位

爱分析:心医未来的战略规划?

王钊:基于目前已经实现的7000多家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心医将持续为行业全面提供基于云平台的多个业务场景服务,例如“掌上云、云门诊、云专科、云会诊、云病房、云随诊、云诊所”, 全面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阶段,建立以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结、临床科室之间互通互助、医患之间诊疗服务等为着力点的医疗云平台价值网络,不断深入服务医院及科室。

爱分析:5G技术对远程医疗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钊:5G对于远程医疗的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现有带宽条件下无法实现数据量较大的远程医疗,例如脑电图的数据,一般为几十个GB的传输量,以目前的带宽传输较慢,5G技术可以拓宽数据的传输范围和传输类型。

另一方面,受限于目前的带宽,移动端的应用无法像桌面端一样丰富。但是在5G条件下,有希望在移动端实现和桌面端一样的体验,使桌面端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拓宽到移动端的场景中。

爱分析:心医目前是否介入远程手术领域?

王钊:从技术上看,介入远程手术不是太大的难题。随着5G技术的成熟,远程手术的设备可与心医系统做对接,实现传输数据后,进行相关手术操作。

但有两个前提需要突破,第一个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卡顿;第二是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在法律层面作出明确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