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翼鸥教育高寒:线下教培机构通过在线增收提效的三类模式

爱分析邀请了翼鸥教育副总裁高寒做了题为《打破边界,OMO模式引爆在线教育下半场》的主题演讲

2019年10月25日
  • 教育

近日,爱分析在京举办了2019爱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下午场的教育分论坛,爱分析邀请了翼鸥教育副总裁高寒做了题为《打破边界,OMO模式引爆在线教育下半场》的主题演讲。

高寒分享了翼鸥教育平台上的数据反映出的在线教育趋势,并详细讲解了线下机构通过在线可以极大促进业务发展的三类模式。现将演讲实录分享如下。

高寒:

简单跟大家先汇报一下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做了一个在线直播上课的平台,目前有几千家机构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在线教育这个事本身不算太新鲜,2010年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在线教育兴起了,那时候形式会稍微简单一点,主要是录播课。今年跟去年很火爆的在线双师,整体商业模型从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一个老师对这么多学生,老师成本化应该是非常低。

它也有一些问题,大班产品有一个教学体验上的缺陷,就是互动性有差距,基本上当一个课程学生人数超过30人,跟录播课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从2017年开始正式推出在线直播小班的产品,老师、学生可以互相看到,还增加了一些专业的教学功能。

给大家看一些我们平台上的数据。一个数据是平均学习时长超过1.1个小时,我们认为这是在线培训和知识付费一个显著差别,如果是轻度的、填补充式的学习,上课时间低于30分钟,但超过1小时就是深度学习,两者在学习的效果和进程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第二是什么样的课程或者模式比较适合在线,少儿英语不用说了,这一块是在线化非常深度的,再一个是STEM课程,包含范围比较广,比如科学课,音乐课,编程课。职业教育在线化也比较多,分布就更广了,有教师资质证,有公务员考试,金融类的培训,在整个在线市场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领域。

单纯看互联网纯在线教育这块,确实是有些挑战,打广告的大班双师模式也不算特别乐观,这个模式还需要再跑一跑。现在两个还算是比较好的模式,第一是做三四线城市,降维竞争,当地的教育机构很难竞争得过。这个事情不但新东方可以做,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去做这一块市场,所以我们觉得下沉市场是一个机会。

第二点,纯在线当做一个商业模式去看的话,已经不是特别受关注了。但如果获客成本通过在线方式可以得到优化,还是很好的事情。一些传统机构,在目前可能会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有解决方案。最核心是一个招生和营销问题。一个偏传统的机构,不管规模大小,招生范围一定受限于这个校区。从生意的层面上去讲,在线可以带来很多的赋能方式,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和利润率。

我们从2017年开始合作的很多公司是属于规模上不了新闻,但是从后台明显看到抓住教学的本质,或者是好内容、好老师的这些机构,学生数量大概在30%的增长速度。

具体落地一点,现在一个线下机构想去做在线,想去为这个生意的各方面赋能,有三个模式,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简单的一个是周中在线课辅,正常一个教育机构一周给学生上1—2次课,周中的时候怎么去做服务呢?周中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微信,老师给学生发语音,或者发图片去做服务,这种服务效果没有那么好,小学可能还好一点,到了初中比如说讲数学题,用60秒语音给学生讲一个推导过程,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而言,都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去做这个服务。大的机构可以做,小的机构也完全没问题。江浙很小的一个机构,就1、2个校区,利用在线直播来达到学习问题不过夜的效果,有问题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解答,这么一套产品设计,最后学生的反馈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模式是专题课的增收,这对于学校的教学实力有一定要求,在线课辅是现有校区的老师必须做这个事情,但做专题课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有的机构说我没有教研能力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问题,现在整个教育市场的大环境跟四五年前不太一样,更核心的点在于你对客户或者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捕捉。

今年年初,国家政策整体上对于杯赛,尤其小学阶段的杯赛管制非常严格,很多地方就不能教杯赛的内容。海淀区一个坑校的老板意识很强,他开了很多KEP、少儿编程、大语文等新类型的课程,之前最擅长做人大附中小升初笔试面试课的机构,转型得很好。大语文不懂,可以去买一套内容和教材,老师不会教也没有关系,有机构提供整套师训,核心的点是非常敏锐抓住市场的热点,家长知道不让考杯赛了,今天要换个考试去考,他们抓住了KET和PET,切入速度很快,把课程体系做出来,很快的进行推广,做得非常好。

第三个阶段是扩大服务半径,正式地有一个线上的口碑去做在线教育。80%的教育机构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公众号很简单,就是机构介绍跟课程介绍,没有办法去塑造一个在线的口碑。如果要有在线口碑,还是要有一个不管是移动端的、还是PC端的网校。依托这个网校,去做社群推广。

我们现在看到两个最大的利用在线教育扩大服务半径的方式,第一个是做寒暑假的同步课,这块往往是大中型教育机构利用在线的模式。现在非常多的“移民”城市,就以重庆为例,有很多学生家长去重庆打工,到了寒暑假孩子会回老家,这个时候学生没有办法在寒暑假去机构上课,就可以去上一个在线的课程。寒暑假期间通过在线的方式去服务学生,这样相当于一年四季持续线上、线下打通了完整的服务闭环。

第二个是线上、线下同时招生,扩大服务半径。因为在线口碑逐渐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做一些打破服务半径的动作。举个例子是蘑菇培优,通过1年的时间建立在线口碑,这一年里需要开发好产品,刷题课、专题课,与线下同步的在线课,整个的产品结构做得比较完整;其次是通过线上的导流课等积累流量,培养与用户的联系,在目前线下扩张要求非常严格的情况下,线上和线下同时招生,高效实现了扩大服务半径。

现在整个的线上、线下需求不太一样,我们觉得需要打破线上、线下的区隔,用“学习空间”的思维来考虑机构的教学和模型。线上线下打通这个事情,时机已经成熟了,而且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在做,我们推线上线下融合的OMO产品是从2018年的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差不多1年左右的时间,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有30+头部的机构,中小型客户接近1000家左右,全部都是线下朝线上转型的模式,客户发展速度和认可度都到了比较高的一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