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定位新工科和新商科“产学连接器”,这只独角兽如何养成?

用教研教学+技术平台+运营能力构建壁垒,打造产学融合新生态。

2019年07月03日
调研 | 刘馥亮 张凯西 撰写 | 张凯西
  • 教育

慧科集团是一家中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领域领军企业 , 专注于通过产学合作 , 利用创新教育理念和技术进行人才培养 ,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一方面,当前沿新兴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科技融入传统企业,新业态、新场景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岗位和职业大量出现。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行业的重大变革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错配,就业难和招聘难现象同时存在。因此,对高校来说,产学融合变得至关重要。

这需要产业介入到体制内教育前端,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模型和素养与行业发展紧密衔接。

另一方面,从宏观看,科技强国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科技发展政策的推进对相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新诉求。伴随“双高计划”、“职教20条”等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发布,教育部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空前。

在国家教育部的指挥棒下,高校也更有动力跟教育部的计划做紧密融合。


瞄准新工科和新商科,提供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慧科作为一家高校和产业间链接的桥梁,为高校提供新工科和新商科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开展包含硕、本、专不同层次的产业学院/专业共建,以及实验室共建、训练营等,全部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

目前,合作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共计1500余所,其中涉及到专业/产业学院共建的合作院校在200余所。

慧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体现在教研、资源整合和运营能力三方面。

第一, 教研团队能将前沿技术转变为系统的教育解决方案。

优质教研为促进产学结合的基础,但教研难度极高,需要大量资本和时间投入。第一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要懂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能分析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懂高等教育的教研方法,能根据对学科脉络的认知研发课程体系。第二新技术更迭极快,对教研内容的更迭速度要求高,同一教研内容的复用性较差。

第二, 更高效的产学融合需要保证数据、行业案例等资源的实时更新,资源整合则体现了慧科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产学融合平台,慧科一方面将企业的大量资源,包括数据、案例、最佳实践进行二次研发和包装,变成高等院校可以实施的路径;另一方面邀请工程师、科学家入驻平台,传授知识技能和实践案例。当平台汇聚了大量头部企业,校方和企业方的协作更为高效。

第三, 校区运营服务则是确保教育解决方案高效交付的关键。

产学融合的校区运营工作很重,标准化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影响着交付结果和校方的复购意愿。但除了设计课程体系,还涉及到课程实践、教学辅导等一系列项目和服务,因此难度较高。运营服务为慧科投入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积累和迭代已形成一套标准化运营流程。

目前,校方运营以中央统筹、地方协同的模式,为合作院校提供包括教学实施(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学生服务(调整并优化课程节奏、教辅和实习实训方式)、师资发展(培养自有师资、招募和培训高校和企业师资)与就业服务(提供职业发展指导课程和服务)四大模块。

输出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完善产教融合生态

在为高校输出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之外,作为产教融合生态的一部分,慧科也提供面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在线教育解决方案(高校邦、开课吧)。

如果说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教育如何传播新技术和行业变革,那么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则围绕新兴技术如何重塑教育。

目前,高校邦提供集课程、在线教育云平台和组件化学习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除了能满足直播、录播、考试、作业等通用功能需求之外,也能提供微助教、跟随式编程、混合式教学管理等进阶功能,确保教学实施的效率。

完善产教融合生态的同时,也能作为获客来源——一些高校在采用在线教育方案后,又新增了创新创业训练营、实验室等项目合作。

商业化方面,专业和学院共建会与学校进行学费分成;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则会通过平台免费、课程收费的形式开展合作。

战略层面,高等教育“产学融合”仍将为集团发展重点。第一,存量院校将继续渗透,实现规模经济。第二,扩展更多学校,使覆盖学员人数增加,保证规模化扩张节奏,可以分摊教研成本。慧科表示,后续考虑投资或收购一个民办学校,打造教学样本,以便更快实施和传播教学理念。

在职业培训板块 , 考虑到差异化定位和用户生命周期,目前通过在线平台“开课吧”为在职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实用技能培训,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其中师资和教研方面与高等教育业务存在协同,其他均独立运营。2018年,“开课吧”已实现盈亏平衡。

近期,爱分析对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进行了专访,现将部分精彩内容与读者共享。

陈滢博士,慧科研究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主任,曾任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云计算架构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

爱分析:如何定位慧科集团?

陈滢:我们是一家人才科技公司。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获取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我们的战略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目前聚焦新工科和新商科。

首先,本科、高职都属于高等院校的范畴。我们会跟学校共建产业学院、专业或者课程。围绕产学融合2.0模式,在人才培养体系之上,把教研教学、学生运营、实习实践、就业、以及出国留学进行一条线的打通。

第二,职业教育方面,主要围绕终身学习的概念,给职场人士充电。

爱分析:为何选择新工科和新商科?

陈滢:新工科方面,对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技术,因为发展很快,学校传授的知识跟产业之间很难做匹配,天然就需要用“产学融合”的方式做辅导。

新商科方面,由于新技术在赋能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也会诞生新的场景和范式。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等新场景层出不穷;会计、营销等领域都在技术的赋能下进行转型,如商业分析和大数据营销,因此也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去弥补差距。

产学融合诉求提升,以教研+资源整合+运营能力建造壁垒

爱分析:近几年,高等教育产学合作方面,看到了怎样的变化?

陈滢:第一,学校对“产教融合”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因为他们也明显感觉到新工科的发展在倒逼他们进行学科的重设。

第二,学校的诉求不光只是在课程方面,更包括一些基础资源,比如新的模式,包括在线教育和智慧学习空间等等。学校想从产业中导入一些配套设施,做出特色,能够促进他们在这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往上走。

爱分析:慧科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陈滢:我们有三大核心优势。

第一, 我们一直在做教研,有一支非常强的教研团队,能够把产业最新技术转变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是行业关注焦点,哪些能够放到学校课本里面?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如何划分?应该有什么样的课程和实践实训?归其本质,当谈及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教研内容一定会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第二, 资源整合能力至关重要。企业的最新资源,包括知识体系、案例、实验室方案、以及他们的一些工程师,都可以被培训后到学校里上课,这跟高管团队背景有很大关系,本身就聚集了很多在IT和互联网行业的高端资源。

第三, 校区运营能力也很关键。产学融合2.0是一个很长的流程,教育很慢,这个过程所涉及的不只是教一门课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能获得能力。不光是在课堂上,课外实践和赛事组织也同等重要,均能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在各个校区的标准化运营和质量控制也是积累的一个核心能力。

爱分析:教研团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能力?

陈滢:教研需要跟产业能够保持同步,既要懂产业的趋势和现状,又要懂高等教育的教研,所以说新技术对教研老师的教研、沟通和资源整合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要对整个学科的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知道如何拆分知识点。第二,要知道热点,并能够及时收集案例。

爱分析:师资来源是什么?共建专业/学院过程中,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工程师进校的动力是什么?

陈滢:早期我们有比较大比例都是来自产业的老师,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自有师资进行授课。

对于产业内的老师,虽然我们给到的课时费不算太高,但对他/她来说更能带来荣誉感,是对教育的一种反哺。因为这些工程师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当他们再次回到学校里面去讲课给学弟学妹,会很愿意去做这种知识分享。第二,回到高校讲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品牌建立也是非常好的。

爱分析:合作院校都是怎样的类型?量级达到多少?

陈滢:各种院校都有,共计1500余家。这里包含了各种层次的合作:产业学院、慕课在线教育、实验室双创、出国留学业务等等。

中国高校可以组成一个金字塔,顶端是“双一流”院校,接下来应用型本科,再往下是高职院校等等,越基座层的学校需求越旺盛。

爱分析:高职院校的诉求点具体落在哪里?

陈滢:招生和就业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产业倒逼专业重组,学校必须改革,这是自下而上的变化。第二,随着“双高计划”等计划的发布,在国家教育部的指挥棒下,学校也非常需要跟教育部的计划做紧密融合,这样学校的发展才能更快,这是从自上而下的一个驱动力。

爱分析:未来两三年内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陈滢:第一,存量院校继续渗透,夯实规模经济。第二,扩更多学校,覆盖学员人数增加,使得人数一直滚动。后续也会考虑投资或收购一所民办大校,以便更快实施教学理念。

为职场人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共享部分教研资源

爱分析:如何定位“开课吧”?

陈滢:“开课吧”为大学生和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实用技能培训。我们要打造面向职场的终身学习平台,用直播+录播+云平台+实验平台+学习系统的体系化课程,配合课后辅导、运营督促和企业对接,特色就是要请到行业的顶级师资授课。

爱分析:客单价多少?

陈滢:从几千到上万元都有,耗课是在2-4个月之间。

爱分析:与高等教育的协同体现在哪里?

陈滢:跟高等教育会共享一部分的教研资源。除此之外,由于两者模式和客群完全不同,To B(高等教育)和To C(职业教育)需要不一样的能力模型,所以两个团队独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