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从诊断到治疗,AI医学影像走到哪一步了?

这家AI医学影像公司如何做场景延伸?

2019年05月30日
调研 | 晴空 撰写 | 晴空
  • 医疗
  • 人工智能
  • 医疗科技
这家AI医学影像公司如何做场景延伸?这家AI医学影像公司如何做场景延伸?

从行业来看,AI医学影像赛道已进入商业化攻坚阶段,而产品长期的临床价值才能决定其商业价值。简而言之,深入治疗环节能够产生比诊断环节更大的临床价值,也能在商业化落地层面更有底气。致远慧图正在眼底影像领域践行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的闭环探索。

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发病率高,发展至后期会导致不可逆的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同时,此类疾病往往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眼底彩照检查是发现眼底疾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如能够定期行眼底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然而,即便是在北京这样的医疗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能定期接受眼底检查的人依然寥寥,归根结底,还是医生不足,以及医生不足所带来的宣教不足。

长久以来,我国各类医学影像检查严重受制于诊断资源不足,自2016年深度学习应用进入更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技术补位医学影像诊断的思路也历经了数年发酵,产品几近成熟。

致远慧图是一家聚焦于眼底的AI影像公司,运用AI技术对眼科影像进行病变检测和疾病分级,目前已推出多款影像解决方案产品,助力眼底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规划。

这家AI医学影像公司如何做场景延伸?

重视临床需求,研以致用

致远慧图有两大产品线。

第一条产品线是以疾病为核心的各类眼底疾病影像解决方案,如眼科多病种筛查解决方案(EyeWisdom®MC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辅助诊断解决方案(EyeWisdom®DSS)、白内障晶体浑浊度人工智能分级解决方案等,覆盖糖网、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近二十种眼部疾病。

眼底影像分析软件的研发少不了专家的支持,致远慧图与国内多家高水平眼科科室合作,完成数据采集和标注。

在确定方向和产品功能方面,致远慧图以专家需求为基准,提供真正能辅助临床的产品。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相比于研究项目的“高大上”,从研发到实用落地的通畅更为重要。

由于涉及生命健康,相比于其他领域,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为严谨,更多是是“医疗+”,而不是“+医疗”。其严谨性要求极高,这一点与致远慧图创始团队的基因不谋而合。

致远慧图研发团队出身英特尔,创始人孙宇辉更是在英特尔中国、美国、香港、新加坡等任职多年,芯片的严谨性与医疗的严谨性可谓不期而遇。

第二条产品线是提升眼科信息化水平为核心的眼科图像管理及传输系统(EyeWisdom®PACS)

提高眼科的信息化水平源自医院自身需求,致远慧图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发现眼科缺乏基础信息化设施,来自不同眼科影像设备的影像数据未能得到良好的归集与整理,亟需解决其最基础的影像存储和管理问题。

EyeWisdom眼科PACS软件主要用于满足各类眼科医生对眼部影像数据的归集、存储、查询等数据管理需求,同时也能通过与上级医院的连接,实现远程会诊。

向治疗做延伸,突破AI影像商业化瓶颈

从行业来看,AI医学影像赛道已进入商业化攻坚阶段,而产品长期的临床价值才能决定其商业价值。

具体而言,对于眼底影像分析,如果只停留在诊断阶段,其价值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于三甲医院而言,有筛查项目的情况下,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软件可以提高其诊断效率,因为三甲医院医生诊断水平普遍较高,日常工作无需AI协助。

对于基层医院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视光中心等客群,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软件能够为其诊断赋能,价值在于提升诊断水平。

但致远慧图创始人孙宇辉认为,眼底疾病做筛查、诊断、治疗、甚至随访的闭环,是更具临床价值的方向。

从临床诊疗流程来看,诊断只是其中一环,后续精准的治疗才是诊断的真正目的,有更大技术渗透空间和机遇。而且,从收费的角度来看,收取治疗费用比诊断费用更顺畅,因此对应的AI解决方案商业化也会更易于落地。

这也是致远慧图的战略方向,从诊断向治疗做延伸,做聚焦眼科疾病的闭环解决方案。眼科多病种筛查解决方案(EyeWisdom®MCS)解决的是患者早期发现的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辅助诊断解决方案(EyeWisdom®DSS)就向前近了一步,解决的是糖网精细化诊断的问题;而白内障晶体浑浊度人工智能分级解决方案等则又往前近了一步,已经到了影响治疗决策的阶段。

类比整个AI医学影像行业,出于商业价值考虑,向治疗领域的纵向延伸也是一大趋势。

短期来看,诊断功能的AI医学影像产品将以医疗器械形式进院,市场空间较为有限。

长期来看,如果能形成筛查、诊断、治疗的闭环,尤其是向治疗环节的延伸,将增加AI医学影像的应用场景,真正进入各临床科室,这也将是突破AI医学影像市场天花板的一大方向。

院内市场慢热但持久,与闭环思路相吻合

由于眼底筛查可以在眼镜店、药店等场景开展,因此院外市场也将是EyeWisdom眼底影像分析软件的战场之一。

而且不同于AI进医院要经过CFDA器械认证、进采购目录、走招投标流程,院外市场采购更为便捷和市场化,由AI带来的降低筛查成本、增加筛查量,都是院外市场买单的理由。所以,院外市场商业化落地会更快。

但在致远慧图创始人孙宇辉看来,虽然院内市场商业化落地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等待,但由于医院是疾病诊断、治疗的所在地,好的医生、大量的患者都聚集在医院,长期来看,院内市场对诊断、治疗的需求更为稳定和持久,也与致远慧图做眼科疾病闭环的思路更为吻合。

因此,院内市场是致远慧图主攻方向,院外市场的推广也会同步进行,重点满足有筛查、诊断服务能力的视光中心和药店需求。

这家AI医学影像公司如何做场景延伸?

近期,爱分析对致远慧图创始人兼CEO孙宇辉进行了访谈,现将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孙宇辉,致远慧图创始人兼CEO,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清华06级EMBA。前亚信科技售前技术支持经理;前英特尔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在美国、新加坡、香港任职,曾开创并领导英特尔全球渠道创新项目。

从医疗需求出发,向疾病治疗延伸

爱分析:致远慧图选择聚焦眼底影像诊断的原因

孙宇辉:从医疗的角度来看,诊疗流程有诊断、治疗再到随访,我们创业之初就希望能够在技术在医疗诊疗闭环中应用。

也就说致远慧图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做医疗闭环的医疗场景,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甚至到随访,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

放眼常见的影像类型,大多数都是在放射科完成诊断,但疾病的治疗是在临床科室。比如CT影像诊断在放射科,诊断结果是呼吸类,需要到呼吸科治疗;如果是需要肿瘤需要放疗,就要到放疗科,这种影像诊断和治疗很难形成闭环。

后来我们关注到眼科,其诊断、治疗都在眼科完成,有条件在同一科室内形成闭环。这是从临床角度出发的考虑。

其次,当前用眼过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近视的防、治都将越来越受关注,同时大家对用眼健康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强。

最后,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起步的时候需要聚焦,因此我们选择了聚焦眼底影像诊断,并向治疗延伸。

爱分析:眼底影像囊括多种疾病,致远慧图如何选择病种?

孙宇辉:首先,是从临床需求的角度出发。

眼底病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亚专科,跟我们合作的眼科团队都认为现在眼底疾病发病率高、后果严重而又起病隐匿,需要做眼底筛查。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发现患者因为眼底问题上三甲医院诊断、治疗的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早筛早治,不仅成本低,而且对于糖网这样的疾病甚至可能通过饮食调整等方式的得以改善,根本不需要医疗手段介入就能好转。

但是对于三甲医院来说,做筛查的成本很高。按照中国1.1亿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量,国内全部眼科医生只做筛查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对于三甲医院医生来说,由于日常的手术和治疗更需要医生投入时间,基本没有精力进行眼底疾病筛查。

这时候AI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医生也希望AI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因此,产品的出发点一定是有实实在在的医疗需求,能够解决大量问题。

其次,从阅片的角度出发,不能只看少数几种疾病,患者的需求是不受疾病困扰,而不是不受少数几种疾病困扰,AI的应用也要贴近真实医疗场景,在此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们先开发了糖网辅助诊断软件,在糖网之后我们开发了眼底多病种筛查软件,现在又进一步覆盖更多的领域,比如我们已经有了针对白内障的产品,而白内障属于眼前节疾病,已经超出了眼底疾病的范畴了。

爱分析:如何看待AI眼底影像诊断产品的定位?

孙宇辉:我认为产品的功能、定位,要从帮助医生的角度出发,在能够准确的鉴别、判断疾病类型和分级等信息的前提下,学会分析影像诊断结果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建议。

比如,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眼底的变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对于AI影像来说,不仅要能识别病灶,也要能判断病灶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如果是由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变,需要从两个维度进一步给出提示。第一,当前的高血压对身体造成了哪些方面或者何种程度的损害,是否需要干预或者治疗。第二,当前的病变的引发,是否跟其他疾病有关联。

如果是判断有关联,关联度是30%还是90%,这种详细的数据对于临床和患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能够为其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建议。

多场景适用,基层付费意愿更强烈

爱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来说,产品功能和价值否有区别?

孙宇辉:到目前为止,致远慧图产品有100多家医院试用,其中10%的三甲医院和90%的基层医疗,这里的基层包含县级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以及体检中心等。

其中三甲医院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产品部署之后会不断吸收医生的使用反馈,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未来,这类产品能够很好的帮助基层,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薄弱,更需要AI产品。

从产品功能来看,三甲医院更多的是做诊断、治疗、随访的闭环。除了糖网筛查、诊断,我们也在研发眼科手术规划产品,比如手术中的最佳参数应该如何设置。

不管是彩照还是OCT的设备,我们都按照医疗临床需求提供相应的功能。

爱分析:AI眼底影像潜在的客群有哪些?

孙宇辉:院内不止是眼科,内分泌科,甚至是康复科都有需求。筛查不仅仅在基层医疗体系有需求,还有体检中心、眼镜店都可以推广。

爱分析:眼底影像能够反映与多种疾病相关的病变,致远慧图当前以及未来能够覆盖多少种疾病覆盖?

孙宇辉:从技术来说,可以从一张影像中发现多种维度的信息,即可以通过算法叠加很多类型的病灶识别、诊断。

但是从临床的角度来看,病变与疾病的关系确认,需要医生基于病史等信息作出判断,而不是通过一张影像就能直接对应到某种疾病。也就是说,AI无法做到对几十种慢病的准确诊断。

比如发现储出血现象,如果患者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但如果不是糖尿病患者,就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病变表现。

这种严禁的判断需要医生给出,有些是疑似判断,甚至需要做进一步的OCT检查、造影检查等。

当然,比较确定的比如糖网、青光眼等疾病会根据临床需求去尽量覆盖。

爱分析:如何看待院内市场和院外市场的商业化落地,致远慧图如何选择?

孙宇辉:首先,不管是院内市场还是院外市场,都需要构建其技术壁垒,这是商业化的基础,之后就是向不同的市场去推进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是有需求的场景和市场,我们都会去做推广。

只是院内市场和院外市场是有差异的,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情况做安排,比如当前主要精力在手术方案研发方面,院外眼镜店市场就可以通过合作伙伴去推进。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场景是,自己构建连接院内院外的生态系统。视光是从医院眼科分出去的一部分,一般患者觉得眼睛看不清的时候,在不知道是不是近视的情况下,会先去医院做检查,排除病变可能,确定是近视,自然可以转诊到眼镜店。所以这两个场景不一定是完全割裂的。

爱分析: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哪一方的付费意愿更强?

孙宇辉:三甲医院的情况是,一是不缺病人,二是医生很忙,三是处理的病症相对复杂。多以基础的筛查诊断对其价值有限,只有需要承接政府筛查项目时,医生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基层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有付费意愿,但行政审批流程比较慢;私立眼科医院或者眼科诊所更简单直接,如果AI眼底影像能够帮助私立医院获客是最好的,降低成本也很受欢迎。

所以基层的付费意愿更强。

但是基层面临的问题是更需要市场教育,以及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以支撑筛查、诊断的开展。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自然场景,而从医疗服务能力和市场教育情况来看,三甲医院更具备落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