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RoboTaxi落地遥遥无期?文远知行不这么看

年底500辆量产车

2019年05月13日
调研 | 唐靖茹 刘馥亮 撰写 | 唐靖茹
  • 汽车
  • 智能驾驶

 

明星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历经技术考验,率先交出商业化计划,为全球RoboTaxi落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围绕交通枢纽展开的限定范围服务在促进技术快速提升的同时又能覆盖高比例需求,与出租车公司联手运营巧妙规避了客群从无到有的难题。展望未来,文远知行的商业化表现值得期待。

从资本疯狂追逐到质疑甚嚣尘上,自动驾驶行业看似走入了秋意渐凉时,实际上却迈向了深度思考商业化的理性之路。

考虑商业化,市场规模与增长,自身能力与优势,都是无法被忽视的因素。

结合汽车出行领域技术发展与需求演进趋势,爱分析认为,出行领域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长,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是未来竞逐这一市场的强大力量。

话虽如此,想要站稳出行市场却并不容易。从滴滴的近况看,19%的服务费率仍然无法覆盖成本,超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是盈利的保障,管理与运营效率的提升仍然是逃不过的考验。而摆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面前的,还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技术上的重重考验。

诞生于硅谷的智能出行公司文远知行WeRide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对商业化布局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其思考或将给行业以启示。

商业化思路稳健,限定范围内运营的效率最高

20181月开始,文远知行就正式在广州生物岛开始自动驾驶常态化试运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除了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前端服务,商业化落地战略也更加清晰。

聚焦在L4级自动驾驶的文远知行认为,限定区域更适合于完成初期的商业化落地,这不仅仅考虑到城市的道路条件、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法规的开放程度,也是从商业化需求上考虑,在如今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的情况下,围绕交通枢纽所产生的方圆三平方公里至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交通,有着更加活跃的需求,是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的最佳场景。

城市场景变化多端,进入多种复杂区域的研发和路测成本极高,与能够带来的收益相比,经济效率太低。文远知行对出租车流量进行过调查,关注订单产生的范围和距离,最终确定,在商业化落地的初期,以限定场景的方式运营,实际上也可以占到出租车行业中较高比例的订单。

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表示,类似于地铁站点周围有很多小区,在两三公里的范围内,有不少市民会选择打车,譬如珠江新城周边是很好的场景,以及琶洲广交会会展中心等,有很多往来酒店的通勤需求,这类订单可能达到区域内80%的需求占比,文远知行可以专做这种热点线路的出行服务。

Bfor B to C规避获客竞争,技术赋能范围更广

选定了场景,获客与运营也是商业化的核心议题。

考虑到出租车运营资质的要求,文远知行认为,市面上出行APP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再花费高昂的获客成本去打造一个全新的2C出行平台属于重复建设。

文远知行的优势在于无人驾驶核心技术,以及运营平台能力,至于出租车运营资质等资源,文远知行选择与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分时租赁公司合作,建立B for B to C,帮助合作伙伴降低管理成本,增加收益,合作定制技术,再共同面对C端市场。

这样的合作战略,既能规避激烈的获客竞争和牌照阻碍,也能最大程度上将技术的覆盖范围扩大,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使文远知行的车辆服务更多乘客,应用于更多路段,加速数据采集并促进技术能力的成熟。

张力表示,文远知行已经与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出租公司开展合作,市民们通过广州公交集团的如约畅行小程序或者文远知行官方公众号,都可以叫到电子围栏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基于明确的商业化规划及路测计划,文远知行也与政府机构积极沟通。广州已经出台相应的路测法规,首批路测牌照也即将颁布,基本也与文远知行未来运营的区域吻合,最大程度上助力其快速提升对特定路段的掌控能力。

人工智能与汽车工程紧密结合,无惧各类极端挑战

支撑文远知行商业化快速突破的是其坚实的技术能力。

除了通过在生物岛上的常态化试运行积累路测经验,文远知行还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过江隧道、暴雨天气等各类极端环境下路测挑战,应对传感器和计算硬件在潮湿闷热、高温和雪天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的重重考验,体现了其对安全稳定性的极致追求。新一轮战略入股的商汤科技,也在视觉识别技术与数据方面提供大量支持。

在自动驾驶行业,车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人工智能技术。文远知行具备自行改装车辆的能力,并且拥有很好的迁移性和适配性的特点。与广汽合作研发的国产自动驾驶车——广汽文远知行GE3完成测试,股东方Alliance RNM(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商之一,让团队如虎添翼。在今年3月,文远知行更基于日产LEAF2推出了全新的L4级自动驾驶车型,同时也公布了企业的预商业化解决方案。

虽然竭力追求技术完美,但仍然需要防备意外情况发生。对此,文远知行还设计了远程控制系统,并与联通达成5G战略合作,防备自动驾驶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难以处理的极端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操控接管,减少对乘客产生困扰,让自动驾驶体验更加完善。在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支持下,自动驾驶出行安全性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近期,爱分析专访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双方就自动驾驶行业动态及文远知行业务发展进行了交流,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自动驾驶逐渐成熟,安全是重中之重

爱分析:文远知行从哪些角度考量自动驾驶的技术成熟度?

张力:第一个是安全性。不管怎么样来做,我们都是首先考虑测试的安全,还有上路的安全,这个是我们第一个考量的。另外一个就是车队的数量,以及完成的里程数。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去考量技术成熟度所重点关注的。

我们目前比较关心的一些技术指标和参数,实际上也包括我刚才提到的里程数、落地场景的复杂性等。这个场景包括路况的场景,以及周边的道路状况,天气等各方面综合的场景。

爱分析:在保障安全性方面文远知行做了哪些努力?

张力:其实我们在跟政府还有交通管理部门沟通的时候,很多人都对安全问题问得比较细。通常我会从五个方面去做相应的解释,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第一,我们所有使用的车辆都是合规的车辆,在合规车辆之上,我们做一些改装,这些改装其实并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所以从车规级来讲,它是符合标准的。

第二,我们所有的自动驾驶代码,95%的测试都会事先在模拟器里面运行,已经经过每天上万公里的测试,剩下5%的代码测试则是在真实的道路上进行,所以这也保证了基本的安全性。

第三,按照目前国内的道路法规,我们每一辆自动驾驶车都会配备一个安全员,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来保护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去进行接管。

第四,像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一样,因为很多社会车辆可能并不是非常了解自动驾驶车辆,有的时候跟得会比较紧,所以对于一些在市政道路上的测试,我们会配备有安全车,来隔离社会车辆和我们车辆的距离。

即使现了一些追尾的情况,也是跟安全车之间发生一些碰撞,这对于我们测试会非常有帮助。

第五个,我们目前所有的上路测试车辆都配备有500万的保险,一旦出现任何交通事故,我们都有保险公司负责赔付。这五个方面是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对我们去取得牌照也会有一定帮助。

爱分析:现阶段是否向公众开放试乘?

张力:是的。目前在试运行过程当中,除了面向媒体、政府官员,还有投资人提供试乘,在生物岛上,市民可以通过如约畅行叫到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前往岛上的任一地方。

在刚过去的4月,文远知行的筑梦号自动驾驶汽车也在安庆正式公开试乘,首条路线设定为安庆市筑梦新区广场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约4公里长,下一步,除了文远知行WeRide的官方微信,安庆市民还可以登录掌上安庆客户端预约试乘。

另外,我们广州总部的展示中心,作为广州市科协的市民科普活动基地,也会定期地向市民提供一些科普性的活动,去讲解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和未来,同时提供试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接待了接近6000人次。(备注:数据截止至20194月)

完美结合已有商业模式,年底车队规模达500

爱分析:只提供限定范围内的出行服务,可能只适合熟客生意?

张力:通勤需求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一部分,但我们的服务将来会跟出行APP做一个完美的结合。

我们的电子围栏是先把服务限定到一个区域里面,当你用APP去叫车的时候,如果起始点跟目的地都是在电子围栏里面,你叫到的车有可能就是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如果你的起始点跟目的地点当中有一个点,超出了我的电子围栏,那你叫到的车可能还是传统出租车。

这个并不跟现有的出租车叫车服务有任何的冲突和矛盾。有可能因为将来的车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它相对来讲会比较时髦一点,或者是有特色一些。将来真的变成无人驾驶的时候,叫到的车应该会更便宜,因为没有人力成本。什么时候能无需驾驶员或者安全员的话,就完全取决于法规了。但是法规只要允许,取消安全员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爱分析:正式开始运营后安全员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张力:我相信肯定会的,从安全的角度,大家接受新鲜事物的角度,还有从政策法规的角度,都会让前排坐一个人,是一段时间内必然存在的。

这个主要还是看国家的立法,因为从自动驾驶来讲,它所牵扯的行业标准规范法规以及国家的交通道路法规,还有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政策法规,需要一个逐步修改,逐步适应的一个过程。所以对这个方面,我们很难有一个时间表,我相信国家在这方面也在深入去研究。

爱分析:预计商业化落地时能达到怎样的车队规模?

张力:我们在去年融资完成后,定下实现车队规模达到500辆的目标,今年将努力向这个目标去实现,我们的商业化准备工作也都在做。到明年商业化落地的时候,希望这500辆车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这个车队的搭建会跟入股我们这些主机厂进行合作,目前在软件方面已经完成了,在硬件方面,已经在做前期到中期的准备了,目前我们有若干款车辆,作为我们自动驾驶车队所使用的车型。

持续优化迭代,技术服务人类是共同目标

爱分析:现在使用的传感器能够达到车规吗?

张力: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传感器都是逐步地去迭代,这样能够在不影响测试进度的前提下,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这是作为我们系统化开展运营的一部分。目前传感器的方案,我们认为是最好的。而且,随着激光雷达等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规级传感器出现,并大量投放到市场上使用。

爱分析:使用的车型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

张力:新能源车是自动驾驶车型的首选,也是未来的趋势,而目前我们车队里面会有若干个车型,除了绝大多数都是新能源车外,还有一部分是油电混合的车型。

爱分析:技术方面还有哪些关键的难点需要突破?

张力:主要是不断优化迭代传感器方案,今年3月在英伟达主办的2019 GTC技术大会上,我们发布了全新的L4级传感器组合套件。这个套件结合了文远知行WeRide最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自动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度:

·         车顶配备可实现360度视场的全覆盖,通过全波长检测、多波长交叉验证的传感器设计,让目标探测更加可靠。

·         采用分辨率更高、测距更远的激光雷达组合,达到远至250m的检测距离,极大地提升了感知的范围及性能。

·        专为应对中国复杂交通及路况而设的前置激光雷达,可更加及时地探测多种不同道路状况。

随着传感器套件的升级,在软件上我们也作出了相应的优化,将会使用英伟达强大的DRIVE AGX Pegasus平台,这样由多个传感器收集的巨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实时同步。

爱分析:您认为中美市场未来是否会有隔离?

张力:其实对于自动驾驶的技术本身来说是通用的,中美也有各自擅长的学科,所以我更觉得两地更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一起去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出行。

地域和文化上所产生的差异只是对于提供某些特殊服务的时候,企业会进行本地化的处理,比如中美两国的交通法规差别很大,市民驾驶习惯不一样等。从技术上和业务场景来讲,提升和服务整个人类的出行是一个不可以阻挡的方向,我相信绝对是一件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