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中国消费金融深度报告出炉,洞见你所关注的行业大趋势

新周期下,消费金融行业的面貌如何?

2019年04月18日
  • 消费金融
  • 金融

2019年,中国金融业正从上一轮债务周期的谷底快速回升。新周期下,消费金融行业正逐渐呈现出与过去数年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这一变革时点下,专注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爱分析基于过去数年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深度调研,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报告》。

报告从宏观趋势出发,结合技术与政策,剖析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指出行业中不同细分领域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未来格局。

行业债务危机时刻未至,行业仍有增长空间

在上一轮债务周期中,消费金融行业最突出特点是: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快速上升,杠杆率及增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杠杆率超过50%,年均上涨3.8%,债务收入比超过110%。一系列数字几乎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几次债务危机相提并论。

因此从2017年开始,顶层监管通过一系列手段化解住户部门高杠杆风险,包括:治理影子银行、减税、住房限购等。因此,居民加杠杆变得可控,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速从顶峰的25%下降至17%以下。

短期内,这一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至名义GDP增速附近,因此中国住户部门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爱分析测算,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借款余额将达到12.3-14.5万亿元,相比当前仍有1-3万亿元增量。

过亿增量客群待发掘,分散化格局造就大批上市公司

行业增量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目前仍未被金融体系有效服务客户。根据爱分析测算,目前未被有效服务的客群数量在亿级别,将在未来3年左右被金融服务完全覆盖。

按照信用风险等级,爱分析将消费金融客群分为最优、优质、次优、次级、深度次级等5个群体。从单客利润、金融渗透率、风险水平等维度来看,优质和次优客群是消费金融行业价值度最高的两类客群。

长期来看,这两类客群也将是银行等头部公司,以及持牌消金、创新型公司等成长型企业深耕的领域。

由于消费金融行业长期会维持分散化格局,银行、持牌消金和创新型公司各自都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未来,消费金融行业有望出现小几十家百亿到千亿级别市值的上市公司。

小花钱包作为服务次优客群的典型案例入选本次报告。小花钱包风控体系与信用卡类似,但授信定位更接近其中的现金借贷客群。因此小花钱包客户画像与信用卡人类似,定价APR主要在24-36%、风险可控,同时具有合理的利润。

2015年成立以来小花钱包发展迅速,截至20193月,小花钱包注册用户数超3000万,贷款余额达84亿,已成为中腾信资产端的重要支柱。

政策密集出台,影响行业格局

政策是消费金融行业一大影响因素。

针对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爱分析指出:政策目的并非打压行业,而是引导行业健康增长,控制居民过度举债。但身处消费金融这一强监管行业,政策对各类玩家长期竞争格局影响颇大。

未来,满足政策两大核心要点的公司将受益:第一,收费、定价合规,资产质量优秀;第二,资金渠道丰富,持牌或与持牌机构紧密合作。

维信金科作为与持牌机构合作的助贷模式典型案例,入选本次报告。在行业助贷趋势兴起之前,维信金科便早早取得融资担保牌照,与外贸信托等持牌机构建立深入助贷合作。截至2018年底,维信金科合作金融机构达30家,全年放款超200亿。

长期稳定的资金,是维信金科长青的重要因素。自201212月起,维信金科与外贸信托共同发布汇金3号消费信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在20173月订立了一份为期20年的信托融资安排协议。截至20186月,汇金3号存量资金规模为81亿元。

技术渗透持续,在线化蕴藏新机遇

技术是消费金融行业另一大影响因素,对获客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在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渗透,使得业务流程,逐渐走向在线化和决策自动化。基于此,过去数年间消费金融客户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甚至信用卡新发卡亦有50%以上来自线上渠道。

爱分析认为,未来随着行业基础数据积累,以及消费场景线上化比例提升,消费金融线上获客比例持续上升。但这一红利主要将被卡中心、微众银行、蚂蚁金服等头部公司消化,行业格局不会发生本质性改变。

但这一过程中,链接场景和资金、服务B端的助贷模式正逐步崭露头角,这些技术服务商未来有望成为消费金融的一股新势力。

关于爱分析

爱分析ifenxi是一家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机构,通过判断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趋势,以公司价值研究为内核,服务于企业决策者和机构投资者。爱分析重点关注技术和数据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行业与市场以及产业链变革机会,覆盖领域包括金融、企业服务、教育、汽车、零售、房产、医疗及工业等。

截至当前,爱分析已调研以上领域优质企业超过2500家,涵盖一、二级市场,并撰写超过百份榜单及行业报告,系统积累了各行业及公司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建立起了广泛、专业的影响力。同时,爱分析已服务众多客户,包括各行业标杆公司、上市公司及主流一二级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