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

清明节,我们盘点了这两年不幸挂掉的公司

创业维艰,保持敬畏

2019年04月05日
编辑 | 赵宇
  • 工业
  • 数字政府
  • 房地产
  • 汽车
  • 供应链
  • 医疗
  • 企业服务
  • 零售
  • 房产
  • 金融

创业是大浪淘沙,九死一生。

聚光灯下的明星创业公司和独角兽,只是成百上千万初创企业的冰山一角,隐藏在各种融资新闻与增长奇迹之下的,还有数不尽的殚精竭虑和声声叹息。

人们总说创业维艰。一方面,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技术或者模式创新之下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真正有价值,最终需要由市场来检验;另一方面,即使商业模式成立,也还需要做到另外一点:不输给竞争对手。

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在找人、找钱、制定和执行战略的激烈博弈中,创业者们做到第一点已经尤其难,想做到第二点就更加不易。

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对创新和创业心存敬畏,需要对勇于开拓的创业公司心存敬意。

清明节之际,爱分析盘点了各个行业近几年不幸倒下的创业公司。它们大多曾经一时声名鹊起,最终的结局却让人扼腕叹息。让我们记住这些公司的名字,加以纪念并有所思考。

金融

P2P是金融行业暴雷的重灾区。

从金融行业本质来看,金融机构面临的最重大风险无外乎四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而P2P有着吸储-放贷的银行之实,却挂着信用中介之名,不受巴塞尔协议约束,面临四大风险无从化解。如近期团贷网的暴雷,据悉便是与管理层欺诈直接相关。

行业曾经的低门槛使得大批套利者蜂拥而至,终于人财两空以致身陷囹圄,自是难以避免。网传备案大限将近,春夏之交或将迎来天雷滚滚。

房产

在重资产和重线下的房产领域,互联网和新技术看起来还不是那么管用,创新创业之旅尤为艰险。其中,房产交易、长租公寓和家装都是企业翻船的重灾区,爱屋吉屋创造了令人尴尬的天价融资惨案,连背靠巨头的平安好房也宣告折戟。

零售

回看这两年的零售战场,新物种频出,但跑通得却很少。巨头撑腰的明星项目仍在苦难中熬着,更不用说倒下者众多。无人零售是跑路重灾区,七只考拉、GOGO小超等已不幸身亡。快消B2B也难言好过,新年伊始,曾经得到腾讯投资的惠下单也传来暂停运营的消息。

企业服务

2013年开始,企业服务市场兴起,大量资本涌入,希望复制2C模式的成功。然而,用免费方式获取大量客户,再依靠广告等方式变现的模式在2B市场一败涂地。企业服务市场有着自己的规律,资本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再加上BAT巨头入场,使得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司失去收费的可能性,造成猝死。

一般来说,2B公司很难死掉,服务好几个客户,就能守住一片地盘,虽然这种死不掉长不大的局面并不被投资人所喜欢。

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小步快跑才是企业服务公司生存之道。

汽车出行

曾经热火朝天的共享经济在汽车出行领域倒闭潮不断。不同于Airbnb平台模式,轻资产、真共享,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实质上都是租赁模式,重资产、重运营。

共享汽车所需资金投入巨大,且受限于环境和技术条件,便利性不足,需求未被激活,麻瓜出行、巴歌出行等纷纷倒下,规模靠前的途歌也陷入押金难退的投诉门;共享单车虽然有需求,但门槛更低,竞争激烈,二三线共享单车倒闭潮从2017年延续至今,双巨头一个被收购,一个传破产。

两类共享经济都逃不开盲目扩张,运营投入大而收入不足的魔咒,商业模式未被验证。

教育

在重服务和尤其看重品牌的教育行业,短时间的大量市场投放,虽然能带来快速的规模获客,但并不构成教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身之本。不管是语培还是K12辅导,疯狂烧钱、教学质量不佳的在线教育公司都经营不善;而刷单失去信用的教育企业,更加会遭到资本和用户的抛弃。

结语

创业维艰,竞争残酷,市场无情,以至于一家家公司从崖边坠落,也很难说溅起了什么水花。

不过事情好在,总会有新来者入局,也总会有不甘心的创业者选择再战。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推动着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应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