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酷逗编程陈超:少儿编程应为教学结果负责,不会陷入疯狂电销

在线少儿编程只是场资本狂欢?

2018年12月28日
撰写 | 刘航
  • 教育
  • 少儿编程
  • STEM教育

成立于2016年的酷逗编程,为幼少儿提供编程类培训课程。

酷逗编程创始人兼CEO陈超,原为英孚教育创新中心技术副总裁,负责英孚全球线上教学产品线。在2014年,陈超加入到了与瑞士领事馆合作的项目中,帮助20多名北欧外交官子女进行CS-STEM少儿编程相关的培训。

这为期一年的合作过程中,这些年龄各异的孩子们使陈超切身体验到了少儿编程教育的乐趣,也给团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最终,陈超及其伙伴开始走向创业之路,创办了酷逗编程,并于2016年4月正式开始招生。

少儿编程线上远未达到爆发时点

在陈超看来,线上模式虽有规模化优势,但是少儿编程作为STEAM教育中的一个品类,目前依然为非刚性需求,在市场需求端尚未形成爆发式增长,因而仍需加大电销获客,而直播课程对于师资的依赖,使得线上模式进一步丧失了其价格与扩张优势。

因此,酷逗编程首先采取线下模式,为幼儿园至小学6年级学员提供小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Scratch、JavaScript、Python。

常规课程班级人数在6-8人之间,一周一次。除常规课程外,借助线下校区,酷逗也会提供夏令营服务,以进一步帮助学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另外,酷逗也将其在少儿编程领域取得的经验收获赋能于学校,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课程设置上,酷逗本着对学员成长结果负责的理念,希望学员所学知识可化为可视化成果,因此,比赛成为学员学习的最终输出。成立至今,酷逗累计学员达500人,其中有32名学员取得顶级赛事冠军学员。

随着在线少儿编程市场的逐渐火热,酷逗在2018年8月推出其线上编程课程。但陈超认为,少儿编程市场在若干年内依然没到爆发节点,因此,酷逗线上课程采取录播的形式,以辅助获客为主要功能。

未来,酷逗将采取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形式拓展,2019年初将在上海开设3家直营店。

近日,酷逗编程创始人陈超接受爱分析专访,就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等进行了深入对话,摘取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少儿编程高效获客场景依然在线下

爱分析:您当时离开英孚,选择在少儿编程赛道进行创业的原因是什么?

陈超:2014年在英孚时,我和我的现在的合伙人一起运营了一件和瑞士领事馆的合作项目:给20多个北欧孩子讲少儿编程课程。在运营这件事的过程中,使我们得以观察孩子对编程领域的感知,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接受能力。

运营了两个学期之后,项目因那些孩子需要回瑞士而终结,但是却激起了我们的兴趣。另外,我的孩子从5岁开始学习编程,在了解他在其他机构学习的状况后,我觉得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所以,借助我们本来的教育产品经验以及技术出身,我们决定自己创业来做少儿编程培训。

成立至今,酷逗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服务输出模式:线下常规班、夏令营、以及公立校课程输出,其中2C的线下常规班为主要内容。

爱分析:酷逗也推出了线上课程,线上课程采取录播的原因是什么?

陈超:线上课程是在今年8月开始正式招生的,历时两个半月搭建起线上平台,初衷是为了增加课程的覆盖面。

其实,线上直播课程看起来好像有较大的规模化优势,但实际是非标产品,还是人力密集型产品,规模依然需要靠电销来扩大,获客成本和老师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扩张优势很小,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铺设在线直播课程,竞争也会逐渐增大。

另外,通过线上产品这段时间的验证,我们发现少儿编程在家长中的认知度是很低的,很多家长会认为少儿编程是搭配游戏的,不是刚需,所以我认为目前少儿编程撑不起重电销的互联网式盈利模式。

未来,当市场对少儿编程的需求够多时,我们会开始考虑在线直播的形式,但依然对电销模式保持谨慎。我个人认为,教育产品要为结果负责的时候,就不存在标准化这件事情,不能靠电销的模式,而是需要靠口碑传播。

爱分析:酷逗是基于何种理念来设计课程体系?

陈超:因为我们的创业团队都是有孩子的人,所以对教育的结果比较看重。从家长角度来讲,把孩子送去学习一个知识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是一种精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投入,教育机构理应对孩子未来的成长结果负责。

因此,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环节,我们是根据孩子的成长体系设计,即孩子每个年龄段应该学什么,会得到什么结果,这是我们考虑较多的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成立不到两年,培养出了32名顶级赛事的一等奖选手。

少儿编程进入应试前路漫漫

爱分析:在您看来,少儿编程赛道的爆发点会在哪里?

陈超:我认为少儿编程的需求,至少在5年内不会像英文或者数学那样爆发,毕竟一个政策从制定到落实到教育体系,也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

对我们而言,少儿编程是属于STEAM教育中的小品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只是专注在少儿编程上面,而是通过计算机科学,让STEAM教育发散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比方说孩子们在书本上通过文字理解的很多数学、物理、音乐原理,是黑白的,平面的,抽象的,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和孩子的编程能力将其图像化、具象化,培养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观察世界的能力。

爱分析:在您看来,判断需求爆发的因素有哪些?

陈超:少儿编程如果有大需求,一方面是家长的认知,另一方面是需要有应试属性。

反推一下,如果少儿编程拥有应试属性的话,国家教育体系需要准备好相关教师,这需要多少年能准备好?这不是靠资本市场每年投资几十亿就能培养起市场需求的,而是需要国家层面每年投入上百亿才能建立。

第二,这件事能否变成刚需,还有一个指标是说看现在学校里教编程的信息课老师,他有没有职称。他如果连职称都没有,怎么可能面对应试,如果要有职称,职称的评价体系又在哪里,这就涉及很多问题。

与此相关的,还有教研、教材、教案等如何解决,还有对应的教师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竞争体制等一堆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少儿编程虽然是新型教育品类,受到热捧,我觉得还是要顺势而为,在早期更应关注教育本身,专心打磨产品,做重体验和口碑,在它没有起来的时候不要去盲目激发,静待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