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打造消化道全病种AI影像产品,希氏异构将迎来商业化落地

AI影像赛道拥挤,何处匿得蹊径?

2018年12月14日
调研 | 张扬 晴空 撰写 | 晴空
  • 人工智能
  • AI影像诊断
  • 医疗科技

2018接近尾声,作为医疗创业领域的热点,AI医疗影像也在这一年跨过了技术的坑坑洼洼,走过了产品化历程,并顺利完成了对市场和AI影像产品使用者医生的教育。

接下来的2019年,行业面临的是终极考验——买单。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爱分析近期对希氏异构创始人兼CEO宋捷进行了专访,探讨了希氏异构进入AI医疗影像的缘起,以及未来的商业化路径。

AI助力消化道疾病早筛早治

希氏异构以消化内镜影像起家,目前已与华西医院合作成立“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不仅仅深耕消化道领域AI影像产品,同时也涉及CT、MRI、超声、皮肤科、心内、病理等众多影像类型的AI产品研发储备。

谈起切入消化内镜领域的缘由,曾经作为医生的宋捷表示,国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而且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但如果能够做到早筛早治,情况将大不一样。

随着前些年国家对医疗资源的大力投入,消化道检查设备并不稀缺,造成消化道疾病早筛未能普及的原因,也是国内医疗资源的核心瓶颈——高年资的缺乏。无疑,这将是AI的机会。

三种医疗器械和一种云服务

于是,从2015年开始就专注于消化道AI影像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希氏异构,如今已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矩阵。总的来说,希氏异构产品布局包括三种医疗器械和一种云服务。

第一,消化内镜AI实时判定仪,通过国际化标准对接传统消化内镜视频接口,若将两者(消化内镜实时判定仪和传统消化内镜)结合在一起,就相当于希氏异构的第三款产品——AI消化内镜。判定仪产品主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存量的消化内镜产品,赋予其AI影像判读能力。

第二,胶囊内镜AI影像分析判定仪,主要是针对胶囊内镜产品,待胶囊内镜排除体外后,用AI影像分析代替人工进行影像判读。胶囊内镜能够解决传统消化内镜触及不到的小肠段影像检查问题,但当前采用率较低,其中动辄几万张影像的识别工作量便是“其中关窍‘’,AI影响分析判定仪恰能打通此关窍。

第三,一体化AI消化内镜,将AI影像识别模型固化到芯片上,载入传统的消化内镜。主要通过与消化内镜硬件厂商合作,或者技术授权的方式推出产品,目前已与消化内镜厂商有合作。

一种云服务,是指消化内镜云服务平台,通过远程为偏远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消化内镜AI影像服务,和医疗器械的区别在于,因受限于网络可能会有时间延迟,但优点在于能够触达基层医疗机构,且成本较低,能够提升基层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

客群覆盖从三甲到基层偏远医疗机构,渠道获客

通过云产品部署,希氏异构能够将AI影像产品送到广大基层医院,经过多年的产品积累与市场调研过程中,希氏异构发现,AI影像不仅仅能够提升基层医院消化科医生读片能力,也能吸引二级以上医院医生的关注,其中不乏顶级三甲医院。

比如,华西医院消化内镜日接诊量330例,医生读片压力大,且人工读片耗时久,限制了接诊量,AI判定仪可以提升三甲医院医生读片效率,增加其接诊量和收入。

当前,希氏异构团队4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为产品和研发人员,主要通过消化内镜渠道获客。

预计2019年实现商业化落地

关于产品商业化落地,希氏异构判定仪产品处于AI三类医疗器械组织申报阶段,预期2019年拿到三类器械证并开始销售。而AI影像判定仪是新生医疗器械,必须经过申报和市场推广周期,属于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

如果2019年值得期待,对于希氏异构,甚至对于整个AI影像行业来说,最大的期待之一可能就是CFDA三类认证。

但是认证不是商业化落地的全部,最重要的依然是解决客户需求,希氏异构产品能够识别6大类、100多消化道疾病,覆盖临床常见的90%以上消化道疾病,这种逻辑切合医生临床诊断需求,也是希氏异构能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