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纵目科技唐锐:L4级自动驾驶技术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尚需时日

VaaP和TaaS分别是现在和未来自动驾驶公司的发展方向

2018年11月25日
  • 人工智能

20181120日,爱分析在京举办了“2018爱分析·中国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爱分析邀请了自动驾驶ADAS领域标杆公司纵目科技CEO唐锐进行主题演讲。

会上,唐锐就“L4级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商业化落地和挑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模式中,单纯的提供软件和算法很难获得成功,VaaPVehicle as Product)和TaaS(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分别是现在和未来自动驾驶公司的发展方向。技术方面,现阶段,AVPL4级别自动驾驶中比较领先的技术,有机会实现商业化落地,但也需要考虑成本、质量以及供应链等因素。

现将纵目科技CEO唐锐的主题演讲实录进行分享。

唐锐:谢谢爱分析。L5级别自动驾驶有点太遥远,不如来讨论一下L4级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商业化落地挑战。我想以纵目科技创始人的身份,结合五年多的初创企业经营体会,和在辅助驾驶行业里面耕耘的经历,谈一谈对这件事的思考和观察。

人工智能改造出行方式,助推自动驾驶火热发展

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一个相对刚需的应用场景,一直以来是资本和创业公司的热点。根本原因是什么?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推动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大工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汽车工业本身,更重要是给人类出行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的创业和投资受到了美国的影响。我自己经历了三波热潮,第一波热潮是在201481日,2012年我从做芯片转到成立纵目做辅助驾驶时,国内是没有热度的,但在这一天忽然就热了起来,很多资本入场,国内也跟风成立了一大批企业。

快进到2016年,风口变成了自动驾驶,因为2016年时美国有了一些动作,1月份GM宣布收购Cruise,今年6Cruise的估值已经达到115亿美元。中国在那个时间点成立了非常多的AI创新企业,比如地平线。

到了2018年,大家越来越多思考如何改变出行方式。在美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L4级别的尝试,中国也出现这样的企业,同时分时租赁企业也得到大量资本助力,这些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共享交通改变出行方式。

看起来是三个不同的投资热潮,但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件事。因为技术发展到今天,原来传统的供应链和交通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所颠覆。传统的供应链角色,已经没有办法有效服务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终极商业模式有二,如何推动本土落地是关键

但是这件事仍然非常难,究竟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来迎接这个巨大的时代机遇,公司的切入点各异,有做芯片、软件、整车的,有做整个系统的,还有专注做服务的。经过市场一两年的自然进化后,我们逐渐意识到以下情况。

第一,纯软件、纯算法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不仅在自动驾驶这个行业,在其他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纯算法企业可能都会面临这个挑战,如果要落地到商业模式中,算法会很难落地。

第二,很多芯片企业也开始了非常好的尝试,但AI芯片投资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这在于前期研发费用投入实在太高了。我在创立纵目之前,自己也做了十几年的芯片,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是,从计算到互联,再到一些局域网、广域网定位的芯片,在芯片上面做自动驾驶,挑战也非常大。

当我们投身到自动驾驶行业中时,认为终极情况有两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企业作为价值链的一部分,把车作为最后的产品,卖给需要自动驾驶技术的客户。另一个商业模式,也是大家都在谈的概念,把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服务的场景中,收取服务费用,比如代替出租车司机的人力成本后,把每一次取得的项目费用作为自动驾驶营收。

现在很多自动驾驶企业,在这两个商业模式之间摇摆,但这两个商业模式其实都很难。上周Waymo CEO接受访谈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L5级别自动驾驶要在路上普及,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因为中国的路况及整个交通环境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如果把自动驾驶汽车作为硬件产品销售出去,占比能有多高呢?今年的这张图显示,到2025年,所有L3L4L5级别的汽车加起来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占比,预计最多只有10%。现在全世界一年新车销售九千万,几乎呈现微增长态势,最近甚至是负增长,市场不容乐观。这样看来,无人出租车市场其实是遥遥无期的,2030年甚至2040年都很难说能够实现。

细分市场在哪里呢?很多企业现在去做港口,服务固定线路;或者做封闭园区的低速车,也有人做商用车,比如卡车。

另一方面,如果想走传统供应链的硬件模式,我们认为L3L4级别的市场其实非常小,在这个行业,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是巨大的,如果企业不能和主机厂对接导入量产,落地的挑战非常大,单纯幻想用技术颠覆传统行业其实很难。

两年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非常高调的人工智能企业,称要用L4颠覆L2或者L2.5的市场。但L2L2.5场景有非常明确的产品规格和服务对象,L4技术并不能在L2市场应用,所以如何在中国推动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在市场落地、在技术上超越欧美,是我们要想清楚的。

L4级别需尽快车规级量产,从AVP服务切入商业化落地

在这方面,我有几点结论。首先,要抓住产品的商业化量产,必须要和主机厂对接,才能让技术通过车规级完整验证,导入巨大的市场模型,进一步升级。另一方面如果不抓住商业模式,企业也没有未来,因为从资本的介入来看,反映的逻辑是要在出行作为服务方式上产生变化甚至颠覆,才能获得高速增长和高估值。

同时,我认为L4级别的产品形态,一定是从服务模式到商业模式全涵盖的,因为这时的责任主体已经完全从传统的供应链中转移出来,事故责任与驾驶员无关,产品不够安全需要供应商承担所有的责任。另外,L4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不断进行观察、学习,也需要在服务上深度切入。

今年有一个词,AVP,也就是自主泊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在朋友圈也经常看到相关新闻。为什么会这样?

先介绍一下AVP,是一种应用在低速场景的L4级别无人驾驶,翻译成中文叫自主泊车,在特定园区中,人可以把车叫到面前,也可以让车自己找地方停下来。欧美的代客泊车由酒店门童代为完成,现在变成由自动驾驶系统实现。AVP做的是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或自动驾驶在低速场景的运营,本质上应用的是L4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

AVP在中国之所以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战略高地,原因很简单,因为商业落地碰到挑战最小。封闭园区中不涉及开放道路上的防御,低速驾驶时发生事故,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最小。同时AVP面向两个市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将其作为当前的泊车技术升级,虽然还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尝试。很多分时租赁企业也在关注,能不能把AVP和分时租赁运营结合起来,把运营团队找车、消费者找车,变成自动化流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真正的商业化落地,首先我认为至少得有足够多的量。举一个例子,新造车势力的三家企业,打赌谁能够先卖出一万台。造出一万台卖出一万台,不能说明问题,只有这一万台经过市场检验,才能证明这件事至少在商业模式上走通了。真正商业化的出货量至少要有十万台,但这个数量其实也是非常小的,中国任何一款市场上受欢迎的车,每月销量都有几万台,长城哈弗H6每个月可以卖4-5万台。

第二,要有足够的地域覆盖,如果只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停车场,在有监控的环境中进行,不利于面向更为普遍的消费者。

第三,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很多初创的自动驾驶企业,在车上加装价值数十万元的硬件设备,比如激光雷达来完成自动驾驶,还要配备1-2个安全员,成本核算后发现只会比出租车更贵,在很多场景下的商业逻辑并不成熟。

我认为2017年是AVP市场的起步之年,我们在2017年四五月份开始,用视觉和超声波等低成本传感器做AVP,并在国内最早发布,演示基于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和传感器,在停车场内实现车辆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到了2018年,一些AVP公司与分时租赁企业合作试运营,装了几十台,先跑一跑,量很少,上了很昂贵的激光雷达或者安全质量做得不够好都没有关系。到2019年,市场可能达到千台的规模,在城市的投放规模会略有扩大。真正的检验时间点,会在2021年下半年,和主机厂的合作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现在想达到这个规模,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其实对人工智能来说,算法也好,技术也好,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很多公司都去阿波罗,找几个不错的百度员工挖过来,再买一辆林肯的线控车,直接上路测试。真正解决AVP或者L4L5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是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供应链。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新造车势力为什么很难交付一万台车,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真正的大考验,是在2020年。

纵目科技转型一级供应商,瞄准车规级AVP硬件与服务落地

刚刚讲到对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一些思考,最后简单介绍一下纵目科技的概况。我们希望成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技术引领者。在技术方面我们经验很多,我们通过四个摄象头及人工智能平台,提供一些辅助预警功能,最早作为二级供应商,曾给中国绝大部分顶尖一级供应商提供算法和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前三年的商业模式。在过去两年中,纵目积极转变为一级供应商,直接面向主机厂,提供产品和服务,到今天更多在思考,如何在L4级别的 AVP上不仅做产品,还要做服务。

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两个,一方面和主机厂合作,我们提供传感器,附带自动泊车和更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是L4级别的整体供应商;另一方面也在和出行企业洽谈,除了提供自主泊车服务外,我们也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如地图导航、无线充电等。

纵目是现在行业中少见的有全面技术的企业,我们除了有算法、机器学习,软件也面向车规级设计,我们还有自己的中间件、自己的操作系统,更有完整的硬件研发生产制造,比如传感器,摄像头等。

经过了过去这两年,尤其在进行ABC三轮融资后,纵目已经服务了中国头部80%的自主品牌。我们除了不断迭代算法,更多靠的是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有完整的研发市场管理体系,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所以我们是真正面对主机厂的,也希望和上下游供应商一起,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