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承建国内首家数字化电厂,鹏锐技术助力流程型工业转型升级

服务京能、大唐、国家电投等标杆客户

2018年10月22日
  • 工业
  • 人工智能
  • 数据智能
  • 工业大数据

为解决流程型工厂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痛点问题,鹏锐技术先后研发了三维可视化主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业物联网平台,提供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可在基建期减少现场碰撞、缩短项目工期,在运维期实现设备分析预测和系统优化,为工厂节能增效。

流程型行业系统、设备复杂,从立项到最终退役周期漫长,需要维护的物理资产和对应的信息资产体量不容小觑。信息资产与物理资产同等重要,从建设、运维到管理,都离不开信息资产的支持。

传统IT系统对信息资产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普遍缺乏有效手段,信息资产也不能持续有效地转化为知识资产,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科学管理。

鹏锐技术定位于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提供商,瞄准流程型工业领域的这一痛点需求,研发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概念和新技术,鹏锐技术对传统工厂进行系统改造,以建设更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智慧工厂,助力电力、石化等流程型行业转型升级。

鹏锐技术的创始人刘鹏出身于中广核 ,对电力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和行业经验。2012年,刘鹏与中广核的一些技术人员一起组建了早期技术团队,并持续融入外企以及腾讯、华为的技术人员组成核心技术团队,公司于2017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

从基建到运维,瞄准流程型工厂痛点问题

工程全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立项、勘测、设计、采购、建造、安装、调试、运维、退役等阶段。其中,设计、建设期和运维期是重中之重。

在基建期,流程工厂基础信息主要来源于设计方、供应商和建设单位,从一开始就有从基建向运行移交资料的要求,最初为纸质档案。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是最终版、是否存在前后逻辑不一致甚至错误的数据,这是工厂业主无法及时有效辨别的。

在运维期,电力、石化、造船、钢铁、水泥等流程行业的主要特点是设备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工厂关注的是整个机组、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整体收益如何最大化。例如,在煤价上涨的背景下,电力市场交易改革要求电厂参与到售电环节,很多电厂的经营压力非常大,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是一大痛点。

鹏锐技术的主打产品为WIZ Solution——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底层的逻辑是对工程项目的管控,从工程的设计阶段到现场的安装建造,再到之后的运维甚至退役。WIZ Solution由一系列产品组成,如WIZ Plant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WIZ Data企业大数据平台、WIZ Box智能传感器、WIZ Workbench一体化工作平台等。

三维可视化虚拟工厂,实现全流程信息资产管控

鹏锐技术自2012年到2014年,研发了其第一个,也是最受外界关注的核心产品——WIZ Plant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定位于复杂重资产型企业的主数据管理,管理对象为工厂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信息资产,包括上下游逻辑关系,以及空间位置等一系列的数据。

打个比方,主数据相当于人的身份信息,以及和父母兄妹的血缘关系等,这些属于一出生就决定的信息。WIZ Plant负责的就是工程项目中静态数据的主数据管控,将之前分散在各类图纸、文档资料甚至不同系统中的设计、施工、运营数据有机整合,为后续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从整个项目的基建期开始,鹏锐技术就可以跟设计院同步介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WIZ Plant平台同步推进三维数据整合及渐进式数据交付,构建虚拟工厂,辅助基建工程施工,从而在物理工厂建成时,实现三维模型对象化的工程数据移交,建立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实时互通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新模式。

在技术层面,三维可视化引擎由鹏锐技术从底层openGLES从头打造,将3D地理信息、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以及厂房内的精细数字化设计等数据全部整合在一起,精细到一个焊缝、螺栓、螺母,都可高效呈现。

在应用层面,WIZ Plant以三维模型为载体,在项目基建期通过虚拟工厂的模拟,找到设计不合理之处,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之前实现前反馈,有效缩短生产准备相关信息采集和信息系统建设时间,缩短交工时间,从而提前投产,保障现场施工进度。

以国内首个数字化热电厂——京能集团高安屯燃气电厂为例,鹏锐技术协助工程建设共计检测出碰撞 562 余处,为公司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 1967 万元;同时,项目借助三维仿真技术缩短了近3个月的基建工期;通过精确的三维信息化模型,对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核算、跟踪管理,以电缆敷设为例,节省电缆费用400万元。

以WIZ Plant平台的三维显示核心WIZ Player为基础,鹏锐技术下一步将进军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鹏锐技术目前为用户提供的三维数据维护工具,已针对不同行业进行了定制开发,工业级的后端3D引擎性能领先。因此,鹏锐技术基于现有产品工具,倒推设计工具的开发,实际上是将现有工具聚合,按照设计的逻辑重新整理发布,并逐步对高端客户开放接口和源代码。

大数据平台,助力流程型工厂增效

2014到2017年,鹏锐研发了第二个核心产品,WIZ Data大数据平台,主要应用于运维期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提供设备和系统的分析及预测模块,以及整个机组性能的优化分析建议。

与WIZ Plant管理静态数据相对应,WIZ Data大数据管控的是实时状态数据,如设备运行的各类参数的实时动态数据。就像人出生以后会有动态变化的数据,比如心跳、血压等等。大数据关注工厂运行中的动态数据,在精准的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对管理和控制活动提出实时优化建议,与主数据管理之间有相辅相成的结合关系。

在运维期,一方面,WIZ Plant的本质是支持工程全生命周期配置管理的基础信息资产库,可作为运维阶段的信息资产数据中心,为运维期的各项生产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WIZ Data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海量实时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报警及预警管理、设备故障诊断分析及预测、数据浏览及趋势分析等功能。

与多数设备运维厂商的产品不同的是,除了做单体设备的分析预测,WIZ Data还针对流程工厂做整个系统的优化分析、优化建议,提供决策支撑,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替业主在运维阶段提高经营效益。

在技术延伸方面,大数据平台今年还将做工业的视频分析,通过对现场大量工业摄像头的视频分析以及后续算法,识别跑冒滴漏、温度异常变化等情况,满足工厂安全管理和运维检修的需要,目前已有试点项目进行。

除了WIZ Plant和WIZ Data两大核心产品外,鹏锐技术还进一步开发了一系列辅助产品,有利推动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落地。

如WIZ Box智能传感器可实现常见设备状态参数的采集,包括温度、振动、变形、位移、沉降、水浸、噪音、危险气体等,为大数据平台增添数据源做分析判断,也有力地推动了现场少人甚至无人化巡检;WIZ Workbench解决的是现场的人员怎么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提高数据消费的使用频度和使用效率。

标准和定制化两手抓,传统项目改造是重心

鹏锐技术的产品目前分为标准产品和全定制产品。标准产品在一次开发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不同,只需对标准产品进行小范围的微调改动即可适用于大部分的客户;对于全定制产品,公司会与客户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客户通过公司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平台定制自身需要的产品。

2017年,鹏锐技术将前期研发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可用于大规模推广的标准化软件和硬件产品,标准产品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45%左右,主要包括WIZ Plant、WIZ Data、WIZ Box等产品模块;定制产品主要是针对WIZ Workbench的一些定制开发,以及三个平台的升级改造。

由于鹏锐在建设环节不只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平台,还提供现场的咨询服务。所以,在产品较为标准化的情况下,实施周期仍相对较长。WIZ Plant项目实施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实施人员需要3到8人。

鹏锐技术主要瞄准流程型行业,目前重点布局电力和石化行业,同时切入了造船、建筑等逻辑和流程相似的行业,之后再拓展至离散型制造业。在行业延伸方面,今年,鹏锐技术与中石油管道院达成战略合作,以主数据管理、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主要合作方向;另外,与上海建科达成战略合作,以BIM作为切入点,打造面向整个建筑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咨询产品,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类似产品。

鹏锐采取自主销售和代理商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销售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鹏锐将发展代理商渠道,今年发展了四到五家代理商。

对于新建项目,鹏锐一般提供打包的解决方案;对于传统改造项目,资金不够充裕,用户可选择模块化产品。由于新项目较少,鹏锐目前将重点放在传统项目的智慧化改造上,等未来几年新项目逐渐放开,也会成为鹏锐新的重点。

新建项目的客单价在千万量级,一般拆分为两到三期;对于传统项目改造,鹏锐今年将试行按为客户带来的收益收费的模式。在对产品和服务一次性销售的基础上,后续还将收取每年15%的维保费用。

鹏锐技术目前员工接近220人,其中研发团队在140人左右,实施团队40人左右,业务咨询顾问团队30人左右;今年的客户有十多家,合同收入预计在8000万左右。

客群优质,兼具技术与场景理解能力

爱分析从技术、产品、客群、场景和获客等维度对鹏锐技术进行评价。

技术:拥有研发团队140人左右,能构建以数字化、虚拟现实、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工程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工业级的后端3D引擎性能领先。

产品:拥有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智能传感器等核心产品,产品化率较高,覆盖工厂基建期和运维期应用场景。

客群:主要面向流程型工业,如电力、石化等资产密集型行业的大型企业,项目平均客单价在几百万元量级;其中,电力行业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也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整体客户质量较高,付费能力强。

场景:创始人刘鹏曾就职于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任主管工程师,创始团队拥有电力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场景理解能力较强;已承建多个大型智慧电厂项目,可加深业务场景理解。

获客:直销和代理商销售相结合模式;销售人员仅三人,今年发展了四到五家代理商,另外通过会销、客户口碑等方式获客;客户包括京能、大唐、国家电投等行业领先企业,针对大企业客户的商务拓展能力突出,整体获客能力较强。

近期,鹏锐技术创始人刘鹏接受爱分析专访,就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以标准产品为基础,通过定制开发形成应用点

爱分析:鹏锐技术的业务范围怎么界定?

刘鹏:我们的逻辑还是围绕底层与实体工厂相关的这些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能往上开发的功能我们就去做。如果完全脱离了我们下面的这三个主要产品,不能形成产品化的,我们基本上是不去碰的,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爱分析:在几个产品模块的基础上,会涉及到具体定制化的部分吗?

刘鹏:这个是会有的,这种我们愿意去做。因为我们现在提供了数据管控的一个机制、一个平台,业主和用户怎么去用,往往是一个空白点。我们愿意再往前走一步,形成应用点的逻辑,或者说具体应用的功能,然后封装到我们的一体化工作平台里面。

实际上我们WIZ Workbench主要就是做这件事,我们是为了解决用户怎么快速消费数据而去构建的这些功能。用户在消费这些数据的时候,会产生很多定制化的需求和想法,这块也是传统的IT系统没有兼顾到的,我们愿意往前去推进。

爱分析:三维可视化是给客户提供一个平台工具,还是由鹏锐来建模?

刘鹏:有三种情况。

一是设计方、设备供货商本身已经有了3D设计的成果,可以直接提供给业主,我们可以直接整合进来,这个整合是自动化的;

二是业主自己去做,这个多在于一些已经建成的项目上,业主进行自我建设和自我维护,我们提供工具;

三是业主完全没有能力,也没有人,那就是我们替他们去做,包括提供设计成果和整个工具平台,也提供工具让业主可以事后自己进行维护。

爱分析:数据分析环节是由鹏锐进行还是工厂自己根据业务情况来做?

刘鹏:是以我们为主。我们也在不断构建有电厂、化工厂、电网运维经验的业务专家,同时也依托现场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数据分析的初级信息。因为有些设备可能从来没有坏过,之前的数据也没有记录保留下来,需要依靠现场专家的力量补充数据分析的特征,建立阈值。总体上来说,是依托专业人员,快速建立设备及系统的机理模型,后续由系统基于自学习动态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与实际项目保持高度吻合,用于预测性分析和提供运行优化的建议。

爱分析:软件license费用如何计算?

刘鹏:WIZ Plant一个用户大概在一万元上下,用户数量多的话会有折扣;大数据平台按服务器来收费,差不多一台服务器是在二三十万的收费水平;WIZ Box是按照节点来算的,一个节点大概在一万元人民币。跟国外的一些厂商相比,我们收费水平是偏低的。

爱分析:节点有跟一些云厂商合作吗?

刘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提供硬件服务器,这个没有跟云厂商合作。但是我们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跟做私有云的厂商合作,我们也希望把所有的系统全部上云。

爱分析:现在工厂还是比较倾向于不上云吗?

刘鹏:是的,因为工厂一方面是担心数据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担心数据泄密带来一些潜在的经营上的风险问题。整个能源行业都是这样的,离散型制造业中大的企业也不倾向于把云平台放在公有云上面,私有云是未来方向。

流程型与离散型工业痛点不同,未来或将拓展至离散型工业

爱分析: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流程型工业和离散型工业有不同的痛点需求吗?在服务这两种客户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方案吗?

刘鹏:上下游业务逻辑不同。

流程型工厂关注的重点是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整个机组的运行效率,以及整体收益如何最大化;离散型制造业更关注在达到同样效果、同样质量的前提下,怎么降低制造成本和库存。

在数据采集方面,离散型制造业会更分散;流程型工厂的系统和设备之间,都有一些联动效应,单一改变某一个设备或子系统的数据,会带来连锁的反应,这个是在数据分析上截然不同的一点。

爱分析:哪种在设备的建模或者产线的建模上会更容易?

刘鹏:对于流程型工厂,尤其是能源行业,如果我们做了一个建模,那么针对同一种类型的流程工厂,这些建模基本上小修小改就可以了。但对于离散型制造业而言,每一家工厂可能都是不一样的,现场做建模和数据分析,每一家的特点都不一样,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做。

爱分析:目前鹏锐技术主要针对哪些行业?

刘鹏:除了电力,还有石化、建筑、船厂,重点是流程型工厂。今年电力行业会有将近5000万的业绩,石化差不多是1000万的业绩,另外两个行业刚起步,造船可能在200万左右。

爱分析:目前电厂的存量大概有多少?每年新项目大概多少?

刘鹏:存量电厂有将近一千家,新项目在20家上下。

爱分析:鹏锐技术从电力行业向新行业延伸的逻辑是什么?

刘鹏:首先流程工厂就包含了很多,除了电力和石化之外,还有造船、炼钢、炼铝、水泥、纺织等等。我们先拓展逻辑和流程相似的这些行业,之后再去拓展其它离散型制造业行业。

市场机会大,行业发展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爱分析:国内外有传统厂商在做相关业务吗?

刘鹏:有的。行业客户原先主要聚焦点在于购买外企的SAP、ERP这些产品、实施和服务,主要是在做管理上的东西。生产一线的数据管理,以及数据的分析和服务这块,相对来说是比较空白的一个市场。GE和西门子也都在提这方面的内容,但目前我们看来,主要还是聚焦于离散制造业。我们会遇到跟我们竞争的厂家,但是他们原先做的事情跟我们不是同一类。

爱分析:以能源行业来讲,您觉得工业企业对于技术服务商主要的应用诉求有哪些?能不能帮工厂解决销售或生产工艺改良的问题?

刘鹏:对于我们所面临的这些行业而言,最大的痛点在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今年很多企业属于多干多亏的状态,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非常大,现在基本上已经属于一个行业共识和大多数集团的策略了,所以工业智慧化智能化领域,我认为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流程型工厂而言,它没有流水线,不需要机器人,不需要机器手,唯一需要通过大量的传感器补充它的数据源,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分析、数据服务,不断把信息资产转换为知识资产,推动安全高效的运营,这是它的痛点。对于离散型制造业而言,怎么样去提升整个流水线的效能,提高良品率,通过机器视觉做分析识别等等,这些是它关注的点。可以说流程型工厂和离散型工厂在技术需求点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分的。

至于智能化怎么提高设计,我认为智能化的手段当前而言还提高不了设计的质量和设计的能力,只是在加工制造,以及最后的检测环节能够起到作用。因为在现有的智能化体系中,设计方没有参与进来。

爱分析:鹏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鹏:我们这个团队从组建到现在,一起走过了一些困难时期,我感觉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融资的方式,满足团队不断扩张的需要,加速这个流程。现在机会已经出现了,关键还是看我们现在能否快速响应并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把我们的产品打造成一个即装即用、开箱即用的东西,这块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在行业特点上,我们面临的这些行业用户,既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系统和平台,另外一方面其自身的IT人员又是不够的,甚至有些业主连一个IT人员都没有。我觉得这有利也有弊:弊在于现场服务的压力很大,可能服务团队也会长得比较大;利在于客户离不开我们,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