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背靠清华同方资源支持,同方有云在私有云市场高歌猛进

以全栈式产品加全生命周期服务占领客户

2018年09月18日
调研 | 张宏祥 撰写 | 张宏祥
  • 云计算
  • 同方有云
  • 私有云

9月20日,同方有云董事长程辉将出席由爱分析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主办的主题为“云化万物,智动未来”的“2018爱分析·中国云计算高峰论坛”上午场分享,他演讲的主题为:“私有云的未来在哪里?”

UnitedStack有云创始人程辉,曾负责国内第一个商业PaaS平台SAE的技术与运维,并在新浪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专业OpenStack团队,是中国OpenStack领域最活跃的布道师和实践者。2013年初,程辉创办UnitedStack有云,致力于为企业带来安全、可靠、高性能的基础设施云环境。

2017年11月,清华同方与UnitedStack有云达成增资控股意向,UnitedStack有云更名为同方有云,并在清华同方的资源支持下,进一步加速发展。

全栈式私有云产品,解耦式研发降低运维难度

同方有云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产品线,根据客户需求,既可独立部署,也可整体部署。

1. UOS(UnitedStack OpenStack System)私有云平台,基于OpenStack研发,提供包括弹性云主机、高性能云硬盘、所见即所得的VPC网络功能等在内的安全、可靠、易用的云计算环境,并为中小规模业务场景提供超融合一体机。

2. UDS(UnitedStack Distributed Storage)分布式存储系统,基于Ceph研发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提供块、对象、文件三种存储,解决企业数据存储和管理问题。

3. UCS(UnitedStack Container Service)容器管理平台,基于Kubernetes研发的容器云平台,加快应用的开发上线,实现微服务过程管理可视化。

由于开源软件在早期往往不成熟,厂商欲将开源技术落地生产,需要修改大量代码,但这往往会带来碎片化的问题,与开源社区稳定版本渐行渐远,给客户的运维与升级带来较大困难。

为了解决碎片化问题,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同方有云决定采用解耦式研发方案,其全部软件产品核心统一使用开源社区稳定版本。对于社区稳定版存在的问题,全部通过编写插件、模块等解耦的方式进行功能扩充和缺陷解决,而不直接修改原生软件核心。

通过解耦式研发,同方有云提供的软件产品能够及时升级和吸收开源社区最新成果及安全更新,始终跟随社区主干代码分支,保持核心软件与开源社区稳定版一致,从而降低企业使用开源基础软件的风险,避免了现在企业客户经常遇到的一个尴尬局面:虽然选择了开源路线,但接受的是一些厂商修改过的分支代码,系统难以维护和升级,也最终与开源社区渐行渐远。

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云运维与管理服务,扩展行业解决方案

云计算时代,基础设施软件几乎全部基于开源,底层软件技术对各厂商来说没有秘密,而且,如果仅仅是打包开源软件,然后以软件license方式卖给客户,并不能解决企业上云时遇到的复杂问题。同方有云认为,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上云之后的运维和运营,以实现业务价值。云厂商要把握住客户,服务是最核心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客户黏性。

同方有云提供部署、扩容、升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企业减少对底层基础设施的关心,专注于上层业务的运行与发展。同方有云不断满足客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需求,陪伴客户完成完整战略转型。

此外,同方有云正在扩展农业、军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通过深扎行业,加强对企业业务场景的理解,从而加强服务竞争力。

目前,同方有云团队规模近200人,其中70%是技术与服务团队,直销团队近20人,重点服务政企(包括政府、军工、事业单位等)、金融、教育等行业,已拥有数百家客户,客单价多为百万级别,标杆客户包括OPPO、四维图新、万达、中国银联、恒丰银行、国家电网、云南电信、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借助清华同方的渠道优势,同方有云不断加速发展。

近日,爱分析对同方有云董事长程辉进行了访谈,他对同方有云的发展情况、未来战略,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现分享部分内容如下。

企业客户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

爱分析:一般客户会将私有云用于哪些场景?

程辉:2015年之前,大部分都用于开发测试领域,但15年之后,80-90%的客户都是用于生产系统,除了银行客户的核心数据库等少量场景不适合上私有云之外,其他的全业务场景基本都有生产案例。

爱分析:同方有云的产品部署,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程辉:只是部署交付的话,很快。从硬件准备完毕到软件部署,我们的自动化工具一般都能在一天之内完成。

更重要的是后续服务,私有云不应该是一次性交付的,而要持续迭代升级,持续运维和运营。

爱分析:同方有云提供的运维服务,需要派人驻场吗?

程辉:我们银行和电网类客户由于行业监管原因,需要派人驻场服务,其他客户一般不需要,同方有云会为客户的运维工程师提供相关培训,我们主要通过“托管云”的模式来提供运维服务,即客户的数据中心主动建立一个安全隧道到我们的运维中心,我们远程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

为什么有些行业内人士会认为公有云比私有云更加稳定安全?就是因为每一家公有云都是重兵把守,有很多运维人员盯着各项指标,时刻进行优化,而很多私有云厂商的系统是死的,卖完license就不负责了。

爱分析:同方有云目前有多少服务人员?

程辉:接近40人,多数提供远程服务,少数提供驻场服务。

爱分析:同方有云服务客户时,每年维保费的收费水平?

程辉:后续每年云运维与管理服务费一般能达到第一年项目金额的50%,我们会长期跟着客户,正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有价值,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企业才愿意按这个较高比例付费。

爱分析:同方有云未来在产品上的发展战略?

程辉: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希望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数据中心的各种业务需求。

第一,横向上,我们提供更多基于开源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软件产品,例如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基础软件、网络与安全服务等。

第二,纵向上,我们会结合行业客户需求,提供面向行业及场景的垂直云解决方案,例如近期我们在整合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面向同方制造领域的客户提供云与数据分析整合能力方案,还与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打造金融大数据云平台。

我们会通过解耦的方式去整合各个服务,而不是做成一个大系统,因为大系统的可维护性会很差。同时尽量采用成熟的开源方案,避免重复造轮子,也与客户的选择保持一致。

OpenStack的运维,与升级难题仍有待解决

爱分析:OpenStack的碎片化问题是否有得到解决?

程辉:总的来讲依然存在,但是最近两年进步了很多。OpenStack本身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碎片化和升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使用解耦式研发的原因。

爱分析:不少厂商推出了相关的自动化运维工具,声称能解决运维与升级问题,您怎么看?

程辉:基本上是一个部署工具,远远谈不上自主运维。OpenStack及相关分布式系统很复杂,远不是一个工具能解决的。

升级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要升级的软件本身是承载业务的,升级中容易造成业务中断。而且,云平台中众多软件联动,升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适配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单一工具能一次性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一直是社区的梦想。

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近6年时间不断地在打磨和完善,也不能说彻底自动化地解决了所有问题。每次升级时,我们都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比如说要有两三个人一起对客户的业务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然后选定时间,手动工具加上自动工具,严格配合,同时做大量的检查。对我们来讲,客户的数据和运营安全是我们最基本的底线,一旦造成客户业务中断,对客户的影响是巨大的。

爱分析:目前无感升级是有可能的吗?

程辉:事实上任何的分布式软件,要实现无感升级都是很大的挑战,实施人员需要非常熟悉这个软件,最好每个模块的研发都参与过。

分布式的基础软件,它的特点是彼此互相依赖,虽然理想情况下,无感升级是能做到的。但当你有很多业务之后,升级时就要考虑非常多的情况。技术一直在完善,但是可能还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做到无感升级。公有云在升级时,也是要大动干戈。

OpenStack与容器能够互补,超融合只是市场名词

爱分析:如何看待OpenStack与容器之间的关系?

程辉:目前行业专家和客户逐步达成了共识,第一代云平台是以虚拟机为核心,而第二代云平台是以容器为核心。

两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替代关系,但是各有侧重。基于虚拟机的云平台,更加侧重对下管控,将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都进行池化、API化和资源化,让上层使用抽象出来的东西。

而容器平台天生对上负责,以应用为中心,代码托管、开发、测试、上线、监控、扩容、运维等全包。

我认为在当前技术快速变更迭代的环境下,两者是共存的。在主流的公有云,容器平台全部是运行在其虚拟机平台上的,在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的最佳实践中,也是如此,二者可以很好地互补。

爱分析:一般什么情况下,客户会直接在裸机上跑容器?

程辉:业内还没有相关的共识,直接在裸机上跑容器,可能就取决于客户的想法,比如客户之前就没有基于虚拟机的平台。

爱分析:如何看待超融合?

程辉:本质上超融合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是一个销售和市场名词。

一般大家说到超融合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定位市场在小规模,比如十台机器以下,又需要用到虚拟化和云,那就把私有云大的体系软件给裁剪成只有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加上几台服务器后一起去卖。

当然当超融合作为一种技术架构时,其实在不同规模的私有云,甚至公有云建设中,这种技术架构大量存在。

未来私有云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爱分析: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同方有云的竞争优势?

程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大型集成商,核心能力是硬件集成能力,而软件集成能力很弱,会找一些专业的技术供应商。另一类是OpenStack、容器、存储等云计算相关垂直技术供应商。

与大型集成商相比,面对政企采购项目时,我们具备软硬件一体的集成能力,软件硬件都是能够自己提供,使得项目交付周期和风险更加可控。

与技术圈同行相比,我们更重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同时我们能提供全栈基础设施,像我们这样的厂商,在市场上也是几乎没有的。

爱分析:如何看待公有云厂商的进场,对私有云行业的竞争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程辉:其实形成了两大阵营,第一大阵营包括同方有云、华为、华三这一类公司,它们是相对中立的技术公司,靠技术和服务去获利。另一大阵营就是BAT这样的公有云厂商,它们有技术有品牌,也做了不少收购,但它们的目标更多是为了占地盘,以及获得行业数据。我认为这两大阵营会长期存在,最后形成动态平衡。

公有云厂商们确实会对我们产生比较大的竞争压力,那么我们如何去抵抗这种竞争压力?无外乎增强我的服务竞争力,增强我的全栈产品的供应,在我的优势行业里深扎,占住客户的业务场景,这样的话,我在客户心中的地位,才能是不可被替代的。

爱分析:未来私有云市场集中度会继续保持碎片化吗?

程辉:我认为不会。

当前各家的产品不能互相融合、互相支持,这不是一个稳态的局面,也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相信再过5年,当原生开源应用变得足够稳定时,各厂商的产品会进一步趋同。这时,会有厂商能够将所有这些技术整合起来,让私有云能够拥有类似公有云的体验,客户不需要再关注基础设施,只需关注业务。

事实上,在过去5年中,我们已经为几家客户提供了这样的服务,客户将所有底层设施都交由我们负责,通过SLA约束我们。我认为这种模式才会是私有云未来的长期稳态,厂商提供的产品不会对客户锁定,客户也能够自由选择和替换相关厂商。

未来,当技术和产品趋同之后,各厂商的业务模式也会进一步趋同,这时市场集中度也会逐渐提升,最终会像操作系统市场一样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