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打造税银贷业务 “大管家”,东方微银要做小微企业的智慧金服

政策东风借好力,潜在规模过千亿

2018年07月24日
  • 金融
  • VR看房
打造税银贷业务 “大管家”,东方微银要做小微企业的智慧金服

银税互动使小微企业贷款有了税务信息支持,有助于降低信贷成本,提升借贷效率。东方微银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协助银行与税务部门数据直连,并以全套风控解决方案和产品管理系统赋能银行,实现端到端业务流程一体化,未来延伸至用户触达、供应链金融、个人信贷等业务还有更大想象空间。

指导 | 张扬

调研 | 张扬 唐靖茹

撰写 | 唐靖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至2018年3月,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一亿,中小企业占比约为80%,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却只占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5%,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成为长久阻碍其发展的问题。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小微企业获得了多项政策支持,其中就包括税务与银监部门合作推进的“银税互动”工作。

银税互动,就是在依法合规、企业授权的前提下,由税务部门向银行提供企业纳税信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能够更快、成本更低地获得融资服务。同时,银行依法配合税务部门查询纳税企业银行账户信息,便于税务部门加强税收管理,形成闭环。融资难题得以解决,也将活跃小微企业,推动其业务发展,进而促进税收增长。


而今,随着技术手段提升和大量数据汇集,银税互动可以实现数字化、线上化,极大提升效率,降低银行及企业成本,更可以叠加风控解决方案和智能化业务系统,实现端到端一体化,东方微银正是这样一家全流程服务供应商。

一体化打通税务数据与风控流程,智能系统助力效率提升

打造税银贷业务 “大管家”,东方微银要做小微企业的智慧金服

东方微银首先建立起“银税互动平台”,使税务部门、银行、企业能够在线上实现三方对接,企业自愿申请授权,银税互动平台自动采集税务数据,由此解读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原经营情况,辅助企业画像,并自动匹配银行产品策略,为银行提供决策。

银税互动在地方落地实施需要地方税务部门和银监机构合力推动,通常有本地优势的城商行、农商行是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主力,也会成为“银税贷”业务的尝鲜者。但这类银行系统建设水平普遍较大型银行落后,缺少技术手段,在获得税务数据的基础上,更需要一套完整的风控解决方案支撑业务开展。

基于此,东方微银推出了智能决策平台,结合税务数据和工商、司法等其他来源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一体化服务于银行反欺诈、授信、监控预警全流程风控需求,赋予银行智能风控能力,并且以业务IT系统的方式把管理节点固化,节省人工流转的时间和成本。

目前小微企业信贷年化利率水平在8%-12%,件均30-50万,期限3-12个月。东方微银按放款量收取服务费,且不承担坏账,风险低。

个性化设计解决方案,全方位、全流程辅助业务开展

从银行角度观察,利率下限符合国家政策方向,通常比较优惠,但低于8%就存在二次放贷的可能;不同于市场化机构,银行制定利率上限时也会考虑逆向选择,防止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通常不高于12%。

不同银行根据自身能力和熟悉的企业客群,对利率的考虑有所不同,产品设计也有差异,因此需要的服务也很难标准化。东方微银的业务专家以长期传统信贷经验为基础,结合新理念,在服务更多客户后形成了共性积累,能够对客户进行个性判别,有针对性地辅助客户全业务流程。

在定量授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准入,将风险前置。产品设计匹配客户定位,对企业进行初筛,使准入通过的企业大部分能定性为可发放企业,保证整体企业群质量,为之后的风控环节作铺垫。

在系统层面上,准入设计一方面是帮助银行定位客户,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客户定位其应该申请的产品,实际是双向匹配的引擎。东方微银将与银行深入交流产品设计、管理策略、风控手段等,共同探讨制定规则。

系统上线之后,东方微银将派出独立团队提供整体运营服务,一方面客观监督交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客户业务增长需求,进行分析优化,提供数据、咨询、系统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多样化、多层次延伸业务,放大想象空间

在现有业务基础上,东方微银将进一步强化自身金融业务能力、场景理解能力和技术能力,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首先,与更多渠道、更多场景合作,延伸触达企业的能力,形成自有企业端流量入口,能够助力银行获客,从营销到风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带来更大价值。

再者,相似业务可以创新,例如供应链金融业务。由产业链或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数据,同样是利用金融业务能力和数据分析手段,通过解读供应链信息也能还原企业经营状况,从而提供贷款授信,真正基于核心企业上下游及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判断,而非向核心企业转嫁风险。

最后,目标受众和流程环节也可延伸。由小微企业信贷可进一步延伸至小微企业主以及相应的雇员的个人信贷,流程上也可延伸至贷后管理业务。据东方微银推算,这两类市场同样具有千亿级别的潜在规模。

爱分析从客群、场景和产品等方面对东方微银进行评价。

客群:服务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城商行,系统需求比较旺盛,按放贷额收取服务费,LTV较高。

场景:管理团队有银行背景,税银贷放款量居于前列, 场景理解能力较强。

产品:端到端全流程本地化部署,涉及定制化IT系统搭建,服务周期长,提供深度解决方案。

东方微银COO王德伟

近期,爱分析专访东方微银COO王德伟和CRO吉风明,就银税贷市场动态及东方微银业务发展进行了交流,部分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小微企业信贷与个人信贷密不可分

爱分析:东方微银聚焦的小微企业信贷与小微企业主个人信贷之间是否有交集?

王德伟:首先要做一些区分。金融行为的主体有两类,第一类主体是个人,也就是自然人,第二类主体是企业。

C端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借钱就进个人的账户。B端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进到对公的企业经营账户,一种形态是进到企业主或者关键股东的个人账户。这是两种形式,但都是用于经营性的贷款。本质差别就是,企业是有限关联,而个人是无限关联。

吉风明:国内外环境不一样,中国允许企业破产,不允许个人破产,所以中国小微企业信贷这一块银行业的实践,跟美国欧洲有很大差异。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风控措施以及对客户对象的严格筛选,30万以下的个人经营贷款,就会沦为消费型贷款,所以我们在跟客户合作时强调,第一,对客户对象要有一个选择;第二,要有持续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二者如果很粗放地去做,就会被串用。

爱分析:东方微银是否只关注B端,而不涉及C端?

王德伟目前是这样,但是我们成立之初就在思考各个阶段的业务规划。现在对我们来讲是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比较快速地覆盖了市场。未来小B大C,我们换一个视角,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任何一个企业再小,也会有雇员,即便没有雇员,也是夫妻店两人。所以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些小微企业群族实际上代表了大量的C,一个小B也会带几个C。未来小B金融相关的服务,可能存贷汇理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B端业务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实际上是一定要去覆盖C的。

爱分析:现在服务小微企业是否会考察企业主个人征信?

吉风明:对企业主个人行为是一定要考察的。我们的视角更多是银行的视角,他们非常注重对个人的考察。

我们不妨把企业的规模从大到小排,不把它割裂成小微。我们去考察企业资质的时候,企业规模不断往下降的时候,对企业主考察的比重要逐步增加,这是一个互补的行为。风险管理本身不是说看企业只看企业本身,一定会借助其它方面的考察来弥补风险管理上的信息缺失。

爱分析:小微企业的定义是否有明显边界?

王德伟:没有,尽管国家有统一的统计标准,但每个行业都不一样。

银行实践中,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行标,每个银行的大中小微部门对划型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这里面就带有本身它自己的风险认知和风险偏好。

从我们的角度看,严格地说,小微企业不存在通用的定义,但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定位的就是那些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的,偏小型的企业。

其实就是真正有雇员的,诚实经营的,定期给职工上社保、发工资的,有采购进销的,这些就会在税务局产生相当可靠的一些记录。那些壳公司,没有什么雇员,只有流水,一定也会做很多避税的操作,这些并不是对象。

其实就是真正有雇员的,诚实经营的,定期给职工上社保、发工资的,有采购进销的,这些就会在税务局产生相当可靠的一些记录。那些壳公司,没有什么雇员,只有流水,一定也会做很多避税的操作,这些并不是对象。

区域性合作落地税银贷,数据政策有望继续放开

爱分析:目前的税务数据面向哪些公司开放?

王德伟:今天的税务数据没有向任何金融科技公司开放,都是给银行,市场上有很多混淆的概念。

文件规定了前提都是要企业授权。今天在税务等等这些政府管理部门里头沉淀的数据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申报数据、发票数据、每月的申报、每年的汇算清缴等等,这些数据的所有者是企业自己,税务机关也是接收这个数据,用于它的征收管理,但没有数据的处置权。即便原来在线下,企业要去打印一些税务数据给银行,也是企业到税务大厅里填表,然后税务局给拿出来之后,再盖章。税务局没有这方面的所有权,这是属于企业自己的。

第二类数据是属于在税务局征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数据,违法违章稽查、纳税评级、行业分析、地域分析等等。在征收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实现征收管理,基于前面的数据形成二次数据加工的结果。这块所有权是在税务局的,但这块数据也同样受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也不能去社会化地提供。

爱分析:接税务局的接口需要当地税务局审批准入吗?

王德伟:目前是这样,基本上总局的文件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但是我们还要跟各省的税务局沟通。

爱分析:税务局准入对资质有什么要求?

王德伟:政策鼓励银行直接连税务局,所以除了历史延续下去的,新的都是我们帮银行和税务局之间建立直连通道,但是每个省只会在省内开放,因为省内有产品,银行去税务局申请才会认可。

吉风明:本身银行的业务也是分区域去监管的,所以政策顶层是银保监跟税务总局出的银税互动政策,往下落地的时候,也会落实到地方的税务局跟地方的银监机构,几方之间都要达成一个备忘。

本质上是银行直连,所以核心是要与一些当地的主要银行合作。与这些银行合作,理论上对小微企业的覆盖才更广。银行的数量还是挺多的,对当地客户的覆盖,不同银行也有自己的客群定位,所以纯粹直接的竞争一般仅限于同类银行之间。

大部分地区重点关注本地中小微企业的还是当地领先的这些城商行跟农商行,每个省都有那么一两家,具有主导性地位。

爱分析:目前税银贷业务比较好的银行一年能做到什么规模?

吉风明:也看什么省,大一点的可能几十亿也有,小一点的二十个亿差不多。另外,对于业务规模,其实取决于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本身组合管理的需要以及单笔授信规模的限制。

爱分析:政策方面是否会继续放开数据?

王德伟:会放开,我认为一定会逐步放开。不光是税务数据,原来沉淀在政府监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的,大量的个人和企业数据,一定会从沉睡数据慢慢的变成开放数据,但一定会是阶段性的,一定也会匹配立法,合法有序地放开,越来越开放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提高业务能力和场景理解力,强化市场占有率

爱分析:东方微银有可能延伸解决银行的触达问题吗?

王德伟:一定会。

我们把2015-2017年作为东方微银的第一阶段,就是我们所有对目标市场的思考、设计,商业模式,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2018年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基于确认的商业模式,确认的能力体系,确认的产品体系等等,在未来两三年里迅速扩大市场,深化我们的能力,同时在第二阶段的末期,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入口,以及用户的建设。

爱分析:除了等待政策放开,延伸业务有哪些主动的方法?

王德伟: 对于微银来讲,无外乎提高几个方面。第一是我的能力,是否能支撑我所有的想法,就像税银贷,我们今天积累的能力也是从头到尾的,在业界绝对可以说领先。未来多场景的数据,可以从税务局这边获取,也可以跟社会化的平台,服务企业合作。包括我们跟银行,今天以单一产品服务的模式合作,未来也可以变成组合型的,甚至可以叠加一些自己的金融能力上去,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能力建设。

第二个,我们整体建立对业务发展的思考和场景细分、行业细分等等,进而去构建产品和能力,这是我们自身能做的。

第三个就是要紧紧跟进形势,关注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今天税银限制于银行,非银行机构不行,未来保险保理等等包括社会化的一些金融机构是否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我个人觉得首先要解决数据监管的问题,才有可能会进一步放开。

爱分析:目前银行是否以东方微银的风控作为核心?

王德伟:虽然是以我们的风控为核心,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决策是客户的。因为信贷决策还是银行去做出来的,只不过是基于跟我们的合作,它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给了他们更丰富的一些经验和支持。

爱分析:过程中东方微银的专家会就银行的风控表现对产品进行调整吗?

吉风明:是这样的,我们把工作已经做成了专业化流程。

跟一个客户的合作,从初始到持续跟踪是比较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像做业务咨询或者系统实施一样割裂式的服务,而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服务,我们把端到端的服务分成了几个交互阶段。前期是交付阶段,然后是运营阶段,在运营阶段的过程中会穿插优化升级,我们是这样一个合作的模式。

而且部分机构合作到足够紧密的阶段,往往会建立联合的实验室,这样就是以最合规的方式去做,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专家支持,这也是金融机构自己所希望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交付有交付的团队,运营有运营的团队,验证有验证的团队,然后优化升级有优化升级的团队,基本上是这样流程化的方式去进行运作。

爱分析:今年有什么规划?

王德伟:今年第一还是强化能力,第二个要强化市场占有率,今年希望能够真正实现紧密型的银行合作,业务上线覆盖10到12个省,上半年签约建设状况非常好。

第三个我们希望开始做相应的整体业务设计,多渠道、多场景设计与合作,开始为未来的入口做准备。真正到那个阶段才进入到智能贷顾的阶段,最终我们希望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智慧型金融服务。知识图谱也好,未来人工智能也好,肯定是今天要积累的能力。

我觉得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我们也在刚刚开始的阶段。我们在信息这个阶段已经做得比较优秀,在信息向知识的转换中有积累,而且会不断地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