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打造完整PaaS体系,BoCloud博云如何拿下京东战略投资

企业客户购买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07月12日
调研 | 李喆 张宏祥 撰写 | 张宏祥
  • 云计算
  • 企业服务

云计算时代,开源技术的应用如火如荼,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很早就意识到这一趋势的博云,将自己定位为云计算开源技术的商业化服务提供商,成立6年以来,稳扎稳打,在PaaS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拥有上百家大型企业客户。

赢得客户认可的博云,也于今年6月26日宣布获得来自京东云和京东金融的B+轮近亿元融资,为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战略资源支持。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应用管理,打造完整PaaS体系

博云坚持以客户对IT系统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最核心的应用管理需求,不断拓展产品线,延伸到相关的多云管理、自动化运维等方面,从而打造完整PaaS体系,帮助客户在数字化转型的整个过程中实现硬件资源云化、软件应用云化和应用运维云化。

博云目前主要有两条产品线。

第一条产品线的核心是容器云管理平台BeyondContainer,基于容器技术,集成Kubernetes,实现对应用的构建、测试、部署、更新、运维的全流程管理。目前该产品以两个月为周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已经实现对GPU和区块链的支持。

此外,考虑到部分客户,尤其是金融行业客户,同时使用了红帽的OpenShift产品,博云实现了双方产品的数据打通,帮助客户做到统一管理。

围绕着容器平台,为了满足客户对微服务的服务治理和监控的需求,博云正在构建相关的微服务产品,目前已经推出早期版本。

第二条产品线的核心是云管理平台BeyondCMP,帮助客户实现多云资源的调配和管理。该产品与第一条产品线中的容器平台联系紧密,因为容器作为数据中心新的逻辑资源,客户希望能将其与物理资源进行统一纳管。CMP产品承上启下,向下管理客户数据中心分散的物理资源,向上给容器产品提供一个统一的逻辑层,通过容器产品对应用进行管理。

作为CMP产品的延伸,考虑到客户需要对资源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博云将相关功能抽离出来,研发了BeyondBSM自动化运维管理产品。博云还推出了可以类比为CMP软硬一体版本的超融合产品BeyondCube,同时集成完整容器服务功能,帮助客户更加便捷地上云。

重视PaaS后服务市场

云计算时代,PaaS的相关核心技术,包括Docker、Kubernetes等均为开源技术,对企业来说,开源软件的维护是个难题,不像IOE的产品,背后有大量的商业化服务作为支持,因此,新兴PaaS厂商提供可靠的系统性服务的能力至关重要。

博云建设了拥有100余人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实施交付、咨询、维护升级、应用迁移和改造等服务。核心服务由博云团队自己来做,其他服务交由合作伙伴,多为各行业中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小型厂商。

目前,博云服务客户时,定制化比例平均为30%,未来随着产品化水平的提升、与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定制化服务占比有望下降到20%。

落地百余家客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

博云通过自身销售团队及合作伙伴来获取客户,目前重点服务三个行业,第一是金融,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第二是泛能源行业,包括石油、电力等;第三是大交通行业,包括汽车、航空等。

目前,博云服务了100多企业客户,其中20多家客户已将博云产品应用于生产环境,包括民生银行、江苏银行、佰仟金融、中国银联等,根据客户规模和需求的不同,客单价为百万至千万级,交付时间长的需要6个月年甚至更多时间,短的仅需1个月。

打造完整PaaS体系,BoCloud博云如何拿下京东战略投资

近日,爱分析对博云创始人兼CEO花磊、CTO李亚琼进行了访谈,他们对博云发展情况、未来战略,以及PaaS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现分享部分内容如下。

企业客户对落地生产环境仍较为谨慎

爱分析:微服务跟容器结合非常紧密,为什么可以做成独立于容器云平台的独立产品?

李亚琼:微服务跟容器虽然结合比较紧密,但是也不是完全绑定。微服务框架后面的资源可以是容器化的,也可以是非容器化的,因此微服务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可拆分的场景。现在客户做了服务化或者做了微服务之后,都会出现服务的监控和管理问题,微服务的服务治理产品将会成为客户的刚需。

最近我们看到友商也在推出相关微服务产品,现在各家厂商比拼的并不是单一的容器平台,这里面的差异性实际上越来越小,大家比拼的是构建服务中台的能力,如何给客户提供一套从微服务的咨询到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还有一点是如何跟行业结合,不同行业的需求不尽相同,最后会形成所谓的行业中台。

爱分析:从测试环境到落地生产环境,周期一般多长?哪些因素让企业觉得现在可以落地到生产环境?

花磊:有的需要很长时间,可能一两年都还在测试环节。客户对技术的稳定性是有要求的,特别是金融行业,如果它觉得稳定性不高,它很可能不敢做这个尝试。

为什么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切入这个容器,因为互联网公司会说,我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跑了好多年容器,稳定性可以信赖。在这个领域,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如京东、阿里,都在做一些尝试。

爱分析:目前博云已经有20多家将容器应用到生产环境的客户,一般有哪些应用场景?

花磊: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主要应用在互联网类应用。互联网类应用访问量大,更新比较频繁,处理的大多数是交换类的数据。

其它行业,例如能源,基本是非核心应用为主,暂时还不涉及到油井的关键数据。

毕竟目前PaaS、容器是开源技术,缺乏商业化的服务做支撑,如果企业要把自己的重要应用放在开源组件上面,风险还是比较高,所以我们认为开源容器的后服务市场是非常值得关注。

爱分析:在给客户做实施交付时,主要会遇到哪些问题?

李亚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需要把企业的架构与PaaS平台做匹配,涉及到很多整合和迁移的问题。

第二,企业的很多业务系统并不是它们自己开发的,所以我们在实施时,还会受到第三方供应商的制约。

爱分析:我们发现博云已经与一些商业软件公司进行了合作,比如像红帽、F5等,那这些合作的出发点以及目的是什么?

花磊:博云一直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公司,无论是我们与红帽的合作,还是跟F5的合作,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所以我们通过和红帽、F5等公司的产品与技术层面的开放性合作,让客户享受到双方产品各自的优势,来满足客户各方面的需求,从而使客户对于跟博云的合作更加放心。

比如我们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例如一些金融客户,就需要OpenShift来满足金融监管的需求,所以那我们就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了与OpensShift的打通。国内大多数的容器公司的产品,是在Kubernetes社区的最新版产品上做一个界面,再做一些加强和服务,更新较快,灵活性和性价比比较高。而红帽的OpenShift是基于Kubernetes稳定版进行封装后的企业版,版本更新相对比较慢,用户界面不一定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但从网络、安全、认证、存储等方面重写了Kubernetes,在生产环境中稳定性更强。

而F5与博云联合推出的容器解决方案,是在底层采用了经过博云BeyondContainer产品对开源技术进行优化和加固的容器基础设施,包括容器引擎Docker、容器编排Kubernetes、网络驱动、镜像仓库、分布式存储等。然后中间层是丰富且可靠的容器服务层,这一层为上层应用提供常用的服务,比如缓存、日志、消息队列、数据库等。在中间层部分集成了F5为容器云定制的组件F5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xy(ASP)和F5 Container Connector(CC),它们提供服务自主发现和流量管理功能,还可与容器外部的F5提供动态链接,提供快速适应应用流量变化的高性能负载均衡功能。最上层是增强的应用管理平台,用户可以使用该平台完成应用的持续集成和快速发布,构建DevOps开发体系。这些主要是解决客户对于容器云兼容性与稳定性、容器的隔离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需要。

爱分析:公司目前团队规模和结构如何?

花磊:目前250人的团队,其中研发团队100多人,服务团队100多人,未来团队还会继续比较均衡的扩张。

百亿级PaaS市场,市场格局即将确定

爱分析:业内很多公司都跟博云一样,将目标客户瞄准了金融、能源等行业,一个企业甚至会有多个容器服务商,这是为什么?

花磊:第一,在这个行业里,客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稳定。客户现在还在开发测试的实验期,很多厂商可能会被替换,我们认为整个市场格局还没有确定。

第二,大型企业,例如招行,它总部有相关需求,它的信用卡中心可能会有需求,一些强势的省公司也会有需求,它们会选择不同的厂商。这个现象在运营商中更加明显,可能每个省公司都会自己建自己的平台,这也造成了行业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

爱分析:企业上了某家厂商的平台后,其他厂商去替代的难度大吗?

花磊:替代难度不大,因为现在多数企业主要将容器应用在开发测试环节,容器系统的重要性和粘性并不高。当厂商把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容器化之后,产品替代难度才会较高,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客户还是有一些心理障碍需要克服。

爱分析:企业在挑选厂商的时候,如何判断厂商的优劣?

花磊:首先,企业关注厂商的稳定性,它们会担心这个厂商到明年会不会就没有了。

第二,企业会关注厂商的投资人的背景。

第三,企业也关注厂商的实际落地案例,会做一些案例的参观。

爱分析:红帽、Pivotal的订阅模式,在中国走得通吗?

花磊:我认为可以,现在客户开源软件用的越来越多,这些软件需要有厂商来做维护,订阅的模式一定会逐渐形成。

国内企业客户买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红帽能收取订阅费,是因为红帽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帮客户解决生产环境的问题,客户未来一定是愿意付费的。

爱分析:您认为国内PaaS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花磊:具体的预算完全根据客户的情况而定,以金融行业为例,一个城商行可能在整个PaaS上愿意投入千万左右,包括比如说容器、微服务等。股份制银行投入的金额会更多,其他比较小的银行,应该也有三、四百万左右。

因此,仅金融行业,应该就是几十亿的市场规模。再加上别的行业,我们认为中国PaaS市场在未来规模能达到百亿级别。

爱分析:灵雀云获得腾讯的投资,博云获得京东的投资,数人云与UMCloud合并,越来越多的容器厂商拿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这是一个趋势吗?

花磊:对。企业客户既需要容器厂商的服务能力,也希望引进一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容器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在战略层面上相互需要。

爱分析:行业里目前基本上就剩下五六家公司,未来还会有新厂商的机会吗?

花磊:我觉得这个行业很快就会出现头部聚集效应,可能到了今年下半年或者是明年,会只剩下两三个相对比较活跃的厂商。

新进入的厂商机会不是太大,除了互联网公司,但目前互联网公司也都找了相关厂商作为合作伙伴,基本上大互联网公司每个找一家,集中度就这样了。有互联网公司背书的厂商相对优势会比较明显,资源会更加充沛。个人觉得明年行业并购可能更加明显,IaaS厂商跟PaaS厂商的重叠度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