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中国智能风控独角兽服务客户过万,同盾科技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横向生态,纵向赋能

2018年07月11日
指导 | 张扬 调研 | 刘馥亮 撰写 | 唐靖茹
  • 人工智能
  • 风控
  • 金融科技
  • 反欺诈

同盾科技引以为傲的商业生态为其获客、提升跨行业场景理解能力提供了坚实壁垒。随着国内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技术渗透速度加快,市场将趋于同质化竞争。届时,同盾更独特的优势来自于长期服务客户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客群研究经验、业务分析能力以及生态内的战略合作资源。

作为爱分析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估值榜(参见:60家上榜公司总估值过万亿,金融科技到底拼资源还是拼技术?| 爱分析榜单)中排名榜首的智能风控服务商,同盾科技凭借令人瞩目的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增长速度雄踞行业高地。

多行业、多场景、全流程的产品体系使同盾的联防联控生态达到极致,建立在云端分析及决策的能力,并形成规模效应,铸就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但在同盾联合创始人马骏驱看来,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数据源的独特性会逐渐被削弱,建模的方法在方法论的统一指导下也会愈加标准化,生态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数据,而在于生态经验的积累,最终使同盾能够深入商业场景进行创新,将对客群的研究沉淀为智能化风控产品。

场景互通,商业生态稳步发展

构建生态的本质是链接出企业价值网,使物质、能量和信息在成员间循环流动。可持续的生态离不开有生命力的企业群,以及反哺生态的共识。

具体到同盾的生态布局中,多元化的行业集群,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形成业务闭环,造就了坚不可摧的生态系统,也赋予了同盾无可比拟的客群优势。

首先,行业覆盖面广不仅成倍放大联防联控反欺诈效用,更为风控模型提供多元分析维度。

目前同盾已服务银行、保险、非银信贷、基金理财、支付、电商、游戏、社交、航旅等十多个行业,总计过万家客户,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各占一半,交织密布形成资金方、资产方、场景方等上下游及合作关系。

虽然欺诈手法层出不穷,但欺诈团伙却相对稳定。借贷、社交等欺诈高发行业,以及游戏、电商等黑产聚集行业的数据,结合设备指纹、地理定位、等技术,结合监督、及半监督型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活跃的欺诈团伙,并进行实时监测。

百行征信成立后,强金融属性的借贷数据有了来源,民间征信纷纷转型智能风控。同盾借助自身的生态系统,不仅规避了数据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更能实时更新,定向挖掘。

再者,通过长期积累客户数据和持续提升技术分析能力,同盾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业务需求都有很深的了解,能够精准匹配,促成客户间业务合作。

全面赋能,纵向挖掘客群价值

能够获得头部客户的青睐,是一家供应商业务能力的体现;能够伴随客户初期成长,推动客户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头部客户,更彰显了供应商的战略眼光。同盾正是秉持着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客户全面赋能。

风控本身不仅是成本概念。风控能力的强弱限制了企业能够触达的客群,也就决定了其面对的潜在市场规模。同盾正是凭借多年以来对不同客群的探索分析,才能从容应对各类业务场景,提供完整的风控解决方案,为客户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银行一类的传统金融机构对创新技术手段很谨慎,需要长时间验证,开拓起来比较慢。同盾早在三年前就提前布局银行客户,并从技术能力、业务需求等不同角度考虑各层次银行客户的需求,纵向深挖,从反欺诈延伸到全套风控技术服务、系统搭建、业务咨询甚至联合运营。

监管政策趋严使P2P、现金贷市场哀鸿遍野,面向这部分客群的第三方服务商也不免受到冲击,而同盾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反而得益于银行客群下沉,银行客户带来的业务量进一步提升。

据马骏驱介绍,同盾还布局了保险科技事业部、汽车金融事业部,全力以赴把握住不同细分领域的生命力,迎接下一个风口到来。

全球布局,出海业务拉升市场空间

2018年1月,子公司同盾国际在新加坡成立,并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目前已落地六个国家,计划从东南亚出发,走向非洲、中东欧、南美等,全面扩张国际版图。

同盾对选取国际化市场有自己的考虑维度。

首先,有新金融业务才有同盾的市场空间。上述地区的信用卡渗透率低,大量需求有待开发,是发展新金融的沃土。

再者,信用卡渗透率低也导致了现有信用体系覆盖面不足,存在大量白户,正需要技术手段补足风控能力,这给了同盾施展拳脚的舞台。

最后,上述地区虽然新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但移动互联网覆盖率很高,这给同盾基于个人行为数据进行风险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比于欧美市场,中国的风控环境与东南亚等地更为接近。

爱分析从客群、获客、数据、技术和场景等维度对同盾科技进行评价。

客群:服务行业头部客户,业务稳定且付费能力强,金融和非金融客户各占一半,包括银行、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客户,反欺诈服务客群类型多元;

获客:累计获客过万家,增长速度快,获客效率高,头部效应明显;

数据:自身生态数据占到数据来源95%以上,覆盖场景比较全面,规模效应明显,竞争力较强;

技术:涵盖了大数据、AI领域主流技术,技术团队接近八百人,创始团队技术背景强,CEO蒋韬先生曾任阿里集团安全部技术总监;

场景:行业头部公司,成立近五年,场景理解力强,分析能力完备,可以横向扩展至各类场景以及跨行业数据分析。

中国智能风控独角兽服务客户过万,同盾科技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爱分析专访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合伙人马骏驱先生,就智能风控行业动态及同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部分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如下。

深度合作,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爱分析:互金行业监管趋严后,同盾的市场战略有怎样的变化?

马骏驱:现在这种监管是国家释放的信号,是希望整个金融行业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继续发展。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总的客户数量不见得会继续疯狂增长,甚至会往下降。因为有很多平台可能过不了监管门槛,那就无法继续开展业务,或者需要转变思维,变成另外类型的公司,但不是以金融公司的方法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整体行业的增长不会与两三年前一样,靠企业数量增长。但实际上,刚需没有被替代,所以对行业的需求还在。但随着监管加强,过了门槛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少,每一家的量都会比较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服务体系和战略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与最重要的客户更紧密地合作,开展更深入的战略合作,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手段。

爱分析:据同盾观察,大银行和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在布局金融科技方面是否有区别?

马骏驱:会有非常大的区别。目前而言,我们见到创新活力来自中层。

四大行其实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已经在不同的地方布局,包括区块链等。但一般来说他们做事情比较谨慎,所以虽然他们做很多尝试,但是到实际应用时都会稍微慢一点点。

反而是在中层的,股份制以下,包括城商行头部的这一层,以及城商行的第二层,这两个群体在业务创新方面其实是比较活跃的。

像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 等,其实规模很大,利润也很大。还有一些小而美的银行,比如泰隆银行、台州银行、江南农商行 等,小微业务做得很好。每一个银行都希望用一些稍微创新的方法去打一些传统银行还没有顾及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从总体活力来说,中间层其实在带动整体发展。

爱分析:所以同盾会如何开拓银行客户?

马骏驱:其实我们在银行市场有不同的团队,有些是很大的。我们对垂直领域的客户分层算是分得比较细,所以什么样的人覆盖哪一层,需要什么样的策略,其实都挺不一样。

爱分析:对于活跃层的客户,同盾会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马骏驱:一般都是全面合作,但最活跃的上端跟下端不一样。

最活跃的上端部分,因为他们技术能力比较强,所以那种合作里面,我们参与的比例没有活跃的下半层那么高,甚至下半层有一些需要我们的专家跟他们去做一些类似共同运营的服务,带着他们往前走,所以这两块稍微有点不一样。

爱分析:更底层的客户是否受限于能力而无法展开新业务?

马骏驱:我觉得下层其实也会慢慢有这个意识,但他们对外拓展的能力确实是欠缺的。所以如果有人能把他们带出来,他们是有心去做这种事情的。比方说,有一些不错的资产端可以跟他们对接,然后有一些不错的方案可以尝试,他们其实还是想创新。

爱分析:所以同盾会去帮小银行对接一些场景方吗?

马骏驱:实际上每天在用同盾的一万多家企业里面,有超过一半是非金融类的。非金融类的客户其实很多就是场景方,很多这种场景方是没有金融能力的。他们有流量,但是没有金融变现渠道。

我们其实有能力去帮大家做好分析。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机会去接受这些类型的金融服务,因为我们天然地要帮两边去做分析,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客户适合什么类型的场景。

数据和技术能力支撑, 生态延伸方向多样

爱分析:场景需求是否比风控能力需求更强烈?

马骏驱:单看某一个点的话,很多人觉得风控是一个成本。我们为什么要端到端去做这些事情,也是因为对很多公司来说,风控是个战略。

有没有风控能力,有多好的风控能力,直接决定了将来有这种机会的时候,你到底能不能去谈。可能有五家银行都想去做这项业务,但是你的能力比其他家强,你能拿到这个生意的机会就更大了。

现在对很多比较前卫的企业来说,风控已经不是一个成本概念了。以前是控制住尽量少赔,或者成本不用太高,现在不是那个角度,反而是一个战略。到底有了风控能力以后可以去触达一些什么样的客群,或者开展哪些原来银行不会做的业务。

原来银行来来去去的就是央行里面有记录的那些人群,银行觉得没问题,因为银行知道你是谁。央行以外的,尽量能少带就少带,尽量能不放都不放。不同的银行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有些觉得我希望停留在这个人群就够了。但是中层的银行,相对来说客群有一点往下移。因为他们原来跟大行去拼顶层的那部分,并没有太大的空间,所以他一定要往下挪。

爱分析:同盾的生态中会产生哪些合作?

马骏驱:我们说的生态可能在大家看来是金融生态,但是在我看来,是非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的数据会越来越明显,应该在官方的拿什么数据,其他地方容许拿什么数据。不容许的话,能不能共同建一个模型,不用去拿数据,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去做一些分析。金融生态数据的分析过程其实越来越明显。

但是非金融的生态就很多了,比方说所有做直播的人里面,网红要过来做一些金融服务,中间有没有一些东西可以分析出来,网红的风险是什么类型的,有很多是非金融生态跟金融生态交叉的地方。这种分析将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有趣,这也是同盾的强项。

我们这类的科技公司中,同时拥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团队和技术团队的公司其实并不多。因为金融类业务需要很强大的数据团队,非金融类的需要很强的技术成分,这两方面能力同盾是比较特别的。

爱分析:除了反欺诈和信用分析,金融类有其他运用跨行业数据的场景吗?

马骏驱:有一些相关性,比如保险。

保险里面以健康为例。一个人的健康也分成健康里面的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

比如有一个非常好的医学研究所说,人的寿命跟多少岁以后的腰围成反比例。假设现在有一个新的公司专门帮人去量身定制衣服,他已经有几千万人的身材数据,他就拥有腰围的数据。这就可以关联到保险科技去分析这个人出险的机会,往后再加上来自官方的敏感数据,再合在一起,这个模型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这种跨行业其实不单单是在信贷产品,这就是跟信用没关系的场景。

爱分析:同盾还有哪些可以延伸的方向?

马骏驱:同盾整个生态其实在不停地伸延。

比方说我们跟顺丰合资的一个公司,就能解决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一些问题。这里面有很多供应链资产,后面会有很多不同的对接。这个目前还在最终铺垫的过程中,还没有起量,但实际上也是生态延伸的一部分。

数据源优势逐渐被淡化,经验沉淀结合领先技术成为新竞争力

爱分析:百行征信成立以后,就数据源来看,往后会呈现怎样的市场格局?

马骏驱:在每一个国家,数据源都会被分为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敏感数据很多都是在官方或者是官方认定的一些机构里。但是风控本身不单单是征信,风控需要的是征信跟征信以外的一些技术手段,额外的行为分析。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会衍生出一些大的生态,比方说几大巨头的生态,他们有数据。往后的话,在生态里面就会有一些中立的第三方数据,像我们。实际上到最后,我们可以帮大家去做的,是通过一些过去积累的,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经验,对某些场景的经验,判断某个类型的人群,有可能违约机会比其他人高。我们将这些经验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去跟大家分享。

所以长远来说,我们不会变成数据源。竞争会变成比拼谁的分析能力更强,谁能在国家认可的框架之下,用一些脱敏的方法,去区分什么样的客群可能是高风险,什么样的客群是低风险。到最后,慢慢数据就会被淡化,经验会抬头。

比方说FICO,它没有数据源,它的数据源来自几大征信局。它收购了一些相关的生态,获得了一些行为数据,也是在政府框架里面去做的。

爱分析:同盾自建IDC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吗?

马骏驱:是的,同盾有非常强大的安全团队,以及严格的安全运营流程,我们希望自己掌控基础设施及安全体系的建设。

爱分析:您如何看待小微企业风控?

马骏驱:虽然小微风控在过去的几年间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同盾还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突破。

我们觉得中国下一个金融风口,除了慢慢形成的消费金融,接下来肯定是小微,以及农贷,相关政策风向不停地出现。

我觉得在小微风控里面,最大的特点是要通过大数据的角度去观察。因为现在看流水都不准的,所以反而是通过大数据,将小微生态的相关行为,跟企业主个人的一些行为连在一起去做分析,因为小微的行为其实跟企业主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同盾的强项。

长远看,小微会有非常大的活力。第一,这是政府一直鼓励的事情;第二,这方面能用到数据模型会多很多。过去在业内,30万以上的额度想用一些相对智能化的模型去审批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某些场景,某些类型的企业群体,慢慢大家有信心可以做更多的自动化了,所以我觉得未来几年这方面应该有比较大的变化。

爱分析:除了反欺诈领域,AI在风控领域还有其他应用吗?

马骏驱:我个人觉得AI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的。

其实在整个风控周期里面,很多人跟机器的之间的交互可以做得比人跟人更好。比方说有些人在催收,公司给他的指标压力非常大,突然有个人有一天受不住压力了,就对着客户破口大骂,在监管看来这个就是暴力催收。

这种情况如果用非常好的人工智能,反而可以控制住,人工智能不会突然因为心情不好就去做这样的事情。这种交互场景无论是在触达的时候,在后期的资产管理或者催收场景,或者为客户服务的场景中,其实都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这种跟模型和数据的能力连在一起,跟今天做的事情就很不一样。如果一个机器人知道客户在外面到底欠多少家平台多少钱,过去的一两个月有没有被法院判重大的经济案件,所有都知道的情况下,用他能接受的最严厉的语气怎么样跟他说话,这就是一种智能催收的方式。

所以在整个周期里面,人工智能其实有很多不同的点,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做。

爱分析:授信环节机器学习的提升作用有多大?

马骏驱:有待提高。相对于反欺诈来说,信贷场景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机器学习场景。因为反欺诈场景中,不同的企业之间,面对的群体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不同方法发起不同类型的攻击,但是人群比较固定,所以用机器去学习去对抗,其实是比较有效的。

但作为信贷来说,可变的地方太多了。暂时来说,同盾现在通过机器学习出来的一些变量,很多时候是用来做参照,可能不是直接放在放贷流程里面。做参照挺不错,但是把它直接放在某一个模型里面作为主要变量,大家确实也没有勇气。很多就算我们已经做出来了,我们觉得挺准,整个行业都觉得因为它有抖动,它的效果跟表现还需要对比,所以其实还是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