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走在AI+医疗的路上,拍医拍科技将发力儿童保健领域

拍医拍将发力儿童保健寻求商业化落地

2018年05月14日
调研 | 李喆 晴空撰写 | 晴空
  • 医疗
  • 大健康
  • 医疗科技

在当前的医疗行业,从患者体验、医生诊病、到医院管理各方面,还有众多有待完善的空间。从最初的化验单解析,到AI影像诊断布局,再到儿童保健领域的发力,拍医拍在医疗科技的探索之路上一路前行。

尽管to C的化验单解析APP一度在医疗健康类APP排名中超过阿里健康,但出于商业模式层面的考虑,2015年底拍医拍科技转型to B业务,专注于为保险公司解析医疗单据。

保险公司健康险理赔业务中存在大量的医疗单据手工录入,而拍医拍科技的医疗单据识别与解析可替代约2/3的人力,可大幅度降低保险公司以及保险理赔服务公司的成本。

不仅如此,由于拍医拍科技的AI技术,可以读取人工录入所忽略的70%的医疗信息。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提供更为精准的保险产品。

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健康险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来看,不管是从商业模式,还是从市场推广,拍医拍科技医疗单据识别业务已逐渐趋于成熟。

随着AI技术的积累,拍医拍科技也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更多应用场景。

2017年影像智能诊断成为风口,原本就带着视觉识别和AI基因的拍医拍科技,也投入了AI影像诊断的事业,目前已具备肺结节、脑部、乳腺、病理细胞切片、细胞免疫荧光等领域的产品。

拍医拍科技执行总裁杨琼博士表示,未来AI影像识别、诊断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只是当下在商业模式上面临政策、市场、产品实用性(单一病种影像识别只是影像诊断中的一小部分)等诸多挑战。所以,拍医拍科技将不断积累技术实力,继续推进产品完善,为迎接AI影像诊断行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拍医拍科技即将推出AI儿童骨龄识别产品,并以此为契机,重点发力儿童保健领域,从智能影像诊断、个性化保健方案、智能健康管理等多个维度深入打造儿童保健领域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

相比于其他疾病的AI影像诊断需要配合病理、临床表现等结果而言,骨龄识别主要依据的是影像资料,所以在产品实用性和商业落地路径方面都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未来,通过在智能影像识别和单据识别方面的技术积累,并深耕医院和保险公司客户渠道,拍医拍科技将率先实现儿童保健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

近期,爱分析对拍医拍科技CEO杨琼博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杨琼博士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从业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领导工作,是国内深度学习技术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曾在世界顶级杂志与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获最佳论文或最佳论文提名奖。

OCR应用于医疗单据识别,To C 到To B的完美转型

爱分析:拍医拍科技首个业务切入单据识别的考虑?

杨琼:2015年是互联网医疗很热的一年,投资也很热,而医疗有很多的痛点,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由于政策的原因,很多医疗数据无法出医院,但是患者排队诊病痛点却又是不争的事实,长时间排完队,问诊几分钟,很多医学检查也看不懂。

患者的很多疑问我们所做的APP都可以解答,只需拍一个化验单上传,APP就会对化验单进行解读,而且不仅能做单据识别,还能给出很多医学意义上的解读。

比如说白细胞数偏高还是偏低,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养护建议。

这是我们to C的产品,叫拍医拍。

爱分析:后来转向做to B业务的契机?

杨琼:后来到了15年底,意识到to C商业模式的路太漫长,就开始转型做to B。

转型to B本质上就是把识别技术及医学知识整合输出给B端客户。转型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保险公司对单据识别是具有刚需的,而且健康险正处于上升时期,未来前景广阔。

原来保险公司对于发起的理赔申请,需要很多工作人员人工录入单据信息,才能确认理赔额度。

业务量不多时可以人工录入,但随着这些年健康险业务量40%的增长率,人工录入处理受限受到很大挑战。

拍医拍的单据识别即可以降低成本,又能提升效率。

爱分析:医疗里面的OCR跟其他行业OCR有什么差别?

杨琼:市场上老牌的OCR大都是固定模板模式的,用于医疗行业识别效果并不理想。况且,我们国家的医疗单据又有其特殊性。

比如说化验单,不同的医院采用的版面不一样,格式方面的单双栏不一样,科目名称也不一样,比如说有的是白细胞,有的是白细胞计数。

而且医学意义要解读,并不仅仅是识别。

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模板的OCR技术,我们是不需模板的,具备较广的通用性,更适用于医疗单据识别。基于模板的处理方式,可能需要10+万个模板,而我们是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版面理解的核心技术。

爱分析: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数据主要是保险公司提供?

杨琼:保险公司本身有很多的数据,我们提供的是对数据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

目前我们产品所服务的保险公司及保险服务公司,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基本采用本地部署的形式。

识别+语义理解,助力险企降本提效的同时陪跑布局未来

爱分析:识别之后还有其他的工作吗?

杨琼:不管是做哪种单据,本身识别是一部分,同时还有很多语义理解的工作,比如每个指标在医学上对应的意义,这就需要有医学知识库作支撑。

保险对应的是理赔知识库,比如说哪些药品是属于医保范围内的,客户是属于医保的客户,还是非医保客户。

医保也有好多种类型,比如说如果是部队的,会跟普通医保不一样。所以背后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赔知识库做支撑。

爱分析:这个知识库是保险公司搭建好,还是完全由拍医拍科技提供?

杨琼:我们现在有自己的知识库,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愿意提供既有的会更好一些,我们可以将两个数据库做整合。

爱分析:化验单的解读技术是NLP技术?

杨琼:我们现在的AI技术不仅体现在图像本身,也体现在NLP和知识推理方面。

爱分析:在OCR技术上,拍医拍科技不用模板的做法与需要套用模板的做法,从技术层面完全是不一样的两套技术?

杨琼:需要模板的方式缺版面理解,医疗里面的单据比较复杂,不同医院的表格设计方式不一样,挖掘不同指标背后的医学意义的前提是正确的理解版面和内容。

如果用套模板的方式,必须准确地套用。如果套错了,整个理解就会是错的。

像我们这种不用模板,用语义理解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做出来的医学解释是正确的。

爱分析:目前整个过程还需要人力的介入吗?

杨琼:目前完全不用人是不太可能的,能够做到的是,如果原来需要200人,可能现在只需要 1/3的人就能完成同样的业务,能够降本提效。

现在大概70%的单据信息基本不用人工,大约30%的单据信息,系统会给出标红,这部分是需要人工复核的。

爱分析:跟保险公司的合作,从现在的单据识别能延伸到其他哪些方面?

杨琼:保险公司也在为未来做布局,也是我们想布局的,OCR仅仅是个汇集数据的入口,基于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未来可以勾画多种商业场景。

例如,基于数据分析,将会更懂投保客户,可以推荐更适合客户的保险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客户以前有心脏病,搭过心脏支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再去做一个心脏支架手术。对这种客户可以设计一个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而对于已经投保的客户,保险可以做一些干预,以降低发病风险。这种类型的保险依赖于大量的健康数据分析,所以单据识别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就是很多业务起始的入口。

影像辅助诊断是未来储备业务,长期看好

爱分析:后来做AI影像的考虑?

杨琼:随着面向保险领域的医疗单据识别业务商业模式日趋成熟,2017年我们开始探寻新的业务方向。

于是去年围绕着AI大规模应用的影像识别做了些尝试,现在可能有上百家公司也进入了影像识别、诊断领域。

我们涉及的有肺结节、脑部、乳腺,还有病理细胞切片,并且已经在部分医院做了试用。但是现阶段这一行业的总体情况来讲,可以说看上去很美,但现实很骨感。

爱分析:现实骨感是因为不能达到使用需求还是盈利方面?

杨琼:首先医疗诊断类及辅助诊断类的产品都需要CFDA认证,而认证则需要时间,尤其AI影像诊断这种新开的目录认证过程将势必更为漫长。

这又回到盈利模式的现实问题。

其次,以肺结节为例,肺部可能的疾病种类很多,肺结节检测只是该领域里很小的一个环节。很多其它的影像也是这样。所以,从实用性角度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爱分析:影像产品开发所需数据是怎么拿到的?

杨琼:数据来源有多个渠道,首先是投资方慈铭提供很多体检数据,还有一些合作医院提供的数据,再有是网上公开的数据集,这些数据基本都会请专家做标注。

医疗影像识别工作中第一数据不容易获得,第二数据还需要专家标注,所以影像诊断是很费时间、费人力、也很费钱的事情。

爱分析:智能辅助诊断只是识别病灶还是会给出诊断意见?

杨琼:已经做到检测、量化、以及对病灶类型的分类,比如说面积大小,轮廓勾画、严重程度等。

爱分析:单据识别和影像诊断这两个产品算法层面完全不一样?

杨琼:好多底层的东西是相通的。算法方面的东西基本都可以做,但是真正最后输出来做产品,肯定是会有差异的。

从自身团队能力角度来讲,两方面的算法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方向去专研,从能力上是都没问题的。

因为他们在很多底层的知识相互交流方面都没有问题,大家只是在上面应用层输出的时候会有差异。所以我们团队也比较灵活。

爱分析:您对于影像辅助诊断发展的看法?

杨琼:它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发展可能还需要些时间。我们现在技术层面的储备是有的,但是还有待其他行业发展条件齐备,才能迎来真正商业化落地阶段。

拍医拍科技目前在持续做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产品打磨,积极等待合适的切入时机落地商业化应用。

爱分析:那您觉得在影像辅助诊断方向应该怎样走?

杨琼:首先,我们应该将问题简化,尽可能去做一些盈利路径较短、本身问题没有那么错综复杂的方向。

其次,应该深入某个细分领域去做全方位的AI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围绕某个单一环节提供AI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行业内立足,把握好成本与收入的平衡。

再次,拍医拍科技也会秉承一贯的务实风格,坚持先把工作做深、然后再求做广的路线,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