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宝驾出行CEO李如彬:做共享汽车行业的携程

分时租赁行业类似于酒店行业,未来多样化且分散

2017年11月16日
调研 | 凯文 超超 撰写 | 超超
  • 汽车
  • 分时租赁
  • 共享汽车
  • 汽车租赁

宝驾出行的前身是宝驾租车,成立于2014年,彼时的P2P租车模式在资本助推下快速兴起。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模式本身的硬伤再加上资本寒冬,各路玩家纷纷转战阵地。

究其原因,宝驾出行兼CEO李如彬总结了P2P行业的三大问题:第一,市场推广,企业教育用户使用P2P租车的成本太高,且转化率很低;第二,非标产品成交率差,P2P租车双边市场的标准化很难建立,直接导致交易的不确定性很大;第三,风控问题,汽车作为高资产商品,诈骗风险较高。

而汽车分时租赁作为时下火热的共享汽车出行方式,李如彬认为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提高成交率,较低的车辆成本以及新能源车本身的特性也降低了从业者的风险。

不同于宝驾租车之前的P2P租车平台,转型后宝驾出行分时租赁平台将车辆的供给方从个人车主改为分时租赁运营商。

从产品定位来看,P2P租车本身还是属于租车产品,使用频次较低。而共享汽车由于其将时间段进行拆分,可以做到精细化运营,且价格低于网约车和出租车,如果便捷度做的足够好,完全可以抢占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市场份额,甚至激发新的用户需求,成为一个高频出行产品。

李如彬判断分时租赁供应商的发展依然是多样化的,宝驾作为平台方,类似于携程,而宝驾平台上入驻的分时租赁服务商则是各种类型的酒店,未来共享汽车领域的格局也类似于酒店行业,会有十多家巨头公司并存,同时很多小公司也会生存的很好。

近期,爱分析对宝驾出行创始人&CEO李如彬和副总裁王海滨进行了调研访谈,现摘选部分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转型共享汽车平台,做高频出行平台商

爱分析:为什么不继续做P2P租车平台?

李如彬:P2P租车市场是在2014年开始兴起,经历了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资本高潮助推之后,到2015年底,我们认为P2P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解决,但不见得是一个企业要做的事情,而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因为企业创业,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去生存,去挣钱去盈利去获取资源,或者是形成自己的壁垒。

首先,P2P租车的推广问题,中国人把自己的车拿出来去共享,这个事是需要教育的,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继续要做营销,营销就需要费用,而且还有转化率,做广告推广之后有多少人能接受这种概念,也是要打折的。刚好2015年6月国内出现了股灾,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基本上就开始进入冰冷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也不支持创业公司再去烧钱做营销,所以我觉得对创业公司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已经加入共享的车主,也存在成交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我现在开会比较忙,可能会造成交易的失败,所以它是非常不标准化的一个产品,成交率很差。

第三,风控问题。汽车资产很大,汽车租赁行业还是一个诈骗的高危行业,传统的租车公司还是非常受这方面的困扰。

所以,这些问题如果让一个企业去解决,我觉得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爱分析:分时租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李如彬: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后,开始研究未来怎么去调整,所以对分时租赁做了一些分析,发现分时租赁刚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它是标准化的产品。用户下单后,只要这个车闲置,那它肯定会接待,无人值守智能化的,成功率就很高;第二,运营车辆大部分都是电动汽车,风控问题较少,一方面是电动车的价值比较低,另一方面,电动汽车还没有成熟的销赃渠道,再加上是用智能手机来开车门,所以这台车也很难脱手。

分时租赁可以说是对汽车租赁的一种升级,汽车租赁是一种非常低频的场景业务,比如你周末出去玩或者需要接个客人,但是每天上下班不太可能去租个车,挺麻烦的。所以汽车租赁是一个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就是低频的,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去旅游一次,是这样的产品属性。

分时租赁的特征就变成城市内的代步用途。比如上下班,楼下有共享汽车,下班后一扫码或者APP下单就可以开回家,然后第二天也可以继续再开回来,或者还到家附近的一些网点。所以它是一种升级,从低频变成高频,然后从旅游的需求变成城市代步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功能,其实也就创造了新的需求。

很多人就从来没想过我要租车上下班,觉得不现实,但是有了共享汽车之后就能实现。去年有了摩拜、ofo之后,有些远一点的车站,他也会骑个单车过去,然后再开共享汽车回家。

爱分析:最近分时租赁行业又有起来的苗头?

李如彬:分时租赁在中国能够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其实得益于电动汽车的制造。国家科技部主导把电动汽车作为振兴汽车行业很重要的手段来推广,制定了到2020年中国要产销500万台电动汽车的目标。而且对车企有补贴,所以很多车企动作很快,像北汽、奇瑞他们马上就投入生产。

之后发现虽然有补贴,但是卖不掉,因为老百姓对电动汽车还是质疑的,而且都是国内的品牌。续航上前几批车可能到一百公里就不错了,然后做工和车型上一看就是低端车,所以生产的车卖不掉,存在大量闲置。

对车企来讲,还好一点,因为补贴到手了。一台车可能投入几万元,拿的补贴可能就接近十万元,所以车企从补贴就赚了一份钱,而且还白得一台车。

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开始研究怎么把这些车利用起来,开始尝试用这些闲置的车辆做分时租赁,因为它闲置,所以朝外出租也很便宜。

从2014、2015年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些车企、创业公司都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智能手机刚好又比较普及了,还有车联网设备智能终端等技术也比较成熟。最早期可能难度比较大,现在随着时间的积累,这块技术也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较低廉。

共享汽车行业类似酒店行业

爱分析:宝驾出行为什么选择做分时租赁平台?

李如彬:我们判断共享汽车的运营商数量会很多。现在的传统租车公司就有10万家,每一家都有可能去开展这种业务,因为他们拥有汽车。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方,已经是稀缺资源了。有可能会是区域化,就在本地经营,外地他也没什么扩张连锁的需求。所以,第一,共享汽车的运营商数量多,第二,区域化发展。

P2P租车本来做的就是一个双边市场平台,需求方是想租车的人,供给方是车主。那么既然分时租赁的运营商也是多数量的,其实跟我们的主营业务并不冲突,我们还是平台型轻资产,商业模式没有变化,无非是我们把业务的重点从低频的租车产品调整高频的出行产品,这是第一点调整。第二,我们的供给方从原来的个人车主变为现在我们大力去挖掘、助推和扶持的小B企业(小B企业特指B端中小型运营商)。

爱分析:运营商的数量大概会有多少?

李如彬:中国有10万家租车公司,未来分时租赁的运营商,我认为至少会超过10万家,甚至更多。因为传统租车门槛还是比较高的,要采购大量的车辆。它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很容易亏损,分时租赁这种产品,它的使用频率高,理论上盈利能力要强。

所以,我判断还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甚至所有的车企,所有有资源的企业,比如说它有停车场资源,或者有充电桩资源,都可能会进入这个领域。

这个行业特别像酒店行业,全国连锁的酒店,有高端、中端、经济型,也有区域化的,可能就一家店,还可能是民宿。它是多数量的,就算你做得很大,杀不死这些本地的,比它规模小的都能够去生存。中国酒店业的上市公司个个都是独角兽,而且都盈利,出租率极高。

所以,共享汽车行业里可能会有一些巨头,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品牌知名度比较大,盈利能力也比较强,但它不会垄断整个市场,只有一百台车的企业也能生存。

如果宝驾平台真的发展起来,有足够多的流量,一台车也可以。

爱分析:所以,宝驾就类似于携程?

李如彬:对,运营商像汉庭、如家、七天连锁酒店,宝驾是携程,做平台型轻资产。像携程链接酒店一样,我们去链接这些车辆,当车辆闲置空租的时候,就会在宝驾平台出现,消费者在平台上搜索、预订和支付完成整个整个流程。

对消费者来讲更方便,而且交一份押金就可以。对运营商来讲,也会对它的品牌起到宣传作用,最直接的是提高车辆出租率。

爱分析:怎么看这些服务商未来的市场格局?

李如彬:基本跟连锁酒店行业差不多,会有十家以上的巨头,同时也有很多家小的公司。

爱分析:所以市场还是会呈现相对比较分散的状态?

王海滨:一定会这样。

爱分析:未来会出现全国性的这种巨头吗?

王海滨:会,我觉得能到10万的车队规模也算很大。

爱分析:车队规模有可能达到百万台?

王海滨:有这个可能性,其实传统租赁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线下真的很重,而且提供的产品不是很标准,但分时租赁真的是可以标准化,用户过来看到的只有车,没有其他东西,这个车其实是完全可以标准化。

爱分析:主机厂在整个产业链中会有哪些变化?

王海滨:车厂其实是在慢慢转型,尤其新能源车企。车厂已经不再把自己定义成传统车企,而是生产制造结合运营的企业,部分厂商对这个其实看得挺重的。所以它基本上兼顾两部分,更贴近市场,是一个升级了的车企。

爱分析:有主机厂背景的服务商未来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

李如彬:主机厂背景的服务商有点像首旅、中青旅一样,会有一些特殊的资源在里面,顶多如此而已,不会影响其他优秀的公司的发展。但是占多少市场份额不好说,他们早期的车辆数量可能有一定的优势。长远来看,优秀公司的发展还是靠运营,包括出租率、客户满意度、服务和产品等,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要做的足够优秀,不是说车多就行了。

入场门槛不高,有规模效应

爱分析:现在国内有多少家做分时租赁的?

王海滨:三四百家吧,在相对发达一点的城市会多一点,比如北上广深、浙江江苏等。

爱分析:整个车队规模有多少?

王海滨:可能五六万吧。

爱分析:这个行业的入场门槛是什么?

李如彬:行业的门槛其实不高,随着像宝驾平台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免费提供,那时门槛就更低了,只要有车就可以做。但如果想成为一个独角兽,那是有门槛的,而且在任何一个行业,门槛都很高,因为独角兽永远就那么前几名。

但是,最近几年,个人车主不太可能做分出租赁,因为现在从平台的角度也不愿意去发展个人车主来做分时租赁,包括政府也不希望私家车来做分时租赁的运营,有些地方出了政策,禁止私家车加入。

现在重点肯定都是这些小B企业,他们的生存能力、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宝驾也是重心都在专业的运营公司上。

爱分析:会有规模效应存在?

李如彬:肯定,酒店也是这样。如果连锁酒店数越多,它的盈利能力越强。连锁酒店前五六年都是亏损,当酒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始不断的盈利,很多成本被覆盖掉了,我觉得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