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自研引擎,咿啦看书定义儿童电子书市场新玩法

咿啦看书开启动画图书新赛道

2017年08月14日
调研 | 东起 亦木 撰写 | 东起 亦木
  • 教育
  • 阅读
  • 讲故事
  • 幼教
  • 动画图书

故事,是儿童阅读赛道最为核心的载体,并由此衍生出IP授权、内容付费等一系列商业模式。

儿童阅读赛道的主要玩家中,工程师爸爸自建平台输出版权,凯叔讲故事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故事机,咿啦看书则是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转换,引导用户进行付费下载或订阅获得收益。

2013年,咿啦看书由儿童点读产品转型,切入数字化童书市场。在保持纸质书原始内容和版式设计的基础上,咿啦看书更注重数字化图书的动画效果、人书交互,提升儿童阅读的趣味性。

自研制作引擎,规划内容版权,打通生产环节

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表示,进入市场之初,其实已经有类似产品,但制作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咿啦看书从动画图书制作引擎入手,将纸质书的数字化流程进行标准化。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同时,制作效率从每年3-4本,提升至每天3-4本。

标准化的动画图书制作引擎,是咿啦看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目前,咿啦看书已经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等知名版权方建立了合作,未来还将与更多头部内容合作,以获得更多优质内容资源。

2B+2C,获客成未来规划重点

咿啦看书主要受众为3-7岁儿童,业务模式分为面向个人用户及园所用户两类。个人业务通过引导用户下载APP购买单本或包月、包年服务盈利。2B业务,通过引入经销商,向园所客户提供海量动画图书资源的包年服务并进行收费,目前2B业务占到总营收80%。

过去三年中,研发引擎、积累内容是咿啦看书的战略重点,而下一阶段,业务重心将逐步由打磨产品向提高销售转移。

任晖表示,截至今年年底,咿啦看书2B业务将进入超过100个城市3000家幼儿园,同时还将通过各类宣传推广渠道提升C端用户数量,预计2019年前后,2C业务收入将超过2B业务。

近日,爱分析专访了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对公司战略和行业看法进行了深入交流。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历时三年开发动画图书引擎,大幅降低电子书制作成本

爱分析:当时切入动画图书领域,主要出于何种考虑?

任晖:我们从2009年底2010年初,开始做儿童有声阅读,在纸质书上铺码,通过点读笔来实现读物发声,这是最初的方式。

2010年iPad出现,我也送给了我女儿一台iPad,她特别喜欢,然后我们的有声读物产品从此就被扔在一边。孩子不像成年人,她非常纯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这个事情让我很受打击,也开始思考点读产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从那之后我们开始考虑对产品形态进行改进。

实际上在之前我们接触了很多美国以APP为载体的图书形态,单个APP对应单本图书。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单本价格在6-15美金之间。

国内也有,很少,也是单本书。品质不错,效果非常好,各种交互都有。虽然没有我们现在做的这么好,但就当是来说,整体上仍然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产品状态。我们觉得这种产品很可能是取代之前点读产品的一个方向。

我们在讨论产品的时候有几个认识。第一,我们不会选择Kindle模式。把文字图片直接搬到智能终端,然后简单配音的模式,形态表现太单一,并不解决交互问题、动画问题、游戏问题。用成人阅读模式来开发儿童电子书是不可取的。

第二,如果这种单本书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开发,显然效果不错,但是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我们算了一笔账,即便再拼命,每年3-4本已经是极限。

第三,我们本身不做内容,希望做技术平台类的公司。对于数字出版来说,文件格式、电子书制作工具、阅读器是三种基本技术配置。所以我们开始考虑,能不能定制自己的格式,并开发一款制作引擎,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方向很快就确定下来,我们要做的一定是这种多媒体、交互式的电子书。从2013年下半年我们开始着手制作引擎的开发。

2013-2016年主要完成了技术的战略布局以及底层架构的搭建。同时,完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制作规范,文字教程有4万多字,视频教程有十几个小时。

目前我的动画图书生产速度可以达到每天3本。

爱分析:目前咿啦看书推出的动画书产品与动画片的界限在哪里?

任晖:第一,动画片是逐帧的连续播放动画,动画书是即时动画,点击之后,会播放一个很短的动画,类似于动图。

第二,动画书产品可以交互,动画片是不能交互的。

第三,动画书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阅读的体验,包括翻页、版式设计等等。

爱分析:如何理解目前咿啦看书形成的技术壁垒?

任晖:产品是由18种基础动画,按照不同的逻辑顺序组合,最终形成目前的效果。每一种基础动画都需要把它们引擎化,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个月,这是绕不开的。

另外我们还内嵌了八种游戏引擎,是解决童书经常出现的游戏,比如迷宫游戏,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翻了大约200本迷宫游戏的书。

引擎化过程非常漫长,所以难点不在于能不能做出来,而是谁去做都需要这么久时间,最重要的还需要有实践的思路。

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技术壁垒。

先发优势明显,通过掌握消费用户提高与版权方话语权

爱分析:目前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任晖:严格意义上来说,跟我们表现形式完全一样的公司,目前在市场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儿童数字阅读的公司有5-6家。

从品质、交互等各个方面仍与我们有很大差距,表面上看这种差距来自视觉效果,但背后是产品战略的差距,这不是朝夕之功可以解决的。

爱分析:小朋友的注意力会比较分散,在产品角度如何保证用户粘性?

任晖:图书是有持续粘性的,不同于游戏的阶段性,通常它可以伴随孩子很长时间。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的产品是前半部分工作,后半部分有非常长的战略。

另外,图书可以做成教育体系,产品可以一年级到五年级持续用,是最稳定的一种收入。所以,我们未来会逐渐往体系化方向转移,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电子书城,而是构建一个真正的教育类阅读体系。

爱分析:与版权方的合作形式有哪些?

任晖:版权有好多种,比如有买断,有免费提供,也有内容方因为想进入这个领域给我们付费。

但对于比较顶级的IP一般都是保底加分成,先谈好一个保底价格,超过部分按一定比例分给他们。

爱分析:目前版权价格日益高企,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越来越高。针对这个问题,咿啦看书有何应对策略?

任晖:我们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性,用户阅读体验一旦养成,在其他阅读平台会不适应,这会带来非常高的用户忠诚度。

所以,即使有些版权到期之后不能续费独家,但是依然会给我,因为始终有非常强大的后续消费能力在里面。

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极致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指导原则。

园所当前营收贡献80%, C端用户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爱分析:能否介绍下目前咿啦看书的产品体系?

任晖:产品体系分为C端、B端两套。

C端产品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从正版的授权方拿到版权之后,然后制作、上架。

之后我们又开发了一款针对幼儿园的B端产品,解决幼儿园阅读教学的需求。目前园方对阅读的重要性非常的认可,幼儿园基本上每天都阅读课。目前的教学方法,第一老师备课很辛苦,口干舌燥;第二,效果有限,孩子们并不认真听。

我们认为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去年开始我们花了六个月时间开发了专门针对B端园所的咿啦动画图书馆产品。

爱分析:因为咿啦看书的强交互性对硬件要求较高,目前B端推广时,低线幼儿园的硬件能否满足要求?

任晖:省会城市以上,触摸一体机覆盖率超90%。

在2010-2015年教材商通过赠送一体机的方式,来锁定教材的销售,为硬件设施的覆盖打下了基础。

即使没有触摸一体机,只要有电脑和投影一样可以实现,虽然效果会一定程度上打折扣,但也要比其他类型好很多。

爱分析:目前B端推广主要通过代理吗?推广效果如何?

任晖:是的,我们每个城市招代理商。

公立幼儿园,大部分是教育局采购,或者是公立幼儿园申请采购,当地代理商会有一定资源,获客效率更高。

私立幼儿园,获客比较辛苦,主要是地推,去磕开一家一家的大门。

目前已经做了25个城市,今年年底会超过一百个城市。根据整体计划和节奏来看,年底至少3000所幼儿园是保底的,当然实际数字可能比这个更高,因为有很多园所是连锁的。

爱分析:B端业务的客单价是多少?

任晖:我们按教室来卖,一个教室一年是1980。一个园所的平均客单价大概就是10000到15000之间,据园所的大小略有不同。

爱分析:能否介绍下C端业务的商业模式?

任晖:C端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单本书销售,分三个价位,1.99元,2.99元和3.99元,后两种定价占大部分。

定价主要考虑两点,第一是版权方的成本,像牛津英语、动漫类的蓝精灵等一些头部IP,价格会高一些;第二是制作成本,有些书比较复杂,角色非常多,所以配音和动画制作成本较高。

另一种模式是订阅,就是传统数字内容常用的周卡、月卡和年卡,现在线上的月卡售价是28,年卡售价是240。

此外,还会有一些会员也得必须付费的图书,但是会员的价格会比普通的价格低。

爱分析:C端产品的用户画像如何?

任晖:目前一二线城市居多,但由于我们还没开始大范围推广,之前数据以自然流量为主,后期用户数据可能会有变化。

主要面向3-7岁儿童,尤其是4-6岁年龄段儿童,是我们产品最为忠实的用户。平均每天一个孩子要阅读4本书左右,每本书的阅读时间在7-8分钟。

爱分析:目前触达C端用户的主要渠道是什么?效果如何?

任晖:C端渠道以我们的APP为主。在前期以自然流量为主的情况下,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我们的下载量超过100万,今年下半年开始推广后,预计增长2-3倍。

次日留存率超过40%,苹果用户高于安卓用户。每周打开次数3-4次,每次时长15-20分钟。

爱分析:目前C端与B端收入占比如何?

任晖:整体来说,我们认为明年年底之前,B端收入可能会占到80%以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后年C端收入占比会越来越高,最终一定会远远超过B端。

80%毛利,预计2018年实现盈利

爱分析:团队结构是怎样的?

任晖:一共100多人,分布在北京、杭州和郑州三个地方。北京是运营中心,有10余人,负责商务合作、媒体推广、用户运营和版权合作;杭州是研发中心,有30余人,负责底层技术架构、阅读器工具开发等;郑州是制作中心,有60余人,B端线下招商销售也在郑州。

爱分析:目前毛利能做到多少?

任晖:我们今年收入估计大概3000万左右,明年会做到7000-8000万,净利1000-2000万。

扣除版权摊销的成本后,毛利能达到80%。费用部分主要是管理费用,以及技术费用(研发、制作、配音)的摊销,通常摊销年限为3-5年。今年大致可以做到盈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