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能

刘岚:技术型大数据公司要重视产品化和获取标杆客户

红点创投VP刘岚重点关注大数据领域的早期投资,他分享了他对技术型大数据公司的衡量标准和关注重点

2017年03月04日
撰写 | 李喆
  • 数据智能

作为一家老牌硅谷基金,红点创投在大数据领域布局颇多,包括Hadoop三家马车MapR、数仓公司Snowflake、数据分析公司Datameer,偏好投资技术型公司是红点创投的一大特点。

国内市场,红点创投主要专注于早期投资项目。入华11年投资了40多家公司,不过大数据领域出手不多。早期投资了秒针系统,最近投资了Kyligence。

技术背景出身的红点创投副总裁刘岚,同样偏好投资“集客公司”,早期在华为的工作经历,让他对企业服务项目有着独有的判断标准。去年,他主导完成投资的Kyligence就是家企服领域的技术驱动型大数据公司。

近期,爱分析对刘岚进行专访,他针对大数据行业现状、竞争格局以及早期技术型公司的投资价值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摘选精彩内容与各位读者分享。

大数据领域空间上限难以判断,主要关注数据再加工和数据分析等细分赛道

爱分析:您是如何看待整个大数据行业的市场空间?

刘岚:我认为大数据这个行业在快速增长。在国内外,大数据的需求和深度都在同步发展的。大数据最初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行业,需求主要停留在广告营销上。

逐渐地,大数据深入到传统线下企业,企业的数据量剧增,他们会发现积累的数据如果进行详细加工、提炼,可以指导企业进行精细化运营和生产。因此,他们在大数据方面的需求会快速增加。

我认为,大数据走到最后一步是自动化,也就是人工智能。很多判断都交给机器,那么机器做判断要基于过往海量数据的分析。

我觉得很难判断这个市场有多大,这个问题有点像互联网市场有多大这个概念。现在国家提出的是“互联网+”概念,未来很可能会是“大数据+”,最后一步是“AI+”。

爱分析:您是如何划分大数据产业的?会更加关注哪些细分赛道?

刘岚:根据数据处理过程,我将整个大数据行业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获取这部分,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数据源是BAT和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我认为这个领域是偏重资源导向型。现在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非常重视,会非常看重大数据公司的背景,是否有外资股东。作为一家美元基金,我们投资这个领域的企业会比较困难。

数据清洗、存储这部分,主要是提供基础数据库的大数据公司,以Apache等开源社区为核心,提供基于开源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个领域技术相对成熟,不是我们关注的赛道。主要有两点:

第一,  这个赛道已经出现星环科技等体量较大的创业公司,而且也是华为等传统厂商发力的领域,留给新公司的机会太小;

第二,  单纯做这个领域,同质化严重,利润比较薄。

数据标准化和再加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个领域主要是数据仓库相关业务。这种事务性数据库在银行等传统大型企业应用非常广,需求也非常旺盛,并且现在“去IOE”趋势非常明显。在OLAP层,我们投资了Kyligence这家公司;在OLTP层,我们还在看机会。

分析这部分,我们主要关注数据分析与应用结合,关注创业公司能提供哪些行业解决方案。

爱分析:像工业、农业等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大数据在这些领域应用空间如何?

刘岚:我觉得大数据这件事还是需要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因为我们看到大型银行都已经做了私有云和Hadoop大数据平台。对于一些城商行,可能今年才要求他们的业务要上云,他们目前还使用Oracle一体机等,他们走到Hadoop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时间。

所以,一些工业客户连云都还没有接受,很多数据都没有,怎么去提大数据概念。一个行业至少在云计算方面的投入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去谈大数据。数据量大才需要做大数据分析,否则一台电脑就可以把数据搞定了,何必要用Hadoop。

国外厂商对创业公司的冲击要大于BAT

爱分析:国外厂商如Cloudera这些公司,他们都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会对国内厂商产生冲击么?

刘岚:星环科技等创业公司会受到这些外资企业的冲击,竞争主要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

爱分析:BAT都在开发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这一点会对提供BI可视化等服务的公司产生影响么?

刘岚:首先,我们要看BAT提供的平台主要服务客群是什么,可能BAT提供的不是纯粹商业软件。企业客户需要的是商业化产品,而不是开源的、让互联网人使用的产品,这点对传统企业级客户非常重要。

其次,基于BAT平台的开源产品去做商业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否在关键点上满足行业需求。从国外来看,很多大互联网公司都用Google Analytics,但是存在很多专门做BI、数据分析的公司。

所以我觉得与其担心BAT,倒不如Oracle、IBM等国外巨头或者国内金蝶、用友这些公司。

技术、产品、商务三个维度评判早期公司,产品和商务至少满足其一

爱分析:红点偏重于投资早期公司,您在做投资决策时,会通过哪些维度去判断企业?

刘岚:我主要是通过技术、产品、商务三个维度去判断企业价值:

技术上,一方面,我会去看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技术方面能不能形成壁垒;另一方面,我也会关注公司在开源社区内的贡献,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是基于开源技术做开发,所以公司在开源社区的贡献,很大程度会影响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否顺应未来趋势,技术处于正确轨道中。

产品上,一方面,要看这家公司产品化的能力。如果一个公司只能给银行等大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我觉得这类公司价值有限。像Teradata给银行提供的也是标准化产品,定制开发也仅限于界面、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及与原有系统的配合。在我看的这些项目中,我觉得定制服务这部分不应该超过40%

另一方面,要看这家公司是否有行业解决方案。公司早期切入一个行业,会不会为了满足单一客户需求去开发产品功能,还是说公司本身有特别明确的产品目标,不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商务上,一方面要看公司的客户关系如何,能否与大客户建立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公司能否快速了解客户需求,能够找到客户需求与标准产品之间的平衡点。

爱分析:投早期项目,创始团队非常重要,您会更加看重创始团队的哪些特点?

刘岚:首先,我比较偏向投资2-3个创业伙伴一起来做的项目,而不是单个创始人一家独大的项目。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需要一个互补团队。互补团队这部分我希望至少有一位是技术大拿,把握技术整个架构和方向。

另外,在商务和产品化不能同时都是短板,要不然对客户理解比较深,能做一个产品规划;要不然跟客户关系比较好,能带进来一两个大客户,使公司能在行业内扎根。如果商务和产品两个特点都不具备,我对这个团队表示比较担心。

爱分析:感觉红点创投更倾向于投技术型公司,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岚:首先,技术型公司可能短期无法接触顶级客户,但技术领先同类公司一个档次,客户没有理由会选择更差的解决方案。技术型公司的市场可以慢慢做起来。

其次,长期来看,其他核心竞争力补齐的难度要低于技术竞争力,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补齐技术短板都花了很大精力,创业公司很难有这个财力和精力去做这件事。

再次,从退出来看,如果A股或者500强企业更愿意收购技术型创业公司,因为需要补全技术短板。

技术要与应用和数据源结合,提供单一技术无法打开市场

爱分析:最近这两年出现很多做可视化、用户行为分析等数据分析公司,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公司的发展前景?

刘岚:市面这类公司我们基本都看过一遍,不过还没有出手。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我认为中国IT化水平和大数据应用与国外差距还很大,时机还未到。

我们刚刚尽调的一家大数据公司,是既做存储也做分析工具,他们竞标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可视化公司。从客户角度来看,如果只购买了可视化产品,那数据存储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客户没有选这些提供可视化产品的公司。

对大多数客户而言,可视化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方式。他们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更多关心数据的存储、清洗。因此,我认为这个市场远远没有成熟,这些公司冒出来可能就是看到国外Domo发展很快,世界500强都是他们的客户。

第二,  我认为这些公司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表现出来,他们做的可视化更像是一款SaaS化产品,大家更关注一个产品化、产品的用户体验,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

以Domo为例,Domo的核心除了用户体验,还有另外一点。Domo的下层接了两百多个数据源,国内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个能力,Domo可以连接很多其他软件,中国企业使用的软件是否能与这些大数据公司的产品对接。

第三,  产品需要与行业结合,对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快销品和耐销品的CMO关注点可能都不同,只用一套产品去满足需求肯定不行。但是具体这种个性化需求是由大数据公司来满足,还是甲方业务部门自己开发。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业务部门不具备开发能力,但如果单靠大数据公司来完成,大数据公司对行业理解的专业性又受到质疑,整个团队需要一些行业专家让客户信服。

资本和人才孕育技术型创业公司,产品化和标杆客户获取是技术型创业公司必须通过的关卡

爱分析:最近这几年明显感觉技术型创业公司在增加,这背后原因有哪些?

刘岚:此前,国内大多数是商务型人才最早发现一个商机,组建团队去创业,提供最小可用成品,服务原有客户。这就解决了创始阶段公司冷启动问题。之后随着公司规模做大,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积累。二三十年前,华为、中兴都是用这种方式崛起的。

从国外来看,企业服务的创业团队,最初都在大公司研发开源技术,后来将这个技术贡献给开源社区。接着,创业团队离开大公司,将这项开源技术商业化。这些是美元基金偏好投资的。

这几年中国市场发生两方面改变,使得技术型创业公司越来越多:第一,VC越来越多,资本市场环境改善;第二,技术人才纷纷离开外企,选择加入互联网公司或者创业。

爱分析:技术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必须要迈过去的门槛?

刘岚:我们国内投的技术公司发展时间不长,他们要走过的门槛有以下几个:产品化能力、行业标杆客户获取、行业复制和新行业拓展。前两个门槛是创业公司必须跨过去的,跨不过去这家公司的成长会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