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

Testin云测创始人王军:云测试的市场空间和趋势

「爱分析 | iTalk 」第17期文字精华版新鲜出炉~

2017年02月25日
分享 | 王军整理 | 李喆
  • 企业服务

嘉宾简介:王军,Testin云测创始人。2011年与团队创建了全球首个移动应用自动化真机云测试平台Testin云测。早期曾任UT斯达康市场经理,负责小灵通项目的市场工作;1999年起担任美国NET公司中国及亚洲区负责人,拥有MBA和通讯工程学士学历。

公司简介:Testin云测是为开发者和企业级客户提供一站式测试服务的平台,已经持续服务80万开发者,为超过200万个APP进行超过1.5亿次测试。

2月23号,「爱分析 | iTalk 」第17期邀请Testin云测创始人王军先生做客iTalk栏目,跟爱分析的读者们进行互动交流,现将文字精华版整理如下:

Q:云测试市场前些年一直不温不火,最近这两年市场快速发展,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A: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有钱了。2011年Testin刚创业的时候,真正移动互联网行业里赚到钱的企业没几个,但是今天可以看到电商、金融、社交、手游等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创业者变成有钱人。比如刚刚上市的美图。

第二个因素是市场红利变小了,用户获取成本变高,需要精细化运营。在六年前,获取一个用户可能只需要几分钱,而今天某些细分领域获取真实有效的用户可能需要几百、上千块。企业对质量要求变得更高了,因为他的用户丢不起。

第三个因素是移动应用跟GDP的关系越来越大,应用范围扩大。我们以电商为例,双11和各个购物的促销季,通过手机下单完成的交易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出行旅游方面,出租车、专车、机票、酒店,吃饭、住宿费用的缴付都是用手机完成。所以应用不能出现任何一点问题,质量、功能、兼容性及安全性都不可或缺。

Q:云测试的市场有几种商业模式?这几类商业模式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A:第一种是传统系统软件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历史悠久,也是通常ToB企业最普遍采用的,就是我有个系统或软件可以卖给你。

第二种是Freemium的模式。绝大部分基础服务是免费的,然后通过免费的服务,使得用户、开发者、企业逐步付费使用。

第三种是完全免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通过测试来获取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变现。

总结一下就是三种模式,一是完全收费的;二是免费到增值服务收费;三是完全免费。

Q: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公司都会受这方面的影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像Testin这样的公司会受到这样的影响吗?

A: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蛮荒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现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在任何一个应用细分领域,都面临着三位数以上的竞争,从出行来看,滴滴、摩拜、ofo都面临同样的竞争,这使得新用户的获取增速的确放缓了。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不管是生活、社交、工作、学习、旅行甚至政府的对外办事窗口都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就像学英语一样,不是学英语的人少了,而是说英语已经变成普遍的习惯,如果你还用学习方式看待英语的使用,那就不对了,移动应用已经变成基本使用习惯了,所以不用移动应用几乎没办法在社会上推广你的服务,这是我看到的。

当然移动应用不能仅仅狭义的理解为“下载安装手机上的应用”,还包括H5的页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等各种移动手机上的应用场景,我想这都是属于移动应用的范畴。

对于移动化联网的创业公司而言,纯移动互联网如果没有特殊化的服务,要想廉价的获取用户,实现蛮荒式的增长,确实是很难了。但是有服务特征的、垂直细分领域的应用反倒不可或缺。比方说我们用摩拜,如果没有应用去扫描,你会觉得心里不踏实。我觉得我真的需要这个车,下一个应用程序去使用,成本并不高。如果不需要就算是没有成本和流量,我可能也不会用任何程序。

所以还是要有服务,而且有特征的垂直服务才能满足用户。比方说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都特别细分,有的是做美容的、健康康复的、做技能训练的、电商和小众群体的,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开发应用、开发页面、开发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只要用户在哪,只要用户需要,他们都会去做。所以我想,只要你有特征性的垂直服务,机会还是存在的。

我再说一个数据吧,在Testin平台上,累计持续活跃服务的企业有三十多万个。每天的新增应用大概是在180 - 1200 之间,也就是100 - 1000 之间。当然这里有大量的应用在出生不久之后可能就会死掉,但是还有些应用慢慢会走起来。

就算是我们认为出行,像滴滴、易道这种高度垄断的市场,我们今天也会惊喜的发现,不断地有新的出行的应用在各地出现。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超过三位数以上的服务竞争加入进来,所以市场虽然惨烈,但是机会仍然存在,就看你是不是有独特的垂直服务。

Testin今年续签客户的ARPU值和去年相比,都有成倍的增长,客户也渗透到各个范围和领域。测试从最早的仅仅做兼容性,到现在已经覆盖更多的方面。大家过去仅仅是说我要不要学习移动互联网,今天已经变成说移动互联网是标配。过去仅仅只有1%-2%的移动互联网开发者使用Testin的企业收费服务,变成Testin的客户,那今天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10%了。

所以结论就是这个增速放缓,正是Testin的收割期。而收割期面临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应用扩大、面临用户考核指标的外延扩大,这反倒使Testin的营收在高速增长。

Q:您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是物联网吗?Testin在做物联网市场的时候,碰到了哪些新的问题?测试的内容是什么?

A: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因为Testin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纯粹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者。今年为止我们服务的对象有物联网的、可穿戴的、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

另一方面,原本只对功能、兼容性有初级要求的客户,现在对用户体验、本地化网络测试、场景测试、安全测试、风向感知、用户认知、迭代分析都有更高的要求。他的用户变值钱了,任何用户丢不起。服务不仅是接触用户的手段,更是获取收入的手段,所以测试需求就更旺盛了。

移动互联网线下发展一定是各种可接入设备,万物互联。我们接触到的仅仅是支付环节,比方说二维码支付。摩拜单车就是典型的物联网终端,当然我们带的手环也是物联网设备。

物联网测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物联网需要人机的界面,最传统的交互界面可能就是我们理解的二维码扫描。范围延伸后,可能通过NFC、蓝牙等进行验证,其实更多的是人机交互,通过声音发出指令,然后让机器进行判断。比方说在车联网上,现在通过人的声音来识别地址,然后做判断和操作。这些都是测试的内容。

至于物联网遇到哪些问题?我想最核心问题是标准不一致。因为现在生物识别、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音语义的标准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安全,由于新的应用场景出现,包括移动设备等媒介都可能会被物联网所连接。黑客可以利用弱的人机交互,直接通过指令进入操作系统。这种造成的可能不仅仅是个体用户伤害。所以物联网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在安全上,这使得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用算法训练系统的安全性,成为新的需求。

对安全数据和安全事件能不能进行精细化的梳理,把一个单点的故障和渗透,能够变成系统的防范,安全环境中能不能通过用户使用的生物认知和AI帮助物联网的系统安全等级提高。今天我们在手机上的安全标准,其实是经过开发者若干年的积累,比方说最开始只是用户名和密码,后来又加了短信验证,然后又加了指纹识别,手机上的应用安全也是逐步进展的。

但是对于物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手机应用发展到今天,我们是经过了5-10 年才训练的今天,我们的应用才和钱有关,和信息安全有关。可是物联网从一开始就和实际的资产有关,比方说打开车锁,今天打开一个摩拜只值几百块或几千块,但是如果你打开的是一辆汽车、安全门、银行的账户,那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就特别大。

所以我想物联网最关键的挑战是能不能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保证可用,还要保护安全,我觉得在物联网的发展中,安全是最大的挑战。

Q:在测试后台看到的小程序是怎样的趋势?

A:大家对小程序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我们知道小程序毕竟是程序,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从概念的诞生到成熟要经过很长的迭代周期,所以小程序一定是新的应用场景和形式,特别是在线下的这种状态下,他成为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突然发现不好就不行。

对于小程序,我们需要一点耐心。时光回到2007年,iPhone1刚发布的时候,我曾经在2008年第一次见到iPhone,我说这个手机根本就是垃圾,比起诺基亚不管是功能、性能、稳定性都差得很远。但是十年后的今天,iPhone已经变得不可或缺,而诺基亚已经消失。很难想象小程序就马上会惊艳,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小程序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成为人们的使用习惯。

但是我另外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的一面,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毕竟,小程序不仅仅是腾讯微信的专利,如果小程序在第一个阶段运营的很好,产生用户使用习惯,我敢断定在未来凡是拥有用户数量基础、拥有服务不可或缺的平台、包括阿里的淘宝、支付宝、百度的搜索和地图等等,都会有自己小程序的开放接口。

我们可以把小程序理解为应用程序对外的一个API接口,所以一旦小程序在微信的平台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我想,中国应该可能会再次出现类似于千团大战的场景,小程序大战会在各个平台之间成为开发者的抢夺战。那个时候最悲剧的就是开发者,我到底应该在哪个平台开发小程序呢?其实就像我们所服务的传统线下美容客户所说,不管什么程序,只要用户需要我们都会做。

小程序给Testin带来的更大机会是什么呢?就是测试的版本多了,我们要测试的范围扩大了,实际上Testin的商业价值就变得更大了。

Q: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云测试这个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A:从Testin在2011年成立之初,我们就面临着大量的测试数据以及测试脚本的人工训练。

举个例子在三年以前,我自己分析一个应用在一款终端上测试的数据,大概有1G多。因为一个程序的源代码可能会在十几或几十万行,加上日志和性能打点的分析,可能会超过100万行的代码,当然包括截图和当时的一些性能的数据,这实际上是Testin测试数据大量处理的基础。

还有一个是,因为Testin的测试不是人测的,是自动完成的。自动脚本是人工设定的程序,通过识别训练这个脚本。从2012年开始,Testin的脚本就在不断的进化,到今天为止,Testin的测试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干预,人只是观察判断调整脚本状态。所以Testin今天的测试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测试环境。

还有就是我们今年在做的事情,把大数据的积累和人工智能训练放在AB测试和安全测试的场景下,Testin真正的壁垒和积累并不仅仅技术和我们这些人,还包括我们积累的这些数据和训练样本。因为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最强的地方不是在于它计算的模式,而是它训练的样本使得测试引擎能够不断的进化。

所以,Testin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训练在云测、安全测试上已经实施五年。我们今年重点所做的是把每个专家的测试结果变成训练样本,来训练我们的自动化测试引擎,所以这个Testin早就在做,而且今天已经成为Testin的核心壁垒之一了。

Q:云测试市场空间不小,未来这个行业集中度如何?会趋于集中还是保持分散?

A:云测试市场我觉得还会指数级增长。至于未来这个行业集中度,我个人理解就像互联网基本的服务一样的,因为它的服务是很标准的,而且领军者有先发优势和AI进化的领先优势。

未来可能面临的是,Testin的测试引擎因为经历了大量测试样本的训练,它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的能力。所以由于服务规模的扩大,测试成本降低,使得我们开发者其实没有必要在自己去训练团队,自己找一个测试工具来做,因为工具是不值钱的。

所以我个人判断云测试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从现在看,Testin不仅仅是在国内,北美的开发者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认可。我可以透露点信息,Testin在目前已经开始服务全球Top10的移动互联网客户,而且服务规模不小。

从我们的理解来说,西方这些开发者可能更愿意吃中餐。过去不愿意吃中餐是因为没有好的厨师,来了Testin这个厨师,我想他们接受的意愿度可能很高,Testin在未来有可能真是一个全球很集中的测试服务供应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