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作业场景”这道题怎么解?成立两年的作业盒子已有答案

作业盒子用游戏化做题产品接管“作业场景”

2017年02月12日
撰写 | 东起
  • 教育
  • 作业盒子
  • 教育科技
  • 题库
  • K12

在K12赛道从练习环节切入的玩家中,作业盒子是进场比较晚的。2014年公司成立之时,赛道中的主要选手大都已经完成了2-3轮融资,且积累了大量用户。

不过在创始人刘夜看来,在线教育市场足够大,尚处于早期。刘夜曾多次创业,在多个领域均有涉猎,堪称工作狂;另外两位合伙人,贾晓明和王克均有多年和教育行业打交道的经验。团队的“基因”使他们决定进公立校,从作业场景切入在线教育领域。

作业场景入场

上课、作业和考试,都是K12阶段学生高频面对的场景,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由于壁垒较高,切入这些场景并非易事:第一,进入体制内学校需要渠道,如果“冷启动”困难较大;第二,需要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实现业绩;第三,需要平衡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用户需求,能够辅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用户粘性。第四,如何收费受政策影响较大。

作业盒子以免费形式进入公立校。创业初期,公司主要通过地推的方式,与主管部门、平台和相关渠道方合作,使教师能够接触并使用产品。此外,利用一系列激励方式,使教师可以推荐新用户。当然,最重要的是,产品可以改善教师的工作体验,从而积累口碑,提高用户粘性和转介绍率。

经过两年发展,作业盒子目前有两款产品,面向初高中的作业盒子和面向小学的速算盒子。

作业盒子起步,速算盒子爆发

第一款产品“作业盒子”在2015年3月推出,后经多次迭代,目前,作业盒子包括题库、题目批改、学情分析和轻社交等功能。

作为一款面向初高中作业场景的产品,作业盒子首先解决的是教师的工作体验。

在客户端,教师可以在题库中选择题目并布置作业。题库方面,目前作业盒子已经覆盖中学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并有部分经过细致“打标签”的精品题库。此外,刘夜将产品与网易云音乐类比:系统会根据学生做题数据和地域等因素,给教师推荐合适的题目。

学生在客户端可以完成作业,也可以自主练习;作业盒子利用闯关、PK等形式激励学生练习,目前学生自主练习的题目数量已经超过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数量。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在移动端批改主观题,而选择题则由系统完成批改。同时,教师可以收到学生的学情分析,并可以通过产品内的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交流,从而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作业盒子在线上建立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中学,小学在用户属性和教研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应试压力,教研也更为简单,所以切入小学场景更有利于快速扩张。

2015年9月,作业盒子发布“速算总动员”,产品形态与作业盒子类似,内容是面向小学低年级的速算题库。随后,内容逐渐扩展到几乎覆盖小学数学的全部知识点,产品也更名为速算盒子。

小学生对于闯关、班群对战等游戏化的做题方式更为青睐,这是速算盒子用户数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而基于线下真实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会增加产品的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此外,几次线上速算比赛的举办,也增加了产品的活跃用户数。目前,速算盒子的用户数、新增用户数和留存均已超过作业盒子。

游戏化产品形态,面向C端收费

K12阶段学生属于被动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成为了作业盒子的主要产品形态。

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做练习,会收到即时的反馈和积分奖励;另外,PK和排行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做题动力。在随后的更新中,速算盒子设定了体力值上限,体力值消耗完后,需要购买;同时,推出了付费关卡包,尝试向C端的变现能力。

在成本结构方面,刘夜表示主要是人力成本;目前团队120余人,人力成本占总成本70%-80%。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两年发展,作业盒子已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谈及未来战略,刘夜表示,小学英语的练习产品马上就要上线;将来也可能会尝试在线答疑和教学服务,但由于教学服务业务较重,短期内不会尝试。

“作业场景”这道题怎么解?成立两年的作业盒子已有答案

近日,爱分析对作业盒子进行了调研,并和创始人CEO刘夜进行了访谈,现摘抄部分内容与各位分享。

Q:为何选择在教育领域创业?

A:我学的是金融,自己也是老创业者了;创业十几年,做过企业级服务、社交、旅游电商,所以这次选择就比较慎重了。

当时我们组建了一个分析师团队,把全世界的创新项目的行业矩阵就列了一下,研究了一年。像个别行业,比如在线医疗,还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和一线医务人员、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聊了一遍,但是看了一圈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医疗领域,互联网公司能干的事情不多。

在医疗这个思维框架建立起来之后,再来看教育,基本上一两周时间我们就能看个大概。

对于教育,B端就是学校和老师;C端就是学生以及背后的家长。在消费力上,教育和医疗相差无几,但是教育有几大好处:第一,师生关系链一旦建立起来之后,比医患关系要牢固很多;第二,生病的人大都是老人,老人不是互联网的重度用户,渗透度很难提高;第三,教育领域的用户生命周期长,师生关系链一旦开发出来以后,一个K12阶段的学生可以直接从一年级学到高三,就是12年;第四,老师作为一个教育的主要载体,他离开了学校一样可以是很好的老师,而医生是不行的;第五,教育服务有可能彻底电子化,医疗是不可能的。

所以,首先我觉得教育这件事很牛;第二,我的所有优势都能用上,因为我从小学编程,大学学金融,连续创业,从工程到产品都做过;第三,整个团队很性感,我们的两个联合创始人,一位在科利华11年,英特尔9年,就是做教育政府的;另一位在英特尔9年,百度4年,跨界运营。

我们起步比较晚,不过我觉得,这么大市场,还是处于早期的,这就是为什么选择K12领域吧。

Q:为什么选择切入作业场景?

A: 当时我们想就是在线上把师生关系链建起来,怎么建呢?就得有一个主题,有个产品,当时就想到作业产品;切入作业场景是把一部分作业电子化,而不是全部;就像微信一样,是把发短信这一部分社交行为代替,做到极致就足够了。

K12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消费主体和使用者是分离的,但是师生关系链建完后,就可以带来家长的流量,同时,还可以带来用户数据。我们觉得在两三年内还是有办法把60%-70%的作业电子化的,这已经足够了。

当时这个点呢,我认为是很多人不会干的,而且很难干,因为做关系链的复杂度就远远超过做工具,关系链产品用起来,需要两头都得考虑好,所以如果我们用两年时间去建一个千万级的关系链,再去基于数据,转直播课或者辅导,我觉得还是有很好机会的。

Q:如何向教师推广产品,并保持用户粘性?

A:这个壁垒是极高的,原来做这个领域的,有100家公司吧,现在所剩无几。还是得看产品,产品好就很好推,产品不好可能就事倍功半,就是你的产品一看,我就愿意试一下,我试完之后还觉得挺舍不得的,就会持续用下去;所以一开始就是要做轻,做一个特别小的点,在这个点上能满足用户,这是比较关键的;别上来就大而全,搞软件,就很危险;我们一开始就是小学,速算题切入,现在业务量上来,再去做其他科目都可以。

Q:对于盈利有哪些考虑?

A:学生花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练习买教辅,一种是上课。还有个机会就是把练习电子化,电子化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游戏化,一个是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游戏化解决学生兴趣问题,个性化解决效率问题,家长为这个买单是非常愿意的。而且这个事情是有可能垄断的,因为这个师生关系链一旦建立起来,老师用这个软件,第三方软件老师看不到,也不会用;最后再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去推一些别的服务,比如说现在的答疑和直播,这是我们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