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剑指物联网,云测试标杆企业已瞄准千亿级应用市场

移动互联网卖水者Testin云测,终于等来应用测试市场爆发

2017年02月13日
撰写 | 李喆
  • 云计算
  • 企业服务
  • 测试
  •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淘金浪潮中的卖水者

2011年,随着3G网络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大爆发。不仅是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开发各式各样的APP应用,连银行等传统企业都将手机银行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发力重点。 

大量淘金者的出现必然会引来卖水者。开发APP的过程中少不了测试环节:APP能不能在不同手机上正常运行;短期有大量用户登录会不会造成APP无法运行;开发出来的APP会不会存在很多系统漏洞,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

这么多测试工作,仅仅依靠公司内部人员去完成费时费力,需要第三方企业协助完成。Testin就是这样一家提供一站式测试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是移动互联网淘金浪潮中的卖水者。

覆盖APP开发、发布、管理分析全流程的一站式测试服务

最初Testin只是提供APP开发阶段的测试,包括真机测试、兼容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随着业务开展,客户除了开发阶段,在版本迭代、日常运营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问题,需要依靠Testin去找出问题的原因,Testin就这样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步步扩充自己的服务内容。

经过5年发展,Testin的测试服务已包括APP开发、发布、管理分析所有环节,真正实现应用生命周期持续迭代的一站式测试服务,其具体业务如上图所示。 

从自身定位上,早期Testin只提供测试工具,仅仅是将测试结果呈现给客户;现在的Testin更像是一个服务咨询公司,除了将测试结果报告给客户,还会根据过往经验给客户提供一些指导建议,服务属性更强。

这种经验一方面是大量测试中形成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Testin同时服务大量客户,能够在保护客户隐私的情况下提供一些竞品分析,进行竞争力比较,让客户了解自家APP在同类产品中所处位置。

用滴滴模式发展众测业务,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服务属性增加,人员投入必然会增加,因为只有人才能真正了解不同产品用户体验的差异,机器只能作为人的服务,提供一些可量化数据和分析结果。

测试是非常繁重的工作,最近两年Testin客户数增长很快,单靠现有人员满足客户需求非常吃力。科技创业公司还是会将重点放在研发新产品上,而不仅仅是服务现有客户。于是,Testin采用众测模式,将前期采集数据的工作分发出去,自己员工只负责对数据进行清理、分析,给出合理建议。

这种众测模式非常类似滴滴,Testin这边定期会发布任务,众测平台上的用户可以抢单,完成任务后领取报酬。但与滴滴不同的是,这些任务只是整个测试服务中的前期一小部分环节,并不是全部测试工作,众测类似于采集数据,将数据输入到Bugout管理系统,而Testin的交付团队,负责将Bugout管理系统中的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清理、分析、形成报告。

目前这个众测平台累计测试者15万,根据不同应用分为50多个大类,每个大类又有若干组,每个组有三千至两万测试者。

从开发者到企业级客户,付费客户超过1万

与很多2B创业公司类似,Testin最初也主要是提供开发者服务,帮助APP开发者解决测试问题。近年,“互联网+”的概念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将部分业务搬到线上,企业级客户对测试的需求越来越旺盛,Testin的客群范围拓宽至传统企业客户,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华社等媒体以及政府部门。

尽管传统企业都有各自服务的外包开发商,但这些外包商并不擅长做测试工作,还是需要Testin这样专注测试领域的公司,Testin借助这些渠道很容易接触到传统企业。

企业级客户对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Testin开始提供私有云服务和相关培训咨询,但主要是提供标准化API接口,不帮助企业定制化开发其应用。

Testin在2015年开始商业化,付费客户增长很快。截至2016年底,Testin的用户数超过80万,其中企业用户达到40万,付费客户超过1万。

收费模式上,Testin可大致可以形容为三类: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形式上为包月或者包年,对测试项目和次数的上限有要求。

经济舱是免费的,Testin提供一些完全自动化测试工具,包括Beta测试和兼容性测试,几乎不会有任何人力投入。

商务舱会包含Testin全部测试内容,头等舱则会涵盖更多的私有部署,客单价为商务舱的8-10倍。Testin的交付人员大部分服务于商务舱和头等舱客户,不会被免费客户牵扯主要精力。

两大核心优势: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

国内提供测试、性能管理服务的公司不少,其中包括OneApm、听云、吆喝科技等。但这类公司大多数是集中于测试的某一个环节。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众测领域有Applause,A/B测试有Optimizely,性能管理有New Relic、AppDynamic,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没有覆盖全流程的企业。

因此,像Testin这样一站式测试服务是非常少见的,爱分析认为Testin主要有以下两大优势:

第一,  技术积累。

一站式测试服务使得Testin的业务线非常宽,尽管在单个环节上,Testin不一定强于其他竞争对手,但是综合起来,是其他公司难以媲美的。

以A/B测试为例,单做A/B测试只是知道用户流失,发现问题,但是问题出在哪些环节是A/B测试不能回答的,还需要辅助其他测试找出问题的关键节点。

毕竟对客户而言,更希望获得一个端到端的服务,完整解决测试过程中所有问题,而不是需要依靠多个工具综合判断找出答案。

第二,  数据积累。

Testin深耕测试领域超过5年,测试过的移动APP超过250万,测试次数超过1.5亿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测试数据,数据积累是其他公司难以匹敌的。

这些数据给Testin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直接输出数据、利用数据训练模型。

一方面,帮助企业客户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市场状况、行业标准、自身位置,这是直接输出数据的方式。这一过程并非直接将企业的测试数据卖给竞争对手,而是综合同行业多家企业的数据,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可以帮助Testin训练自己的机器学习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测试环节,提升测试效率,降低人员投入。经过5年多的积累,Testin的机器学习模型已经可以完成一些基础测试工作,包括用户名密码输入、页面刷新、显示结果判断等功能测试。

从APP延伸到人机交互,想象空间巨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初期的粗放红利期即将过去。尽管传统企业在拥抱移动互联网,增加在移动应用方面的投入,但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增速会逐步放缓,APP测试市场增速也会降下来,下一个增长点会是物联网。

Testin已经从最初的原生应用APP,扩展至移动页面、H5、公众号、小程序,现在已经延伸到可穿戴、混合现实、智能家居、智能汽车、IoT。Testin现在已经和乐视汽车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帮助乐视汽车测试各类应用。因此,Testin所代表云测试已经不仅仅止步于移动应用APP,正在向所有人机交互领域去扩张。

对Testin而言,一方面增加传统企业客户服务比例,提升客单价,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智能汽车等物联网领域,找到新的爆发市场,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随着人工智能、IOT的快速发展,应用测试市场会迎来更大市场空间,市场处于爆发前夜。Testin作为这个领域的最早入场者,已经建立扎实的根基,必将会在这个市场爆发时攫取最大份额。

近期,我们对Testin的创始人王军进行调研访谈,现摘录访谈中的精彩片段。

Q:过去一年,Testin在测试这个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

A:2016年,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有这么几个进展:

第一,  我们将更大的力气花在众测上,解决应用和人的问题。这里面包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然后意外的bug,功能上的探索,这些是原来机器测试不全面的,或者机器本身是无法判断的,于是我们靠众测去完成的。

第二,  2016年我们秘密研发了一个产品,其原型可以理解为A/B测试,但这个A/B测试并非传统的A/B测试。我们是把前面做人工智能的数据放进去,帮助开发者做版本迭代测试、版本横向比较测试。我们现在已经给一些互联网金融客户试用,效果非常好。

第三,  我们在安全领域发力,并不是安全问题凸显,而是安全问题跟钱更有关系了。2015年,跟钱相关的应用不多,但2016年应用几乎就是全部的钱包了。

总的来说,Testin在这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众测的完善、A/B测试的商业化交付、安全和产品质量生态的结合,2017年这三项都会有商业级产品推出。

Q:可以具体讲一讲众测业务么?咱们是专门有一个社区服务这些测试者么?

A:对,众测是另一个网站,最初来源是Testin的用户。很多用户是测试者,在工作交替等闲余时候他会花一些时间学习其他APP,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测试过程,有些高手愿意利用这个时间挣点钱。

在我们平台上,现在高级测试者一个月就可以从Testin分账分到一万多,但是这个他每天只需要花不超过4个小时。当然,这个人一定是经过很多版本迭代,经过Testin认证符合要求,而且我们会限制他只能负责某个领域。目前这类分账超过一万的测试者最多一个月有将近一千人。

Q:这样的众测平台很类似滴滴呀,平台会从这里面抽成么?

A:目前是这样的,众测执行的只是整个测试过程中很小一部分,不像滴滴,所有执行、交付、任务、结果都在车上完成。测试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数据整理,结果的判断、分析、整合。

如果这是由专业团队来做,众测做的部分大概是整个任务的三分之一左右。测试过程实际上上是最初级阶段,价值不大,但是要求量很大,我们是把这部分的钱是全部分出去了,我们留的是原本我们该干的工作,包括汇总、分析、交付等。

Q:咱们做的A/Btest和市面上其他做A/B test公司有哪些区别?

A:A/Btest和众测是一个概念,A/B test讲究两个版本之间的测试,通过这种分析判断。作为Testin,我们不是把某一个测试单独拿出来,而是把他组合到一起。

如果说A/B test是说有组用户丢了,去别的地方。我们可能判断这组用户是不是因为兼容性不好流失的,我们会分析出其他原因给你判断。如果单独A/B测试,只能判断用户流失了,什么原因不知道,得去别的部门查找。

Q:相当于咱们从原先互联网客户开始进入传统企业客户市场,在销售、交付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A:销售和交付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这些企业需要服务,不是通过在线交流就可以搞定的,需要很长时间的解释、交流、招标、服务交付;第二,需要私有,我们推出私有云就是专为这些企业做的,他们想要的是私有云,而且要培训,这些就是我们对大企业提供服务的手段。

Q:企业会选择用Testin的服务,而不是自己招个人做测试的原因是什么?

A:你们如果自己做APP,招的人工资应该在5K-10K、甚至更高,但仍然不属于高端人才。目前测试工程师在很多企业都属于打杂阶段,是个万金油,即做产品、又做运营辅助,又做测试。其实,我觉得Testin过去主要替代的是成本,现在替代的是效率和Know-how。

单从成本算,自己做也许便宜,但是不能有效。而且你没办法获得比较和竞争信息,这恰恰是Testin不可替代的优势。

Q: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有哪些?

A:从六年前Testin就在机器学习方面做积累。机器学习的定义是,人不用干预,机器可以根据他碰到的东西自己做判断,只需要告诉机器一些规则。

开始的一些应用,我们是基于图像变化,然后用OCR读取文字,做下一步判断。随着应用测试多了,来一个应用,机器大概就能判断是什么样子。每天一个终端要对80-100个应用做测试,逐步提升其对应用的判断力。

经过这么多年7x24持续的训练,Testin的自动测试可以实现从应用密码输入、自动刷新、页面覆盖等功能,不需要太多人工干预。但是我们现在机房还是有人管理,还是需要人去判断一些问题,比如电池有没有出现异常、有没有终端异常掉线等。

Q:我看到Testin现在也在做投资,投资了快码、有约这些企业,这是出于哪些考虑?

A:弥补我们生态不足。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能把事情都做完,可以做的是把有潜力的伙伴发掘出来,绑上你的战车,裹挟起来一同奔着目标前进。有的是用投资,有的是用合作。

Testin其实更希望发现早期优秀的技术,快速帮助他们接入客户,这样的话,如果他的产品配合,不管是为Testin还是他自己的发展都有好处。

有约最开始做应用商店的搜索优化,简单说是ASO,现在进化到做应用智能搜索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给开发者建议是这个应用应该在哪个版本上开发,哪个渠道去投放,应该和哪些应用比较参数,投放的用户反馈结果是在哪个终端上更好。有约想做的就是给开发者一个基本判断,对效果进行分析。

快码做的是众包共享经济的开发平台。没有自己的团队做开发,所有的工作都是像UBER一样,让别人来做。

我们现在也在看其他新的领域,如测试技术、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网络数据安全等。

Q:测试这个市场规模大概有多大?

A:两个维度,第一个是现有外部公司做的事,第二个是传统企业用于投入IT基础设施、互联网的预算现在转入移动互联网。参考NelsonHall的数据, 仅仅在2017年全球软件测试就有 340亿美元,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

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一个现有市场替代。可能其中一部分是现有市场替代,另一部分会是增量市场。举个例子,国务院发布政府实施纲要,基本想法是政府以后不要搞什么办事处,直接开发APP,在网上办公。我们的客户里有社保、卫生局这些原本不开发APP,都会把他的服务互联网化。

现在GDP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还只是在toC领域,等toB市场与GDP的相关越来越大。比如说,银行所有交易行为都在线上而非门店,都是在手机上,社保、工资都是在手机上完成。这样的话,移动互联网和GDP的相关越来越多。于是移动互联网的维护、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认为用静态量化的方式去判断市场空间都不全面,这是一个迅速增长、膨胀的市场。他的总量天花板是GDP,占比会越来越大。

Q:一般来说,测试费在整个APP开发中占比大概是多少?

A:过去很低,最早的时候我们对一个应用的测试费可能是几百、几千的。现在银行一个不到一千万的移动应用开发,可能要支付15%-20%的测试和质量服务,这是在开发阶段。维护阶段,他可能用于安全、版本迭代、用户分析的比例会越来越多。相对来说,欧美会比较多,测试费占比大概在三分之一以上,中国相对低一些,支付质量服务的比例大概是15%-20%。